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奋斗钢铁人

工人出身的“当代发明家”
时间:2019-10-17| 编辑:周利勇|【

——记鞍钢股份冷轧厂首席技师李超

   

  本报通讯员 曹洪儒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首席技师、鞍钢技术专家李超坐在天安门东侧临时观礼台的第一排,看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广场上巨大的彩色方阵,听着隆隆的礼炮和激昂的歌曲,他的心中充满了幸福与骄傲。在北京的几天里,李超整个人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自己能作为‘时代楷模’代表来到北京为祖国母亲庆祝70华诞,是党中央和国家对鞍钢这个‘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的重视和关爱。”李超将这份特殊关爱铭记于心。

  李超长期从事生产一线的设备维修保障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在机械方面的技术特长,通过发明创新解决各种设备和技术难题,为企业产品升级、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李超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6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际、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3项,辽宁省和鞍山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专有技术27项;65项成果获鞍钢集团及厂以上奖励,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

  在第八届中国发明创业奖评选中,李超被授予发明创业奖的“当代发明家”称号。他还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把全部精力和才智都奉献给了生产一线

  李超拥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推进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把全部的精力和才智都奉献给了生产一线。

  2004年,鞍钢建设冷轧2号线清洗机组时,李超是工程组设备负责人。在安装工艺段电解槽时,他无意中了解到,两槽连接处的密封垫是拼接的,这些垫片如果密封不好,会导致槽体中的碱液外漏,后果非常严重。当时,槽体上面的设备快安装完了,施工单位不愿为小小的垫片返工。李超急了:“我们要对企业负责!”在工人分离了槽体后,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几段密封垫中间果然有几毫米的间隙。还是这一年,新日铁设计的一套洋设备——雾滴分离器出了问题,不断有雪花状的碱雾从30多米高的烟囱中飘出来。李超马上找日方交涉。日方调试了多次也不见任何效果,最后只好同意赔偿鞍钢损失。日方“缴械”了,可李超不想放弃:“这样放着会影响环境,得治理。”他组建了一个攻关小组,对雾滴分离器进行了改造,烟囱再也不飘“雪花”了。

  2006年,鞍钢建设冷轧4号线时,李超作为谈判小组成员赴日本参与设计审查,主要负责清洗机组部分的谈判。他把2号线清洗机组暴露出的设计问题和修改方案详细列出来,有30多处,一条一条地谈。双方争执的焦点集中在清洗机组刷辊传动轴直径要不要加大上。李超坚持要增加2毫米,日方则拒不接受。双方激烈争论了两个多小时,僵持不下。李超站起身来,一字一句地说:“如果不修改设计,就将此项写入纪要中,以后这个部位出了问题,你们要负全责!”最终,日方答应修改设计,并敬佩地与李超握手言和。时至今日,鞍钢冷轧4号线清洗机组仍然运行稳定。

  把聪明才智转化为创新创效的实际行动

  李超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紧跟鞍钢发展步伐,把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把聪明才智转化为创新创效的实际行动。

  冷轧产品表面锈蚀,曾经是困扰鞍钢人的一大难题。经过多年努力,鞍钢生产的冷轧板虽然在强度、韧性等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钢板表面在生产过程中依然会残留各种乳液。针对这种乳液残留问题,李超主导研发了“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的研发和应用”项目,成功解决了鞍钢冷轧联合机组带钢残留乳液问题,使鞍钢冷轧汽车板能够稳定地批量生产。与此同时,该项目使耗电量节省了36%、现场噪声降低了25%,汽车板销量大幅提升,累计创效4500余万元。该项目于200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李超不仅将这项技术推广到其他生产线,还将解题思路拓展到所有液体残留上。鞍钢冷轧4号线也存在平整液残留问题,攻关组甚至一度请来国内的乳液—空气吹扫专家,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大家一直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治理残留,这次要结合机组特点,采取逆向思维,减少喷嘴,重新布局。”按照李超的方案,这个老大难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如今,在鞍钢,冷轧板表面锈蚀已经不再是个问题。

  李超主导完成的酸洗活套段改造工程项目,使设备故障时间由全年几百个小时缩短为全年3个小时,大幅提高了设备作业率,使一条设计能力40万吨的生产线完成了创纪录的100万吨产量;他主导完成的2号线设备完善性改造项目,解决了当时制约生产的多项难题,使这条生产线走出调试生产的不稳定状态,快速达产达效,获得鞍钢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造一等奖;作为清洗机组的专业负责人,他承担新建机组的专业技改工作,填补了鞍钢清洗板材工艺的空白,提升了冷轧产品的表面质量;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1450产线内径自由转化项目,拓展了产线产品种类,实现了不同规格产品快速转换,为国内首创;他主导完成的实现连退生产线的剪边排料功能及成品卷无划伤装置的研发项目,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成材率,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经验带给整个团队

  李超胸怀全局,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每到一个新岗位,都迅速融入团队作战,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经验带给整个团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创新风气,使创新工作室、攻关团队成为创新创效的“孵化器”。

  在李超看来,自己一方面要做好技术引领,同时也要思考前瞻、战略方面的问题,为冷轧厂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在冶金行业举办的冷轧设备年会上,用无纺布辊替代胶辊、镀锌线采用高压水冲洗和机架间冲洗方式、罩式炉尾气回收利用……这些前沿的技术,让李超十分振奋。他认真记下了每一项先进技术。多年来,李超就是凭着这种终身学习的劲头,不放过任何对企业生产、发明创新有利的知识,一步步成长成才的。

  李超不仅自己热爱学习、不断创新,还带动身边工友一起创新,将所学知识无私地传授给他人,让自己的“看家本事”变成企业的“技术资源”。在李超担任2号线设备作业区副作业长期间,一名刚进厂的大学生自学活套设备一周时间也没搞明白具体情况,于是李超亲自讲解活套设备各处要点,这名大学生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近年来,李超带领团队累计完成革新项目686项,共培养出作业区管理人员4名,点检长、区域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12名,青年技术骨干30多名。2014年~2018年,李超创新工作室累计创效9000余万元。这个伫立在鞍钢冷轧四分厂现场的创新工作室逐渐成为大家思想碰撞的平台、难题攻关的阵地,一批又一批青年职工从这里成长起来,成为技术骨干。

  李超用忠诚的职业态度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展现了新一代“工人力量”,展示了新时期劳动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