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我的家

2020-08-10 16:44:54


  李国旗(中国二十冶)

  人的一生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像开在岁月里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平淡的生活有了馨香,生命也因此滋味浓郁。细数这些在平凡生活中绽放的迷人之花,情感总是被这半生中关于住房的变化而感动,继而感慨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感慨我们这代人通过衣食住行中的“住”,见证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思绪回到36年前。那时我刚到上海,居住在宝山丁家桥,也就是宝钢厂区的大院里。住的是我父辈工作的单位为照顾职工,临时搭建的家属房。

  临时家属房条件简陋,空间狭小,但那时候的人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乐趣。那时,每天清晨,在自行车铃声和邻居大爷、大妈的招呼声中,平凡的日子拉开了帷幕。伴着家家户户以及职工食堂飘来的各种美食香味,构成了那个年代独有的气质。早起的人们提着小笼包、馒头、油条穿街越巷,爬楼登梯,去成全一家人的胃口。黄昏时分,一群小孩子聚到一起,在有限的空地上踢球撒欢,送夕阳回家。孩子们每次带着满身泥土甚至带伤回家,面对家人的唠叨、责怪仍不解事,第二天依然重复昨日。难得碰到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更让我们彻夜不眠,万人空巷。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还相互争论不休,把它当作平淡生活里的一件盛事。满满烟火气的亲情和友情,填补了物质条件的简陋,让人也觉得很快乐。

  一年后,因为工地建设征用土地,我们离开这个临时房,跟随父母搬到了同济路(漠河路)原“第十七加油站”对面的周家村,租住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租的房子比原来的临时房条件要好一些,但空间不是很大,相对来说有些拥挤。当时,父亲单位的福利不错,经常会带回红肠、罐头,甚至鱼虾等海鲜。勤俭持家又精通人情世故的母亲总会分出一些送给房东。房东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经常回赠我们一些自家打的鱼和自产的葡萄。一来二去,我们家和房东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后来,房东腾出一间不足3平方米的地方,解决了我们家做饭的难题。从此,这处住房也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是个“全和”的家了。

  幸福在8个月后又满格升级,我们家的住房又有了新变化。父亲分到单位的福利房,我家搬到了月浦新村。这次是50多平方米的二室一厅单元房,有厨、有卫、有厅,客卧俱全,对比当初的临时房和在周家村租住的房子,居住条件有了本质上的改善。每到节假日,哥哥、姐姐携全家来到这里聚会,大房间和餐厅两张桌子周围洋溢着和谐、快乐、幸福的笑声。

  后来,我遇到亲爱的她,筑起了爱巢。1年后,儿子降临,爷爷、奶奶、姑姑把他视为掌上明珠。但我的心里却有了更大的理想。作为男人,我已经是成年的“公狼”,我应该离开狼群,撑起独立成长的天空。从那时起,拥有属于我们三口之家的大房子,成了我新的愿望。

  怀揣着美好愿望而奋斗时,美好的愿望也随之光临。我分到了单位最后一批福利房。房子虽然不大,但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只是在最后做决定是否搬离的时刻,我和爱人犹豫了。让父母享受含饴弄孙之乐,是做儿女最大的孝啊!再说,老人也需要照应啊!于是,我们决定留在父母的老房子里,但心里感谢越来越好的新时代,感恩我的祖国日益发展,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舒心。

  虽然依旧同父母居住在老房时,但住大房子的愿望我从来没有放弃——不是我们三口独自去享受生活,而是带着父母,一起走进新房子。有了这个愿望,每天上下班,从月浦家里经江杨北路到上钢一厂,我总是在留意是否有新开盘的楼房,憧憬着老人和我们一家三口住上宽敞、舒适大房子的情景。妻子看出了我的心思,支持我的想法,她说:“我们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时光走到2002年7月。一天,我和朋友来到正在交工收尾的宝山六村楼盘看房。经过从房间结构设计、外观质量到周边的交通情况的考察,以及同别的住宅小区的综合比较,最终拍板选购了这里的房子。当时,我选购的这套楼房,在我们单位可以说是奔向小康住宅的楷模。我骄傲,我自豪啊!

  2009年,我又在位于宝山、有“小南京路”之称的牡丹江路与海江路、永乐路之间的一处住宅小区,购置了一套更理想的房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想我的家注定是在实现小康目标中收获幸福的一分子。因为,我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我有梦想,我们一直在努力!

文档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