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树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自发生以来,一直牵动着首钢人的心。根据疫情医疗救治需要,按照北京市卫健委、首钢集团的统一部署,北大首钢医院迅速行动,派出5名医护人员组成应急医疗救援队,即将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湖北武汉。医疗队5名成员包括2名医师、3名护师,分别来自呼吸、感染、重症等专业科室,平均年龄为38岁,均为相关科室的中坚力量、精英骨干。
这5位由北大首钢医院派出的医护人员分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宋丽萍,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徐继亮,重症监护科护师汤维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护师寇思宇,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铁。他们肩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和首都国企的责任担当,将成为首钢集团赴武汉相关医院驰援的“医疗勇士” 。
抗击疫情,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徐继亮今年49岁,是医疗队里最年长的队员。他在“非典”时期入党,至今已有17年党龄。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近30年的他参加过无数次抗击各类传染病的战斗,如鼠疫、诺如病毒聚集事件、“非典”等,可谓经验丰富、资质深厚。虽然爱人刚做完手术出院、家中80多岁的父母也年事已高,但徐继亮依旧克服困难,没有一丝犹豫和推脱,承担了这项光荣艰巨的任务。疫情当前,武汉就是前线、就是战场。“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不辱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徐继亮的话掷地有声。
宋丽萍是此次赴武汉医疗队的队长。“我在医院呼吸内科工作,参与过重症患者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心得。面对这次疫情,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有使命和担当,这是职责所在。” 宋丽萍告诉记者,“我们不仅代表首钢医院,还代表着首钢。作为队长,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协调好队员们在工作上、生活上的方方面面,确保大家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而归。”对于此次出征,宋丽萍的家人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还不到4岁的儿子对她说:“妈妈去杀病毒了,杀死了病毒,它就不会到处跑了。”
张铁是一名优秀的护士,有着丰富的临床危重症护理经验。春节假期,张铁没有回吉林长春的老家与家人过年,而是主动留在北京、留在医院坚守岗位。北大首钢医院发出驰援武汉的号召后,张铁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她说:“身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愿意用专业知识为武汉、为战胜疫情尽首钢人的绵薄之力。”在采访中,性格坚强的张铁提起母亲时数度哽咽。因为怕母亲担心,也怕自己难以控制情绪,从春节假期坚守岗位以来,张铁从不和母亲通视频,母女俩一直用微信消息进行联系。获知张铁不日将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的消息后,老人在千里之外的长春发来鼓励信息:“国家需要、工作需要,咱不能讲条件,分哪就去哪,要积极参加、努力去干。” 通情达理的老人自己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她用严以律己、勇于担当的言行熏陶着下一代。
由于北大首钢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日常工作繁忙,汤维亮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吉林梅河口的老家陪父母过春节了,新婚的他今年是第一次带爱人回家过春节。假期中,护士长在工作微信群里通知,医院将组织医疗队奔赴武汉,需要危重症护理人员。医院本来安排仍在老家的汤维亮参加后续梯队,但他坚持道:“我要参加第一梯队,我马上买机票回北京!”不仅如此,他还不停地给护士长发微信:“我现在就坐飞机赶回北京。”“和护理部主任说一下,一定帮我报上名!”假期中止,新婚的爱人给予了他最暖心的支持。她是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的护士,两人既是夫妻也是同行,此刻,彼此之间更有着“战友”般共同抗击疫情的“心有灵犀”。没有了后顾之忧,作为此次出征队伍中唯一的一名男护士,32岁的汤维亮话语简洁,饱含着必胜的决心和勇气:“若有战,召必回,回必速,战必胜!”
疫情如火,军令如山。“90后”年轻护士寇思宇是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在河北承德老家的父母非常支持她支援武汉,一起为她加油打气。她在河北承德、山东青岛等地当护士的好朋友也纷纷打来电话为她鼓劲:“她们也从自己所在单位报名去支援武汉前线了。一想到这些好朋友正与我一起战斗,我就更有勇气和力量了!”青春勃发的笑容洋溢在寇思宇的脸上。这个干劲十足、信心十足的姑娘说,她内心的想法就是一句话:“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悉,北大首钢医院院办、护理部组织5名即将赴武汉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集中进行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诊断、护理规范等相关培训,随医疗队同行的防护服等物资也已准备就绪。另外,记者在后续电话采访中得知,5名医护人员这两天并未在家休息,除了参加北大首钢医院的培训以外,大家都在岗位一线紧张工作着:张铁在去单位的路上,徐继亮刚下夜班还没来得及补觉,汤维亮在办公室学习专业知识,宋丽萍、寇思宇在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病房里忙碌……
在京坚守岗位,驰援义无反顾。带着首钢干部职工的嘱托、祝福和牵挂向武汉进发,向着疫情最严峻的战场挺进,5名“勇士”发出庄严承诺:“我们准备好了,可以随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