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疫”我担当

奋战“疫”线的铿锵玫瑰——首钢通钢一线女工坚守现场见闻
时间:2020-03-10| 编辑:周利勇|【

  本报记者 丁家峰 通讯员 陈世宇

  穿上工装,她们英姿飒爽;上到岗位,她们铁肩担当。她们是1300多名首钢通钢女工。她们奋战在通钢各条战线上,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通钢生产一线,来到她们身边,感受严峻疫情下她们在岗位上拼搏奉献的脉动和风采。

  林妍:看不清脸的“空姐”

  警铃声声,焊花璀璨,首钢通钢炼钢事业部热轧板带线近日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在十几米的高空,一名天车工正通过操作杆,吊运着轧坯斗子。这名天车工一会将头伸出,目视吊运的位置,一会点头向地面人员示意,操作着天车运行。就这样,重达千斤的轧轨、轧废被吊运到各自的指定位置,进行安装。

  “林妍,下来吃饭了。”

  “好嘞!”这名天车工竟是一位女工。黄色的安全帽下,被口罩遮得严严实实的脸,要不是从她工装下的身形,很难看出她是一名女工。林妍是该产线运行作业区天车班的一员。林妍说:“我们班组一共有16名天车工,其中女工有10人。我们的任务是来回吊运生产线上的轧棍和废轧斗,配合地面搬运重量级备件。虽然是女工,但我们和男职工一样,干着一样的活。”据悉,林妍操作的是10号天车,是板带线最高的天车,也是工作任务最繁忙的天车。

  吃完饭后,10号天车再次开动,警铃声再次响起,“空姐”林妍又进入了工作状态。

  徐凤娟:让男职工钦佩的“女状元”

  在首钢通钢机电修造公司提起徐凤娟,许多男同志都会竖起大拇指。一名男职工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我们佩服徐凤娟,不仅因为她是首钢技能大赛中响当当的‘女状元’,更因为她成立的创新工作室为我们解决了生产线上的不少难题。”

  当《中国冶金报》记者找到徐凤娟时,她的脸正被炉子的炙热映得火红,口罩已经被汗水打湿。

  原来接班不久,机加作业区的炉子就出现了故障。徐凤娟领着一名男职工快速到达现场。测试电阻,排查故障,徐凤娟到现场20分钟后就找到了电阻丝与内炉体短接的故障。发现问题不难,难的是高温下处理故障。徐凤娟需要和天车工配合,在吊起炉座时,将耐火砖垫入短接处。手拿铁钳的徐凤娟,冒着高温进行操作。本来戴着口罩就让她喘不过气来,炙热的高温又给她的操作增加了难度。汗水布满了她的额头,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专注。经过近2个小时的奋战,耐火砖终于成功垫入,电阻恢复正常,炉子也正常运作了。站在炉旁的徐凤娟迎着工友们赞许的目光,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崔莹莹:动作娴熟的质检女工

  这里的陈设很简单,1台光谱仪、1台电脑,30多个钢铁样品整齐地摆放在一个铁盘上,这里是首钢通钢检测中心炼轧质检作业区炼轧化验班组。当班的质检女工崔莹莹正在紧张忙碌着。

  把钢铁样品放到磨洗床上,取出光滑的样品,放入光谱仪激发,传输数据,给样本贴上样贴……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崔莹莹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我们班组10多个人,没有男职工,都是女工,虽然从事的不是重体力活,可是岗位劳动强度不小,责任也十分大。如果工作跟不上节奏,就会影响炉前生产。这份工作不允许有一点误差,要保证精准无误地传送数据。”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通钢1300余名女工主动担责,用酒精擦拭办公用品,定时定点对休息室、操作间、作业区进行消毒;给岗位职工缝制口罩、给工友测温、帮助男职工打饭,减少集中用餐危险。她们用责任诠释出对岗位的忠诚和对“大家庭”无尽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