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志慧
2月17日早上7点,河钢矿业石人沟铁矿碎矿作业区技术员袁远和往常一样,提前1小时就到了班组。他打开各个办公室的窗户提前通风,对维修台、破碎机、传送带等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现场管理。
既是技术员 又是联络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袁远始终坚守岗位,在当技术员的同时,也当起了疫情防控的联络员。“2月8日,袁远得知厂区要进行封闭式管理,主动请缨留岗。春节期间他一直在岗,下了零点班后本可以倒休回家,但他多次申请留岗,考虑到技术人手确实紧缺的情况,组织就同意了他的留岗申请。多亏了这个‘90后’小伙儿,防疫、护产帮了大忙!”石人沟铁矿碎矿作业区党支部书记郑学军说。
身为该作业区疫情防控的联络员,袁远负责全区人员身体状况摸排上报、疫情防护宣传、现场环境消毒等工作。为了方便联系,他建立碎矿作业区疫情防控联络群,及时将上级要求、周边动态、作业区情况等发到群里,供大家参考学习。同时,他建立作业区及职工家属疫情防控台账,不仅及时掌握职工身体状况,而且对出入人员及接触群体一一询问,记录在册。为了让职工牢记疫情防控要点,他制作了疫情防控明白纸和上岗操作流程图,提议将职工上岗测温、现场消毒等工作纳入班组安全管理范围。自该作业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以来,大家都不能回家。为丰富大家的生活,他在疫情防控联络群里组织大家进行疫情防控答题,排名靠前的职工可获得口罩等小奖品。此举不仅让职工掌握了防疫知识,而且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袁远看来,疫情防控联络员有点像“大总管”,无论是职工的心事还是职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都得管。不久前,许久没回家的田师傅,打了申请回家的报告。怎么回事?袁远经过了解得知,原来是田师傅想念家中的小孙子。为此,袁远教田师傅使用微信和家里线上视频。随后,田师傅主动对他说:“我不回家了,孙子鼓励我加油,我得起好带头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接触,该作业区职工提出分餐的建议,派一个人到食堂买饭,回来后分给大家。谁来做?袁远丝毫没有犹豫,就当起了这个“派餐员”。此外,口罩没了、消毒液不够了、喷壶坏了……他都一一为大家解决。
火速改造 保证产线顺行
这几天,袁远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还要抓紧时间完成下矿料仓的报警装置改造。原来,2月15日晚上8点,正在该作业区中控室值班的他,突然接到岗位工打来的电话:11号皮带下矿料仓出现矿石冒仓情况,需要停车处理。他经过了解,得知近期下矿料仓时常“不畅”。
袁远深知,当前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而且是稳产保产的重要时期,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想办法克服困难。第二天,他下班后和家人视频报平安,刚好看见孩子正在玩警车玩具。“不如给下矿料仓安装个报警装置!”袁远挂了电话,立即找来料仓结构图纸研究起来。
随后,袁远赶到现场测量、考察,查阅相关资料,模拟矿石堆积上升的动态轨迹。经过多次试验,他决定在料仓顶部距离北面边缘50厘米的位置,安装一根可以前后活动的长连杆。这样,随着料仓内的矿石不断堆积上升,矿石会带动长连杆产生位移,当矿石即将到达料仓警戒仓位时,长连杆就会触发电铃和报警灯工作,提醒岗位工到场处理。想明白了原理,袁远带领大家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冒仓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工作,避免因料仓发生矿石冒仓导致停车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产线的顺行。
一边是日处理5300吨矿石的任务目标,另一边是当前只有40%的人员在岗。“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袁远说。身为一名技术员,他将“90后”的冲劲和洒脱书写在产线上。他带领职工完成2YAH-2460圆振筛下层筛片更换工作,保证了矿石破碎后的质量;按时完成作业区整个皮带系统的急停拉绳更换工作,大幅提高了生产安全系数;与技术攻关小组一起研究变频器的线路布置,解决了软启动柜备件紧缺的问题,为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每当问起袁远许久未归是否思念家中亲人时,他总是说:“有国才有家,为企业做贡献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我的这点付出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