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质量发展

改革引领首钢逐梦前行
时间:2019-08-27| 编辑:周利勇|【

  本报记者 梁树彬 王春亮

  中国因改革而强,首钢因改革而兴。

  2019年,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首钢建厂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回望首钢发展历程,首钢人锐意改革、突破创新的基因,使企业迸发出无穷的发展活力与动力。

  首钢始终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者和贡献者,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率先实行承包制、收购秘鲁铁矿、创办华夏银行,率先进行搬迁调整、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一项项改革、一次次创新、一个个第一,永远镌刻在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册上。

  首钢人在改革创新实践中谱写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几代首钢人执着追求的强企报国之梦、钢铁强国之志正在成为现实。

  站在改革前沿——

  改革创新,首钢人永远的基因

  改革是一直流淌在首钢人血液里的基因。一部首钢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精神的锻造史。

  首钢始建于1919年,在解放前30年,老一辈首钢人历经军阀战乱的困苦与惊扰、饱受日本侵略者的压榨与欺辱、见证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昏庸,30年累计生产生铁仅28.6万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钢人在党的领导下,传承和发扬“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始终站在改革前沿砥砺奋进。

  1951年,为了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首钢率先提出了八级工资制改革方案,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毛主席亲笔回信说:“我认为你们的建议是有理由的,已令有关机关迅速和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1956年,国家对整个工资制度进行第一次全面改革,首钢比全国实行八级工资制提早了5年。

  1958年,首钢提出将全部投资及项目中的设计、施工和按期投入生产的所有责任,都由首钢负责,并保证扩建后的钢产量比原计划增加一倍。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基建投资大包干。首钢坚持改革创新,采取大包干的做法,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主席的肯定和支持,首钢基建投资包干的经验做法在全国进行了推广。这也为日后首钢实行承包制埋下了伏笔。

  1964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厂在首钢诞生,这是我国在没有从国外引进任何软件、硬件的情况下,自己建设的当时最先进的炼钢厂,揭开了我国转炉炼钢的新篇章。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1979年3月,首钢主动申请扩大企业权限试点,当年5月成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企业管理改革8家试点单位之一,试行利润留成。1981年7月,首钢在国务院和北京市的支持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的办法,开始实行承包制,即全年上缴利润2.7亿元定额包干。1982年,首钢正式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即以1981年上缴利润2.7亿元为基数,每年上缴利润递增6%。1983年,首钢主动把递增率提高到每年7.2%。

  承包制时期,首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也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加快了企业升级。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主体设备实现了现代化改造,海外事业得到拓展,发展多种经营,建筑业、机械制造业、电子行业的实力得到增强,职工福利得到大幅度提高。首钢的快速发展赢得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全国各地来首钢的参观学习者每月多达上万人次,介绍首钢承包制的书籍发行量高达40万册。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胆尝试,首钢实行承包制取得的成就,成为我国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1992年10月,首钢创办华夏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创办银行的工业企业,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1992年11月5日,首钢收购秘鲁铁矿,中国海外第一矿和海外最大独资企业问世;1995年以后的几年中,首钢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行了集团化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1992年5月2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临首钢视察。他说:“路啊,历来是明摆在那里的,是走得快,还是走得慢;是走得好,还是走得坏,那就看你走的路第一是对不对,方向对不对;第二是走得好不好。你们这两条都走对了。”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搬迁调整+全面深化改革,

  再启首钢改革大幕

  进入21世纪,首钢率先进行中国乃至世界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搬迁调整,完成从“山”到“海”的跨越,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队。

