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春走基层 | 独家报道

有一种“年味儿”叫坚守
时间:2021-02-23| 编辑:陈曦|【
本报特约通讯员 褚慧娟
通讯员 黄燕 孟豹 尚登军 刘金波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春节永恒的主题。但由于钢铁连续生产的工艺特点,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是山钢一线职工不变的旋律,再加上今年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厂里又多了些坚守的身影。不一样的岗位,有着同样的年味儿,有着同样的坚守。

  28个除夕夜和高炉一起度过

  大年三十凌晨5点,山钢日照公司炼铁厂2号高炉作业区炉前副工区长张贵余早早就醒了,床头放着昨晚爱人为他准备的本命年红毛衣。无暇顾及这些,他摸过手机打开微信,前一天晚上的出铁量、准装率、铁口深度等数据才是他第一时间关注的。

  早上8点,来到值班室的张贵余开始记录:6号渣沟疏通、清理揭盖机、看泥套……这些事都是早上一睁眼根据群里班报临时制订的。他感慨道,现在老了,要不记在本子上,老担心把哪一项给忘了。28个除夕夜,张贵余都是和高炉一起度过的。

  “开口机开口过程要时刻注意!”“旋转速度要注意调整!”在出铁场,张贵余耐心地叮嘱岗位职工注意每一个环节。从炉前出铁使用的开口机、泥炮,再到承接铁水过程使用的摆动溜嘴等区域,他每天都会走好几遍。28年来,他一直围着高炉转,有人开玩笑说当了那么多年的炉前工,闭着眼也能操作好设备。张贵余说,这话正相反,自己越干越害怕,越干越胆小,尤其是大型高炉,各项参数的稳定尤为重要,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容不得疏忽。

  在张贵余的抽屉里有一摞记得满满的演草纸,上面把每天需要干的项目列出来一条条分析,哪一项需要改进,哪一项需要强化......他每天都得记上个几十条,正是这密密麻麻的记录及落实,保障着高炉的稳定高效运行。

  没有节假日的随时待命

  大年初六早上8点半,山钢永锋淄博公司内燃机车司机冯焕玉像往常一样进行出车前的例行检查。他手拿检查锤,不停地敲击着机车的各个部位,包括车底的走行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的操作对冯焕玉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走行部主要检查沙箱的存量、闸瓦的厚薄度、减震弹簧有没有裂纹,通过观察和敲击听声音来准确识别隐患。”冯焕玉说。

  检查完毕,登上机车控制室,在4平方米的狭窄空间,冯焕玉熟练地操作着。对每一个按钮、每一个控制器,他都娴熟于心。“机车对我来讲就像是孩子一样,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感情。”冯焕玉说。

  铁路运输是连接炼铁厂和炼钢厂生产的大动脉,安全运送高温铁水是重中之重。随着高炉产量的逐步增加,冯焕玉所在的班组由原来每班次运送11炉铁水到如今运送26炉铁水,最多时每班次能达到30炉铁水,工作量的翻倍增长给冯焕玉的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是他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春节期间生产节奏紧张,当运完又一炉铁水罐时,早已经过了中午用餐时间,冯焕玉拿出已经准备好的饭菜,趁着不忙大口吃了起来。一个馒头,几样简单的小菜,就是他的午餐。今年过年,冯焕玉从除夕到初三一直在值班。“干我们这个活是没有节假日之说的,工作需要,随时待命。”冯焕玉说。

  钻研业务的春节有滋有味儿

  今年春节不回家,这年怎么过?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能源动力厂,两名家在外地的大学生给出了答案。他们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利用春节假期改造设备、研究业务,把春节过得有滋有味儿。

  型钢燃气车间设备主管昝井磊家在内蒙古赤峰,今年选择了“就地过年”,春节期间每天都泡在型钢煤气加压站。他用笔记录,用仪器测量,逐一摸清设备健康的“底”,进一步完善了设备“体检”档案。在这期间,他还和同事积极推进转炉煤气加压机改造,通过将加压机转子从二元流改为三元流,每小时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5600多立方米,提高了转炉煤气回收率,为发电筹集了能源,也为公司增创了效益。

  罗帆是湖南常德人,春节前不久刚调到新旧动能转换发电项目部。在春节期间,他不失时机地找来很多专业书籍、图纸,并上网查找资料,同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同事请教。自除夕以来,他翻阅了10多本重要书籍,查阅了20多份图纸,记录了5万多字的学习内容,为节后投身该项目建设积蓄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