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总医院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月5日 星期三 武汉
来武汉1周多了,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简单回忆一下这些天的工作了。
目前,我们对口支援的武汉济和医院是由一家民营二级医院临时改造而成的。我们组负责7楼感染病区的48张床位,由于患者太多,医院在走廊又增加了床位。尽管条件有限,但是患者们的殷殷期盼和武汉同仁们忘我的工作精神激励着我,让我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每天查房,下医嘱,写病历……履行医生的职责。
每天,我都详细询问每位患者的病史、用药后的反应、吃饭情况、休息状况,有时候也和他们聊聊天,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虽然一开始在语言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经过几天的接触后,我们的交流也顺畅了许多。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天,有3位患者已经转到轻症病区,还有一位被诊断为危重型病例的76岁大娘,在我们的精心治疗下,转危为安,逐渐康复。
还记得初到武汉时,防护用品和工作服短缺,我及时向鞍钢总医院汇报了这一情况,院里的领导非常重视,想尽办法为前方提供物资保障,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其实,他们在后方同样缺乏防护物资。
来到武汉的这10天,我和同事们虽然没有分到同一个小组,但是大家彼此互报平安,院领导也每天在微信群里问候,时刻关心我们的家人并派专人去慰问,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充满了力量,我知道我们不是孤军奋战。作为鞍钢总医院此次援鄂的组长,我一定不辜负院领导以及全院人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和3位战友并肩战斗,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张新宇
共赴战场,就不枉此生
2月6日
星期四
武汉
今天中午12点~下午4点,轮到我与另一名护士进入隔离区看护24名患者。
在进入病区前,我简单地吃了点干粮以增加体力,因为进入病区是不敢喝水的。上岗前,领导通知我一个情况:上午,21床患者由于不想扎留置针,情绪激动下差一点儿把护士的防护服撕坏。于是,进入病区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挨个病区查看患者状况。
进入每个病区后,我先来一句:“大爷您真棒!”“大娘最坚强!”“美女加油!”“心情棒棒哒!”……我在不停地对患者进行鼓励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打气。每当我的问候换来患者轻声的应答时,我心里就有点小激动。因为我知道对生命的渴望让每个人都变得焦躁不安,更知道此时能换来患者的理解有多难。
走到21床大娘床前,我亲切地询问大娘状态是否比昨天好一些:“这个房间没有对讲设施,有事情您就喊一声,我也会经常来看您的。”随后,我又查看了大娘的输液情况。目前,大娘的情绪比较稳定。
查看完所有患者之后,我就开启了“风火轮”模式:用电水壶一壶一壶地烧热水,为每名患者送水;与同组护士为患者更换点滴;为24名患者发放午餐到床头,等他们就餐完毕,又到每个房间收集饭盒;整理医用垃圾袋。随后,我马不停蹄地清理了走廊卫生,又巡视了患者的输液情况,并多次到21床大娘床头查看。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我早已汗流浃背。
转眼到了下午2点,我开始给病人普测体温、给所有患者更换口罩、与同组护士准备明天的化验单、为6名新入院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输液……为了患者的每一声呼唤都能及时应答,我无怨无悔。作为医务工作者,在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我必须挺身而出。
我静静地思考这些天的武汉之行。我不想当生命的匆匆过客,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生命的旅程中总该有些值得回忆的印记吧。当我老了,坐在村前的树下仰望星空时,回想起曾经与我共赴“战场”的那一张张脸庞,回想起曾舍生忘死挥洒在武汉大地上的青春,回想起挽救过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定会觉得不枉此生。
——李秋
图为李秋正在查看患者状况。
安钢总医院
战疫前线的“六朵金花”
2月2日
带着重托和使命,我们6个人踏上了援鄂抗疫的征程。前方的路也许是一片荆棘,但我们决不后悔。带着“钢医人”的执着与坚毅,我们选择挺进一线,逆向而行。我们坚信,黎明前的那道光,终会越过黑暗。
——安钢总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石华、李晓平、李晶晶、李晓伟、李静、张萌
图为安钢总医院援鄂医疗队6名队员。
援鄂第1天
2020年2月3日 阴
