初建军,男,42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首钢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三号高炉作业区党支部副书记、副作业长(主持工作)。曾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第五届吉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通化市“劳动模范”、通化市“道德模范”、首钢总公司“劳动模范”、首钢“创新之星”等荣誉称号。
一、示范带动、履责担当。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多年来,初建军在工作上出色地发挥了敢于担当、率先垂范、勇挑重担的领头雁作用,登高炉、下槽下,寒冬酷暑一如既往与职工一起并肩作战,用一名劳模的人格魅力,带领车间职工攻坚克难,保顺行,深挖潜。他以厂为家,在通钢公司推进大型化改造工作中,连续5天没有回家,一直坚守在单位指挥生产,调剂炉况,实现了原燃料大幅度波动情况下的高炉稳定顺行。他把强化职工素质提升作为夯实生产的基础工作强化落实。在全作业区大力开展“每周一题”、“每月一考”活动,组织各岗位大班长每周出一道本岗位日常操作及特殊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试题,组织职工学习,通过反复学、反复考,不断提高职工的理论修养和操作技术水平。他注重加强职工行为规范养成,树立良好作业习惯。他积极在全作业区大力推行“三规两制”操作,每周组织作业区技术人员认真对职工“三规两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使职工日常操作行为得到有效规范。2017年以来,三号高炉各类突发事故保持在千分之一以下,尤其是2018年至今,高炉连续11个月实现生产设备零故障目标。
二、强化管理、稳产顺行。
稳定的生产秩序是高炉生产的关键。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上,该同志注重加强对高炉各项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了严格的高炉日常操作方针,统一高炉操作,对高炉顶压、炉温、料批等重要参数规定调整范围,每天对各项参数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特别是针对影响产能释放的料批参数,制定了具体的激励举措,有效调动了职工精细操作的责任意识。同时,为实现高炉的长周期稳定顺行,他制定了严格的高炉“攻守退”措施,在高炉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全力提产量促创效,在原燃料等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守的措施,确保高炉稳定。通过精细组织,高炉日产、周产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促进了规模效益的有效释放。面对焦化系统和球团系统检修,高炉入炉干熄焦量大幅度减少的实际问题,他果断采取退负荷、调整高炉装料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高炉在原燃料大幅度波动情况下的稳定顺行,高炉各项指标均运行在较好范围内。
三、瞄准目标、攻关创效。
挖潜创效一直是初建军多年来不懈追究的目标。作为高炉作业区的带头人,他针对生产实际全面开展各类攻关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提高炉顶压力、提高喷煤比等7项攻关,特别是组织开展的提高风温攻关活动,有效调动起职工工作积极性,高炉的风温达到1250度,在全国同类型高炉中排在第2名,此一项年创效就达到1300余万元。他积极带领职工广泛开展各类修旧利废活动,在没有图纸、没有施工经验的情况下,修复破损的高炉出铁场,改造结构不合理的高炉铁口开口机,改造槽下矿、焦筛,改造冲渣沟翻板阀及冲渣沟衬板等,几年来通过技术改造及修旧利废累计创效1000多万元。面对2017年以来钢铁市场的向好形势,为有效增产提效,他带领职工积极开展攻关、反复研究,提出对废钢筋进行压块融化的建议,实施后累计创效达5000余万元。
四、攻坚克难、大胆创新。
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该同志以技术创新为载体,在挖潜增效工作方面狠下功夫。依托集团公司成立的“初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他针对生产实际和高炉炉况运行情况,认真对高炉装料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打开中心,兼顾边缘”的思路,优化布料矩阵,采取大矿批平铺的布料方式,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他针对三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高的难点,带领创新工作室人员对炉缸侧壁温度变化情况、入炉钛矿量的使用量以及各项参数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制定了控制炉缸侧壁温度上升的详细工作举措,保证了高炉的安全生产。多年来,他带领创新团队主持开展的“2#高炉低成本炉料结构研究”、“提高高炉喷煤比”、“2#高炉冲渣系统改造”、“提高高炉炉顶压力”、“高炉煤粉中配加高炉除尘灰,降低生铁成本”、“通钢3#高炉炉缸侧壁温度上升应对措施”等多项创新成果先后获得首钢及通钢科技成果奖。总结提炼出了“制定高炉“攻、守、退”及“高炉护炉”应对措施、“制定布料调剂运行机制”、“优化操作参数”等最佳操作法,“一种在高炉冶炼时通开风口工具”获国家专利,累计创效达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