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时海洋(右)在疫区。
本报记者 周传勇 通讯员 吕娟 刘芳 朱丛政 吴冉
“来了几天,黄冈的阳光终于穿透了乌云,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2月4日,立春,大别山南麓黄冈多日的阴雨天终于转晴,山钢集团莱钢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时海洋在给朋友的微信上写下了这句话。
1月28日,大年初四,时海洋告别亲人,作为山东省第二批医疗队成员之一驰援湖北,前往抗疫第一线。
继时海洋奔赴湖北后,2月9日,莱钢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吕红霞,神经外科肛肠病区主管护师韩海荣,重症医学科护师肖涛加入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再次紧急奔赴一线,开展医疗援助工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和病毒搏斗,与时间赛跑,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他们在一线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时海洋的心愿:不灭病毒,决不回家
“刚接到山东省卫健委通知,我们医院要选派一名医护人员加入山东第二批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你看看你们科里谁去?”
1月26日上午10时,正在发热门诊排查发热病人的时海洋接到副院长王忠山的电话。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是科室副主任,是一名男同志,我去最合适。”时海洋没有丝毫犹豫。
“不和家里商量一下?”王忠山再次询问。
“不用商量,把我报上。”时海洋语气斩钉截铁。
1个小时后,时海洋接到了被征召入医疗队的通知。
1月28日上午11时15分,送行的队伍自发赶来,为时海洋举行了出征仪式。当天下午4时30分,专机载着山东省第二批138人支援湖北医疗队飞赴武汉。在上飞机前,时海洋给《中国冶金报》记者发来微信:“我将听从指挥,尽快调整,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坚决完成救援任务,不辱使命。不灭病毒,决不回家!”
时海洋来信了:时刻在战斗
“你能认出我吗?”2月4日,抽出难得的空闲时间,时海洋通过微信发来几张照片问道。照片中的他,裹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单看身形确实难以辨认,但防护服上的“时海洋,加油!”几个字格外醒目。到达黄冈后,他正式进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工作,同山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其他队员一起,负责两个病区约150名患者的诊疗、隔离观察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时主任,尿不湿用上了没?”“嗯,这是当然的。”尿不湿是必需品,为了节省防护服,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会提前用上尿不湿。临行前,同事们为他准备了两大包,行李箱满得几乎塞不下。
“那吃饭、喝水呢,穿着防护服咋进行?”“不能吃饭,也不能喝水。”时海洋语气平静,对日常连续8小时不吃不喝习以为常。
“等会儿再聊。”说了没几句话,当天凌晨才下班的时海洋又赶着去参加上午10时的讨论会,直到中午才结束。晚上8时,他又同几位战友一起,进入病区,开始新一轮的战斗。
更多的“海洋”们:使命有我,有召必应
1月26日,接到山东省卫健委组发出的组派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通知后,莱钢医院广大干部职工早早就写下“请战书”。
“我报名!”“随时待命!”“主任,我去吧!”“党员这个时候就得往前站!”……
吕红霞、韩海荣、肖涛报名了,更多的“海洋”们报名了,请战的人数增加到上百人。
2月9日一早,吕红霞、韩海荣、肖涛接到了驰援湖北的通知。当日下午,他们作为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在济南遥墙机场火速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