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质量发展

向强而行 向绿而行 向世界而行
时间:2019-10-08| 编辑:周利勇|【

——看河钢集团如何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本报通讯员 魏清源

  翻看7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钢铁工业画卷,河钢集团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建厂历史最为悠久的钢铁企业之一,始终坚定“钢铁报国”的初心使命,在建设钢铁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走出了坚实的步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7次视察河北,3次关注河钢的发展,激励着河钢奋勇向前。河钢人牢记总书记嘱托,勇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向强而行、向绿而行、向世界而行,从一个区域型钢铁企业发展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打造出世界品牌的跨国集团,闯出了一条传统钢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连续11年跻身世界500强,2019年居第214位,成为了代表我国钢铁企业发展水平并活跃于世界舞台的一张“金名片”。

  筑梦国之重器和超级工程

  8月12日,河钢为中石油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项目量身定制的高等级大厚度临氢铬钼钢成功下线,填补了国际空白。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钢坚定走产品高端路线,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在建设一大批承载强国梦想的国之重器和超级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河钢自主研发的390毫米大厚度20MnNiMo电渣钢板,用于国产大飞机制造的核心设备——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的生产,为实现国人制造大飞机的百年梦想贡献了河钢力量;从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建设到最先进的“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项目建设,河钢研发的核岛级核电钢,结束了我国高级别核电用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供应高强钢24万吨,全部用于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桥梁基础、钢箱梁承重等核心关键部位。国内外累计100多座地标性桥梁建设使用了河钢桥梁钢。

  从钢铁到材料,从材料到技术,河钢主动担当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提升钢铁材料的高科技含量。从2012年到2018年,河钢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从1.17%增长至1.44%,2018年达到48.44亿元;与国内外高端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建了27个协同创新平台,承担了“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等17项“十三五”重大专项研究任务;迄今拥有4929项专利,起草制定了7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00多个钢材品种替代进口,实现了“整车造”和家电板“全覆盖”,成为我国最大家电板和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核电、海洋工程、建筑桥梁用钢领军企业。

  “让共和国的身躯更强大!”面向未来,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道出了河钢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河钢已经从贡献经济价值,转向对社会责任和国民经济重点用钢领域,以及国家重大战略的担当,正不断谱写钢铁强国的精彩篇章。

  勇做行业改革“开路先锋”

  6月29日,外板全部采用河钢汽车板的恒大国能93车型正式量产下线。从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工厂打桩建设开始,河钢EVI(供应商先期介入)团队就开始入驻服务,在国内纯电动汽车生产领域开创了全程参与的钢铁材料供应服务先河。

  顺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河钢人坚持“理念的领先优于资源的领先”,颠覆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客户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升级,不仅改变着产品的颜值、气质,而且带来了企业活力的竞相迸发和产业格局的全面升级。

  从“钢铁制造商”向“材料服务商”转变。河钢提出“客户群的高度决定产品的高度,产品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在行业率先跨界推行大客户服务经理制,近200个集产销研资源于一体的客户经理团队活跃在市场一线,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河钢收购海尔特钢,与海尔开创了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通了进军国内外高端家电用钢市场的战略通道;与恒大成功合作,将钢铁产业服务链条嵌入到汽车产业链条,实现了材料供应、汽车制造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从“像卖家电一样卖钢材”,到“产业链嵌入式延伸”,河钢品种钢比例由2014年的29%提升到如今的72%,实现快速提升。

  从“大公司层级管理”向“大公司小微化经营”转变。河钢实施以产线为独立市场单元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变革,各钢铁子公司成立了16个由子公司领导担任总经理、产销研一体化的产品事业部,去“中间层”和“行政化”,以产线为组织单元,推动经营主体由厂矿车间为主向产线为主转变;以产线为中心配置资源,将优秀人才、优厚待遇配置到一线,大批技术力量被激活,构建起产线直面市场的高效支撑体系,使企业焕发出更强劲的创新活力。

  从传统产业“跟随者”向新产业新业态“领先者”转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钢铁不再是简单工业产品的概念,而是汇聚了现代社会中科技、人才、创新、金融、商业模式等最活跃的因素。”于勇说。紧紧把握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河钢与强者为伍,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增材制造、智能制造、工业技术服务、氢能应用等领域启动的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正快速推进,所属企业中已有26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一个以钢铁材料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圈和工业服务平台正释放无限潜力。

  主动求新求变求突破,让河钢脱胎换骨,收获了比高盈利期的效益更加宝贵的竞争力的提升,获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极强”最高评级,更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自信”。

  树立钢铁绿色品牌新形象

  9月12日,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绿色工厂名单,河钢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迄今河钢已有3家子公司获此殊荣,走在行业前列。

  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河钢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以“为人类文明制造绿色钢铁”为企业宣言,从“还原钢铁绿色制造本来面貌”,到实施“绿色制造、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采购、绿色物流和绿色矿山”六位一体总布局的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坚定探索着适应生态文明要求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钢铁企业绿色化道路。

  河钢坚决主动去产能,累计淘汰炼铁产能820万吨、炼钢产能1272万吨,相当于淘汰了一座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2014年~2018年,河钢累计投资195亿元实施了460多个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成了华北最大的水处理中心、亚洲最大的全封闭机械化原料场等一大批环境保护的“超级工程”,推广应用了当今世界钢铁行业领先的六大节能技术,国内率先引入CSCR(活性炭选择催化还原反应)脱硫脱硝技术实现了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排放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河钢活跃在行业最前沿的绿色制造技术研究领域,主动承担了6项绿色生产方面的国家科技创新任务,研发了世界首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引领世界钒钛产业的绿色革命。

  从“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河钢发挥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消纳社会废弃物三大功能,利用工业余热为上千万平方米城市住宅提供采暖服务,一年自发电量达百亿千瓦时,相当于一座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居民一年的用电量。

  钢铁企业高耗能高排放的形象在河钢被彻底颠覆。一个个清洁工厂、花园工厂、绿色工厂,成为了城市中的美丽风景。核心子公司被誉为“世界最清洁的钢厂”,被工信部树为城市型钢厂绿色转型的标杆。2016年,河钢获世界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卓越奖”,成为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国钢铁企业的绿色品牌形象。

  “一带一路”锻造“时代楷模”

  4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河钢塞钢的成功,充分展示出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行业水平巨大进步及河钢快速成长的实力担当。”于勇感慨地说,和平时期,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实力,是通过经济实力来体现的。在此过程中,国有大型企业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代表国家向世界展现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钢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按照“全球拥有资源、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客户”的发展定位,加快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先后控股瑞士德高公司、南非PMC矿业公司,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起基于全球“营销服务、钢铁制造、技术研发”三大平台的全球化竞争优势。

  2016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钢塞钢视察,送来了党和国家对河钢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河钢牢记总书记嘱托,先后派出200多人次远赴河钢塞钢,为钢厂嫁接了全球优质资源,让河钢塞钢由一个区域性企业转变为全球性企业,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得到质的提升;坚持“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管理原则,赢得了塞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接管仅半年时间,河钢塞钢就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2018年,河钢塞钢产钢176.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6亿美元,创建厂106年以来的历史最好纪录,首次成为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企业,对塞尔维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8%。河钢塞钢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今天的河钢,形成了“四钢两矿一平台”的海外事业格局,在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控股海外公司70多家,在110多个国家有战略伙伴和客户,控制运营海外资产超90亿美元,成为了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

  2018年10月17日,于勇当选成为世界钢协新一届领导人。这不仅是河钢的荣耀,而且昭示着中国钢铁工业巨大的发展成就和影响力,已经得到世界同行的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