我们对口支援的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作为第一批进入病区的医疗队,我们需要提前熟悉环境。早上6点半,我们从酒店坐专车出发,抵达医院时,同济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医三院的老师们也已经到了。与他们完成对接分组后,我们开始正式上班。
按照操作流程,我们穿好防护服,由感控老师帮我们整理,检查密闭性,合格后才能进入病区。我戴着眼镜和护目镜,一呼吸都是雾气,只能慢慢调整呼吸;在戴上5层手套以后,手都是皱的;身上的防护服不透气,没多大会儿里面的衣服就已经湿透了。我们主要负责接诊,帮患者铺床。接诊病人时,我们要堵在病人专用通道,一个一个接诊,并避免出现混乱。患者年纪偏大,还存在语言的差异,我们有时候只能用手比划着交谈。现在这个班儿已经接收了30多位病人了。
——李晓平
援鄂第2天
2020年2月4日 晴
今天早上7点钟,我和李晓伟得到通知被临时补入护理3组,于7点半出发,前往武汉同济中法院区开展工作。在感控老师的监督指导下,我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面屏进入了工作区。
来之前的想象是一回事,真正到达抗疫前线,参与抗疫斗争又是另一回事。亲眼看到患者的痛苦,我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病人解除痛苦,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出一份力!
——石华
0时30分,我接到了急诊科同事的电话。对方告知我说:“你的姥姥不在了,请节哀顺变。”我当时脑子直接就“嗡”地一声响。
本来,我与姥姥说好,过年带孩子去给她老人家拜年。没想到,受疫情影响,国家提倡不出门拜年,我就一直没能见到她老人家。此后因为工作需要,我直接动身前往武汉支援,哪知此去竟成永别,我再也见不到她了。
院领导和护理部领导专程向我的家人们带去了慰问,并请我放心,一定要我节哀顺变、安心工作。妈妈也一直安慰我说:“你在外面工作,情况特殊,不要太伤心了,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事。家里有我们呢。你顾大家,我们顾小家。”
挂掉妈妈的电话,我一夜辗转难眠,满脑子都是小时候在姥姥身前身后的美好回忆,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岁月的过客。
人活在世上不容易,而家人团圆更不容易,希望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自己的家人。
——李静
援鄂第3天
2020年2月5日 晴
今天是到达武汉的第3天,温暖的阳光格外耀眼。从宾馆的窗户向外望,空旷的街道和小区沐浴着暖阳,让人心里更加五味杂陈。下午3时,我们紧急召开了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大家重温入党誓词,瞬间责任感与必胜的信念倍增。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书记说:“我们是党员,肩上的担子更重,大家一定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吃苦耐劳,冲在第一位。”常年奋战在传染病一线的专家告诉大家,现在我们面临的可能正是疫情的高发期,大家又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力量,相信大家会保护好自己,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李晶晶
援鄂第5天
2020年2月7日 雨
现在是2月7日的凌晨1时30分,这是我和李静姐第二次奔赴前线。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似乎更有信心。第一次全副武装上战场,我呼吸困难,头晕,头疼,感觉快要窒息了,但是我们告诉自己,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坚持再坚持。病人需要我们,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看着病房里虚弱的病人,感受到他们求生的欲望,我们没有理由退缩!我们要与病毒抗争到底!早日战胜这场疫情!钢医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张萌
援鄂第11天
2020年2月13日 晴
转眼间,我们到武汉已经快两周了,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因为心里存在恐惧。但后来又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那是因为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心里的那种恐惧不存在了。患者很信任我们。对于他们来说,我们不仅是白衣天使,也是他们最亲近的人。看着患者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我们也很有成就感!再苦再累也值得!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李晓伟
图为张新宇正在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