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产品制造、消费与研发中心将转向中国

2019-04-30


  9月25日,由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承办的第85届国际钒技术委员会会员大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开发钒在先进高强度钢中的应用、市场占有率最大化、刺激需求、健康安全环境、中国含钒钢的开发与应用、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和产业化现状、不同钒合金在钢中的应用效果与特点等进行学术交流。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未来5年,全球钒产品的市场消费结构不会有较大的改变,仍然是钢铁(90%~93%)、有色合金(4%~5%)、化学与功能材料(3%~4%)三大应用领域,但产品品种将在延伸的基础上更加系列化、多样化、功能化, 钒产品的制造、消费与研发中心将转移至中国。预计,到2015年,国内钒产品的市场消费总量将由目前的5万吨/年~6万吨/年,增长到8万吨/年~9万吨/年;全球钒产品的市场消费总量将会由目前的12万吨/年~13万吨/年,增长到16万吨/年~18万吨/年。此外,钒电池储能技术将在2018年左右开始形成产业化应用,届时钒产品市场又将增加一大消费领域。

  承钢董事长王竹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前,由承钢自主研发的商用电解液系列检测技术与方法开发成功。经实际运行,使用该方法所得数据与日本住友电工数组测试结果相吻合,标志着河北钢铁集团钒电池电解液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承钢一直致力于钒钛技术的开发应用,努力推动中国钒钛产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延伸钒制品产业链,扩大钒制品应用领域,承钢将“商用钒电解液制备及相关技术开发”项目列为重点产学研项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在国内外尚无标准化和对外公开的钒电池电解液检验方法的情况下,从2010年起,承钢在对钒电池电解液进行制备技术与工艺研究的同时,着手对电解液的综合检验方法开展专项开发攻关,最终成功开发出正、负极钒电池电解液系列检测方法。 该方法具有数据稳定、准确度高等特点,大大提高了钒电池电解液研发与生产效率。


文档来源: 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