  首钢搬迁调整为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经验——

  2005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复了首钢搬迁调整方案;2007年3月12日,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开工仪式举行;2009年5月21日,首钢京唐公司5500立方米高炉出铁。首钢率先进行搬迁调整,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这是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步,更是我国钢铁行业为实现钢铁强国梦而进行的有效实践。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建设目标,首钢第一次在我国建设5500立方米高炉,首钢京唐公司具有流程紧凑、装备大型、技术先进、循环经济、产品高端、临海靠港、管理现代等特点,主体工艺装备采用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占2/3以上,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其中,第一次自我设计、自主集成、自己建成我国2座5500立方米高炉;第一次自主研发、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全干法除尘技术、顶燃式热风炉技术;第一次按洁净钢生产模式设计的炼钢厂,是世界第一个单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炼钢厂;第一次在大型高炉和转炉之间,采用铁钢联合运输铁水在线脱硫等技术,大幅减少了热损失和环境污染。

  目前,首钢钢铁板块积极推动转型升级,产品结构快速向中高端转变,家电板、桥梁钢、车轮钢、汽车板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电工钢跻身世界第一梯队,镀锡板实现高端客户全覆盖,新产品不断实现全球和国内首发。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首钢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又一次开启了首钢改革的大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2014年9月9日,《首钢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发,提出了首钢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集团管控体系和管理能力的建设等,这又一次开启了首钢的改革大幕。

  深化集团总部管控体系改革是首钢一次深刻的管理革命,这是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广大职工的热切期昐。2015年10月10日,《深化首钢集团总部管控体系改革思路框架》正式下发实施。截至目前,集团管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权力清单和领导人员任免权力清单得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职务职级改革不断深入,用人机制改革持续深化,风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转型提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集团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2017年,首钢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综合试点单位;2018年,首钢集团成功入选国企改革“双百企业”,首钢改革再次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靠改革而强——

  “园区+新产业”,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

  改革永远在路上,首钢因改革而兴,也必然靠改革而强。

  2018年召开的首钢“三创”(创业、创新、创优)交流会,为首钢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转型发展指明了着力点和努力方向。会议聚焦“三个变革”,对首钢深化改革再审视、再谋划,回答了改革再出发“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其中,城市服务业明确了重点打造“园区+新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优势,产融结合是做实产业的发动机、助推器。

  在打造“园区+新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优势方面,首钢成为北京市、河北省政府落实国家战略的平台和载体,以“三园区”模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钢北京园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2019年2月13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该行动计划含38项重点任务、90个重大项目,将是今后3年新首钢地区发展的行动指南。首钢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发展目标为:到2021年,以服务保障冬奥会为契机,高质量完成首钢北区、东南区建设任务,力争南区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全部完成,带动区域环境面貌、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周边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长安街和永定河景观风貌明显改善,“三区一厂”(石景山区、丰台区、门头沟区,首钢集团)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度明显提高,城市复兴新地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左右,新首钢地区在首都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力全面提升,首钢与曹妃甸双园区联动效应全面显现,新首钢地区成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建成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首钢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国家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冬奥滑雪大跳台项目竞赛场地等相继落户首钢北京园区。2018年6月5日,首钢再次与奥运牵手,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城市更新服务合作伙伴,开启服务保障冬奥筹办的新篇章。

  目前,首钢已顺利承办了一批高水平的冰雪赛事。

  ——曹妃甸园区发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载体作用。

  位于渤海之滨的首钢曹妃甸园区内,5.5平方公里产业先行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4.6平方公里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项目全力引进,国家级绿色建筑产业园雏形初具,曹建投公司荣登“CIHAF(中国国际房地产与建筑科技展览会)2017年度绿色先锋企业”榜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已签约45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00多亿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作用日益凸显。

  ——首秦园区打造中国汽车运动文化示范基地。

  位于秦皇岛的首秦园区,以汽车运动为引擎,聚焦汽车后市场产业,打造“秦皇岛首钢赛车谷”,努力把首秦园打造成为东北亚汽车运动文化旅游中心,成为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京津冀协同创新驱动的典范、秦皇岛城市发展的新磁极。

  ——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不断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产业。

  首钢建设了世界单体一次投运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国内第一个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金融服务、城市基建、房地产、医疗康养、文化体育、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加快发展。首钢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数量达20支,签约规模达600多亿元;创业公社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