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专访

如何彰显社会责任中的钢铁力量?
时间:2020-08-05| 编辑:陈曦|【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赵萍 贾林海 记者 何惠平 樊三彩

  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钢企一直对社会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钢协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之际,《中国冶金报》记者特别邀请了场内场外钢铁行业及相关上下游行业部分企业家、专家,请他们分享钢铁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所体现的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的责任与担当。

 

  1.在抗疫、抗洪等特殊时期,钢企是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体现担当的?

  李世平: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国宝武韶钢积极践行国企担当,驰援地方战“疫”。一方面,全力参与应急防控,保障专项医院建设,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州白云区隔离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建项目供应钢材占比超过65%,平均到货时间为11.75小时。

  另一方面,韶钢优先加急生产、运输,累计供应碳板、特钢约7000吨,所供钢材制造了6000台口罩机械,为持续抗“疫”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夏文勇:越是大战大考,越要有国企担当。这个担当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最首要的前提就是要确保企业平稳运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稳定生产,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生产经营保卫战的双胜利,也为助力地方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同时,新钢中心医院主动配合新余市防疫工作统一安排,全力抗击疫情。新钢集团党委还设立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防疫,并捐赠江西省、新余市两级红十字会共计600万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期间,新钢在厂外建立重点工程加工配送仓库,进一步完善工程配送营销服务模式,将钢材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直接送到工地,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减省了仓储、配送等多环节时间和费用。

  杨海峰:抗疫期间,陕钢志愿者主动请缨投身于防疫志愿服务,驰援“陕西小汤山”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组织捐款捐物等社会公益活动、为口罩厂家提供技术支持、为抗疫物资运输贡献力量,广大党员、职工为抗击疫情献爱心捐款捐物超过340万元。

  黄一新:南钢坚持疫情防控和稳定经营两手抓,积极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南钢针对疫情影响适当调整生产计划,根据下游复工情况调整订单交付和产品结构,助力下游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

  南钢响应党和国家用“共同体”“一盘棋”理念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召,第一时间向社会捐赠1000万元疫情防控资金,累计向社会捐赠口罩26万余个,防护服、测温枪、护目镜等防护物资3.88万余件。

  张志祥:建龙集团各子公司按照集团统一部署,向所在地政府合计定向捐款超过1亿元,捐赠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总额超过700余万元,驰援疫情防控和治疗一线,助力当地政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陈继壮:本钢通过专项拨款、生产防疫急用汽车板等,为国家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在疫情防控期间,本钢接到了为华晨雷诺生产汽车板的紧急任务。这批产品将用于制造华晨金杯G16救护车,驰援疫情防控一线。接到任务后,本钢启动紧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完成2000吨符合要求的高质量汽车板并顺利供货。此外,本钢党委紧急拨付140万元党费用于疫情防控,组织党员捐款242万元。

  李新创:疫情对钢铁需求造成了较大影响,全行业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突破重围,基本保持了生产的稳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正是因为疫情期间全行业的基本稳定,钢铁工业压舱石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挺起脊梁,我认为这是钢铁工业对国家最重要的担当所在。

  同时,在抗击疫情期间,钢铁行业捐款捐物、驰援防疫物资,同时组织医护人员、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等,帮助地方开展防疫工作或驰援外地。

 

  2.在扶贫、保卫蓝天等长期攻坚战中,钢企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李世平:按照广东省的统一安排,韶钢定点扶贫广东省定贫困村南雄市南亩镇樟屋村,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驻村工作队在扎实稳步推进各项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求和探索产业发展之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帮扶农户和村集体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增收机制。

  韶钢将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纳入企业的经营战略中,通过大力开展环境治理,不断改善企业及企业周边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减轻生产排污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企业与城市共融。

  夏文勇: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新钢把定点精准帮扶重点放在产业扶贫上,从2017年开始,先后投资近200万元,出资帮扶江西省分宜县操场乡上松村委建小龙虾养殖基地、韭菜花种植基地、温控香菇大棚,在当地形成小龙虾养殖、韭菜花种植、香菇种植3个特色产业。

