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和我的祖国

龙行寰球 凤鸣九天
时间:2019-08-27| 编辑:周利勇|【

  谢吉恒(河北)

  春风送暖,风和日丽。3月14日,《中国冶金报》记者结束对江苏省常州市烧结点火炉公司董事长孙小平“绿色环保智慧”专题采访,与“我和我的祖国采风组”来到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以下简称铸造博览会),专程参观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凤山)展厅。因为此后不久的3月24日,是龙凤山建企20周年的日子。

  廿易春秋,龙凤山文化先行,以文化为魂、为根、为源,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目前,龙凤山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企业、中国铸造协会生铁分会理事长单位、铸造生铁行业领军企业、全球大型高端铸造铁基新材料生产基地。其自主创新研发的高端铸造用龙凤山牌超高纯生铁和高纯生铁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该类产品依靠进口的历史。

  龙行寰球,凤鸣九天。目前,龙凤山牌高纯生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80%,超高纯生铁、亚共晶生铁笑傲国内外市场,出口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20年来,龙凤山为我国高端铸造行业发展留下一道闪光的轨迹。

  二十载耕耘,龙凤山人谱写出一篇篇文化创业的励志故事。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的担当,依托“文化窗口”“文化铸魂”“文化传播”等平台,传播经典创业故事,书写文化创业精神之根,并深深扎根在龙凤山人的记忆里。

  以文化窗口,展中国铸造魅力

  展会上,龙凤山展位给采风团成员留下特别的印象:

  一是别具特色,文化创意美。约276平方米的展厅,呈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中国红和金黄色为主基调,庄严大气,中国风十足。

  二是令人赏心悦目,展位设计美观。展位中陈列的展品包括铸造用超高纯生铁和高纯生铁、球墨铸铁用生铁等多个品种实物,并将下游产品实物和模型作为一个重要展览板块。

  三是文化气息浓郁,弘扬中国文化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铸造走向世界,吸引中外客户驻足观看并咨询洽谈。

  四是参展团队专业素质高,文化形象美。如《龙凤山报》主编、笔者培养多年的《中国冶金报》通讯员魏锐波白天忙于展厅跟踪实时拍摄,连续3天夜晚熬夜加班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我为《中国冶金报》有这样敬业的通讯员感到欣慰。其实,龙凤山参展团队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文化形象大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龙凤山公司副董事长刘武成、总经理白佳鑫、副总经理白树良接受采访、与客户交流时诚挚热情、信心坚定。德高望重的93岁铸造行业资深专家、龙凤山公司技术顾问李传轼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语重心长地说:“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机遇和挑战并存,不应满足现有的成功,而应以此为起点,积极进取。”这些,都彰显出龙凤山厚重的文化特色,助推开拓国内外市场,为铸造业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

  以文化铸魂,打造发展自信

  龙凤山的文化自信,来自二十载的文化铸魂和创新不止。龙凤山始建于1999年,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濒临倒闭的民营小铁厂。白居秉接手并任董事长时,以生产球墨铸铁件用生铁和灰铸铁产品为主。当时,因市场同质化竞争,众多同类企业受到重创。2008年,白居秉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做强必须靠文化,即在创新路上,用文化点燃灵感的火花。他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突围。他们独辟蹊径,研究和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高端铸造材料。2010年4月,终于在全国率先研制生产出了高纯生铁,龙凤山实现第一次腾飞。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已有的铸造原材料已满足不了我国高端铸件的质量要求,龙凤山审时度势,开启了新一轮的自主创新——向研发超高纯生铁冲刺。经过两年不间断研发,2017年3月,采用精炼深度提纯工艺研制出的高纯净度、高稳定性、高一致性的超高纯沈铁,为我国铸造和装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铁基新材料基础。龙凤山实现了又一次腾飞!

  靠创新、靠文化,龙凤山实现了一一次的腾飞。他们依托“五大优势”,以文化铸魂,实现超越自我。一是原料优势。龙凤山所处的河北武安铁矿资源丰富,铁矿品质较高。二是装备优势。他们拥有工信部认定的专业生产铸造生铁800立方米高炉2座及配套装备、2套铁水精炼提纯装备。三是人才优势。这里有一批懂技术、善管理、勇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四是工艺技术优势。龙凤山在原创的“三精法”大高炉冶炼高纯生铁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自主研发出“高炉精炼+深度提纯”技术工艺,生产出高质量铸造用超高纯生铁。五是品种优势。目前,龙凤山拥有生产集铸造用超高纯生铁、高纯生铁、亚共晶生铁、风电用生铁、球墨铸铁用生铁五大系列、111个品种产品,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准确调整精炼提纯工艺,实现了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服务。他们为核电、高铁、军工、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大国重器,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高端铸造铁基新材料。这些辉煌业绩,无不是来自其“文化铸魂”的发展理念。

  以文化传播,向理想进军

  时光流逝2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中国冶金报》记者,笔者长期关注河北省民营钢企的发展,常去燕山、太行山周边钢厂、矿山企业采访。从龙凤山建企那天至今,笔者见证了她经历的风风雨雨:

  20年间,龙凤山人怀着做强中国铸造业的使命感,积累文化自信;20年间,凝聚起的一大批风雨同舟、志同道合的供销朋友、忠实用户,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动力;20年间,她培养和锻炼的优秀团队,勇于面对困难,向理想进军;20年间,从零开始,不断积累自己、完善自己、壮大自己……从没有放弃过把龙凤山打造成中国铸造业最优秀企业的梦想和努力。这些都是文化的精髓,要浓墨重彩地传播出去。

  在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企业发展铸魂、传播中国铸造文化过程中,龙凤山与中国冶金报社结下深情厚谊。在报社编辑及笔者的传帮带中,全国冶金行业权威媒体《中国冶金报》为龙凤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闻素质较高的通讯员。龙凤山副董事长刘武成还带头并指导通讯员写稿。身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的刘武成,通讯、调查报告、散文、诗歌等体裁写作样样在行。我俩有着很多共同语言,20年间,一批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铸造文化为主题的报告文学、散文、诗歌、通讯、调查报告、摄影、摄像等作品和深度报道稿件约200篇、10余万字,在《中国冶金报》等报刊发表。长篇报告文学《白居秉和他的高纯生铁》及由白居秉、刘武成撰写的《铸造“高纯”》科技论文,为同行业奉献了宝贵的精神产品,成为以文化铸魂、以创新抢占铸造用高端生铁制高点的文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