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疫”我担当

“爸爸去武汉救人,是我的骄傲!”
时间:2020-02-27| 编辑:周利勇|【

——记河北省第五批援鄂医生、河钢承钢职工医院副主任医师王亚秋

  本报通讯员 田海霞 实习记者 马国君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治疗呼吸窘迫我有经验。想都不用想,我必须去!”河钢承钢职工医院副主任医师王亚秋报名加入河北省第五批援鄂抗疫医疗队时,没有丝毫犹豫。

  “抗疫前线需要我们。我去前线了,你照顾好家,照顾好孩子,照顾好父母,照顾好自己,辛苦你了!”作为河北省第五批援鄂抗疫医疗队成员,乘坐大巴车驶离承德时,王亚秋发微信嘱咐妻子。略显啰嗦的话语背后,是丝丝柔情。

  “离进岗还有几个小时,有点小紧张,有点小兴奋,终于到了上场之时。我的亲人们,暂别3周,我会及时报平安,勿念。”2月13日清晨,王亚秋在武汉江岸区更新了微信朋友圈,正式踏上了迎战疫情的岗位。

  而在王亚秋奔赴抗疫前线的背后,还有着这样的故事——

  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

  2月9日凌晨,河钢承钢职工医院接到上级卫健局通知:选派4名医护人员加入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王亚秋在接到召集令的那一刻,没有半刻迟疑就报了名。他是河钢承钢职工医院里第一个报名加入援鄂抗疫医疗队的人。

  其实,王亚秋早在半个月前就写好了请战书,也为支援武汉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王亚秋的妻子葛哲群是河北省承德市某医院ICU病房的医生,他和妻子每天在家对照网络视频练习穿脱隔离服,并认真研读每一个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报名那天,王亚秋已经在第五版试行的诊疗方案上面划上了许多重点标记,并认真写了解析。

  他的确是援鄂医疗队的不二人选

  王亚秋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5年以来一直在河钢承钢职工医院呼吸科工作。在同事的眼里,他是业务精通、尽职尽责、乐于助人的“N”好医生。

  工作中,王亚秋不仅要接诊呼吸科病人,同时还负责内分泌和肾脏内科病人的诊疗工作。对于急、难、危、重的病患,他总是抢着负责。诊疗过程中,他总是为患者着想,开出医疗成本低、疗效显著的处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王亚秋医生性格好、热心肠,经常帮助护士照顾病人。有一次,一个四度压疮的病人入院,患者身上都露肉见骨了,但家属不配合工作,护士无法近前换药。王亚秋主动上前,一面安抚家属情绪,一面协助护士帮助患者上药,说服患者配合治疗。”王亚秋的细心和热心,给河钢承钢职工医院内科护士长薛玉伟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亚秋经常在治疗中传递乐观向上的态度。他总是以幽默的言语化解患者的担忧,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大家都称他“快乐的小秋医生”。

  下班后,王亚秋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畅通。他负责的许多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在吃饭或者睡觉时,询问血糖突然升高、胰岛素注射过量等问题。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河钢承钢职工医院综合内科主任钟文杰赞赏地说:“王亚秋医生工作主动,专业技术好,业务素质全面,是我们科的优秀骨干,他的确是援鄂医疗队的不二人选。”

  他干的是大事,咱们不能给他拖后腿

  “请领导放心,作为援鄂抗疫医疗人员的家属,我们都支持他参与疫区医疗工作,支持他们打赢这场战役。”2月12日,王亚秋的母亲对来家里慰问的河钢承钢职工医院领导说。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位61岁的老人与刚到达武汉的儿子通话时,忍下心中万般不舍,叮嘱道:“好好工作,家里都好!”而自己却在电话另一边,偷偷地抹眼泪。老人说:“他干的是大事,为了国家和大家,咱们不能给他拖后腿。”

  王亚秋出发的那一天,妻子葛哲群还在工作岗位上。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收到微信时,仍然头脑轰鸣,担心不已。葛哲群说:“夜里报名很突然,他怕影响我第二天工作,自己收拾了行李。没想到当天出发那么快,我没能去送他。”葛哲群也是一名医生,深知此行艰险,更懂得医者救人的决心,她说:“我支持他去一线,如果组织需要,我也做好了随时支援武汉的准备。”

  王亚秋的女儿王婉哲刚满10岁,上小学三年级。收到征集命令以前,王亚秋就做好了女儿的思想工作。他跟女儿一起看一线抗击疫情的报道,给她读自己的请战书。他对女儿说:“咱们幸福生活的背后,有许许多多人在默默付出,有的人甚至是在冒着生命危险负重前行。爸爸也想做那样的人。”王婉哲虽然年纪小,却十分懂事:“要是需要,爸爸你就去吧。现在,爸爸妈妈是我的骄傲,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你们的骄傲!”

  2月10日,王亚秋到达武汉后,女儿通过视频贴心地告诉他:“爸爸你放心,我都做好计划了,每天按时完成功课,你放心吧。”这个小姑娘在日记里这样写:“爸爸去武汉救人,是我的骄傲!我长大也要像爸爸一样勇敢地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