  每年,我都会带队到上松村调研,借助企业力量帮助村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韭菜花销售遇到困难,新钢迅速组织发动党员职工采购、安排职工食堂采购,同时指导和帮助当地村民开拓销路。目前,上松村已经实现脱贫,其韭菜花扶贫产业占领了新余、宜春两个区域市场,还上了电商平台。

  杨海峰:在扶贫方面,陕钢近年来在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西直沟村投入326万元,修建了村便民服务中心、引水入户惠民工程和粉条加工厂、山羊养殖场两大村集体产业项目,累计实施消费扶贫1700余万元,贫困发生率从16.4%降低到了0.31%。

  在环保方面,陕钢在“十三五”期间环保节能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40亿元,建成100多个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项目,有效确保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废渣、煤气全部综合回收利用,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水平。

  黄一新: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南钢主要领导驻点开展乡村医生精准扶贫,通过援建革命老区道路、采购革命老区农副产品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精准脱贫贡献力量,其中为甘肃省武山县捐赠价值733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专业垃圾处理设备。

  南钢从精益环保管理入手,近3年环保累计投入70多亿元,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打好减排、治霾、抑尘“环保治理组合拳”。

  张志祥:20多年来,建龙集团通过金秋助学、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形式,已累计向社会捐款超过2.5亿元。

  在扶贫方面,建龙集团各子公司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例如,建龙集团在辽宁省抚顺市设立了“新钢铁爱心基金”,在东北大学连续多年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建龙基金”等;建龙集团向黑龙江省铁力市捐赠5000万元,用于支持铁力市建设脱贫攻坚产业项目。此外,黑龙江建龙与双鸭山市集贤县大棚蔬菜基地、木耳种植基地等8个产业扶贫项目对接,采购蔬菜6万余斤,实现了扶贫项目的精准落地。

  陈继壮: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本钢集团派驻的乡村干部通过抓党建引领、抓富民产业、抓民生工程等精准扶贫,让集体产业发展更有力度,让村民生活幸福更有质感。自派驻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已实现脱贫2507户5241人。

  本钢集团党委拨付60万元党建经费,建起“连心桥”和菌类大棚;各级党委投入的扶贫物资价值累计达到152.53万元;选派干部协调外部资金数额达到561.23万元。

  李新创: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我国钢企通过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等措施,以实际行动践行精准扶贫理念。

  在扶贫方面,中国钢铁企业既要有短期实实在在的行动,又要有长远战略眼光。所谓短期实实在在行动,就是解决贫困地区群众面临的突发性难题。所谓长远战略眼光,是指扶贫不仅要“输智”“输血”,更要“扶智”“造血”,加强对贫困地区人员各类培训。

  在打好蓝天保卫战上,我认为全行业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钢企必须下决心推进超低排放改造,这是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推进钢铁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钢铁企业必须加快系统性构建钢铁低碳发展支撑体系;构建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搭建智能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制订发展目标、减排路径、减排成本;制订企业低碳发展中长期路线。

 

  3.如何看待“平衡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关系”问题?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世平:平衡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本质上就是要处理好企业的价值追求和战略定位问题。只有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价值追求和战略定位中,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地发展。

  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既相互矛盾又有机统一。以环保为例,对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意味着投入。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需要承担很大的资金压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企业通过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实现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形成与城市共融、与社会共赢的良好局面,又将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所以,钢企要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结合起来,构建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张志祥:企业只有对社会负责任,对员工负责任,对供应商负责任,对客户负责任,社会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空间,员工才能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一个有责任的企业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将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新创:唯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我国的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不仅仅只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

  我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正是因为中国钢铁企业始终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与国家和人民风雨兼程、一路同行,才有了今天中国钢铁工业的崭新面貌。

  夏文勇: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我认为,只有企业发展得更好才能尽好社会责任,尽好了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树立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