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疫”我担当

在社区与疫情奋战的27个昼夜
时间:2020-03-10| 编辑:周利勇|【

  本报通讯员 张俊 王嘉琪

  “抗击疫情,新钢必胜!”3月5日,在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1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日,江西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青年志愿者在公园南村路口立下铿锵誓言。

  志愿执勤504个小时

  疫情发生后,该中心团委迅速成立了一支11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身披红马甲,轮流在公园南村关卡进行志愿服务,每天站岗执勤4个小时。截至3月5日,他们已经整整服务了27个日夜,504个小时,只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保障每一位居民的健康。

  没有防护服,没有护目镜,一个口罩和一副一次性手套就是青年志愿者的全副“武装”。一个两面通风的挡雨棚,一个简单的温馨提示牌,一个小小的扩音器,陪伴了他们许多个日夜。

  “您好,请出示您的通行证或出入证等证件。”“不好意思,您不是这个小区的,不能进去。”“您好,测下体温。”这3句话常挂在他们嘴边。尽管工作内容枯燥,同时还伴随着长时间的站立,往往一次服务时间结束,他们都是双腿酸痛,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新余。

  “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撤退”

  对于防疫志愿工作,该中心相关人员都深有感触,他们通过各种平台表达了心声。

  该中心团委负责人付凯文在战疫日记中写道:“亲爱的新钢社区居民,我想对您说,您的配合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支持,您的一句‘谢谢’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您的一个微笑是对我们志愿者最好的鼓励。所以,请您出示通行证,放慢您的脚步,不争不抢。多花一分钟配合我们的检查,提前准备好证件,这样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的出行节约时间。”

  “疫情期间,生命安全最重要,不冲卡,不逃检,是我们每个社区人应尽的义务。也许有些住在新钢社区的老人不理解我们,同时也埋怨自己的子女不去看望。在这我也想对那些老人和子女说,虽然不能出门,不能见面,但我们还有其他的办法啊。老人缺少的不是照顾,而是能够倾诉的人。每天一个视频电话,每天一个温馨的问候,不需要很长时间,可以让老人不再孤单!”该中心志愿队队员周启航对笔者说。

  该中心志愿队队员陈新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名钢三代,我的父母和我的祖父都在新钢工作至退休,为新钢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而我对新钢也有特殊的情感,我是喝着袁河水,吃着新钢冰棒长大的。所以我也希望,同为新钢社区居民的您,能对我们的工作更加理解和配合。”

  “请大家再坚持一段时间,我们有信心尽早打赢这场防疫的人民战争。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撤退。我们相信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不会太远。”该中心志愿队队员游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