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图片  |  现场直击  |  高清图集  |  精彩语录  |  特刊报道

首页 >> 奋斗·启航之独家报道

中流砥柱做支撑——“十三五”钢铁行业成就系列报道之一
时间:2021-03-05| 编辑:陈曦|【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罗忠河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时自豪地说道,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天问一号”“嫦娥五号” “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中国钢铁强有力的支撑。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回望中国钢铁“十三五”走过的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拼搏创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的5年,事实再次告诉国人,中国钢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强力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给中国钢铁工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一是“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2016年~2018年化解1.5亿吨钢铁过剩产能、出清1.4亿吨“地条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质产能的作用,5年来钢材市场占有率均接近100%,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对钢材的需求。而在强劲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2016年的8.08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10.65亿吨,我国也因此成为全球首个粗钢年产量超10亿吨的国家。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2016年,全国共生产生铁7.02亿吨、粗钢8.08亿吨、钢材10.4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6%、0.5%、1.3%;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10亿吨,在连续两年出现下降后止跌回升,同比增长1.3%。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2017年,全国共生产生铁7.14亿吨、粗钢8.31亿吨、钢材10.4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6%、2.9%、-0.2%;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68亿吨,同比增长11.5%。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2018年,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产量分别为7.71亿吨、9.28亿吨和11.0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0%、6.6%和8.5%;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8.7亿吨,同比增长14.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2019年,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8.09亿吨、9.96亿吨和12.0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5.3%、8.3%和9.8%;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较好,基建、房地产等下游行业运行稳定;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约为9.4亿吨,同比增长8%。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这一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面对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全球钢材市场疲软等多重压力,我国钢铁行业积极开展“双线应对”,率先恢复生产并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中国钢铁以强大且丰富的产能强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而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又为中国钢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带动中国钢铁产量增长。2020年,全国生产生铁8.88亿吨、粗钢10.65亿吨和钢材13.2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3%、7%和10%,为下游行业复工复产和国民经济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

  二是5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以较低的价格和利润率支持了国民经济和下游用户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中国制造构建了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从价格来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钢材价格在连续多年下降后止跌回升,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当年初的56.37点上涨到当年底的99.51点,即便上涨43.14点,仍未达到以1994年4月中国钢材综合价格基准点(100点),而全年平均指数只有75.11点。2017年~2020年,中国钢材价格平均指数分别为107.61点、114.75点、107.98点、105.57点。扣除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因素,我国钢铁工业长期保持了较低的价格,为国民经济和下游用户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原料支持。

  从利润率来看,2016年,随着钢铁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回升,钢铁行业实现扭亏为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盈利303.78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79.38亿元,利润增长超过1000亿元),利润率仅为1.07%,而同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达5.97%。2017年,重点钢铁企业实现利润1906亿元,销售利润率达到5.47%,而同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6.46%。即便是行业效益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的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仅与工业平均利润率持平。201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863亿元,同比增长41.1%,利润率达到6.93%,略高于同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的6.49%。2019年,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1889.94亿元,同比下降30.9%,销售利润率只有4.43%,而同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6%。2020年,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达2074亿元、同比增长6.59%,销售利润率只有4.43%,而同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8%。

  作为提供工业粮食的钢铁工业,长期以来以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率和低价格支撑了我国经济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打造制造强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超级工程、国之重器锻造“钢筋铁骨”

  5年来,围绕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及“天眼”、天宫、嫦娥探月工程、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等国家重点战略工程或大国重器,中国钢铁人矢志创新,攻破关键核心材料,实现了所用钢材的国产化。可以说,我国每一项重点工程、每一个大国重器背后都有中国钢铁为其“撑腰壮骨”。2019年9月25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其建设用钢全部实现国产化,仅航站楼综合体总用钢量就达到45万吨;2019年11月27日,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新建比赛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交付使用,所有的主体结构钢都由首钢制造。

  5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速度,一项项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乃至全球首发的产品不断涌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下游用户转型升级撑起了坚实的“钢铁脊梁”。如2017年6月份,鞍钢相继成为国内首家最宽规格正火态核电用钢生产企业、全球首家具备5米以上超宽压力容器CrMo钢板供货能力的企业;2017年9月初,宝钢股份0.18毫米规格065等级极低铁损取向硅钢产品全球首发……

  航空航天成就举世瞩目

  中国钢铁功不可没

  “十三五”时期,我国航空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个大国重器背后都有着一份中国钢铁的荣光。2020年5月5日,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宝武特冶、沙钢东北特钢等钢企为火箭发动机配套研发提供了关键材料;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由首钢北冶公司研发的星载原子钟磁屏蔽装置伴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在太空翱翔;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点火升空,太钢等钢企为该运载火箭的关键结构部位提供了高端钢材。

  5年来,我国特钢企业为我国航天事业提供了支撑。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站由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东北特钢、太钢等钢企的产品应用于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当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Y11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鞍钢集团攀长特、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新冶钢、东北特钢、湖南华菱线缆等钢企产品为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国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新型战机歼16、直10等军用飞机服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引人注目;中国大飞机“三剑客”(运-20大型喷气式军用运输机、C919大型喷气式客机和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均在“十三五”实现了首飞。以2017年5月5日首飞成功的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为例,宝武特冶研发生产的飞机起落架用300M钢在C919上得到应用,抚顺特钢为大飞机项目研发了包括300M、4340高强钢以及321、15-5PH不锈钢在内的多品种钢;河钢舞钢自主研发的2348吨厚390毫米的20MnNiMo电渣钢板被用于核心设备——8万吨模锻压机制造。

  桥梁钢实现向第六代500兆帕级、

  第七代690兆帕级跃升

  2018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作为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六个最”:既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又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其所用钢材全部实现国产化。据不完全统计,宝武集团、鞍钢、河钢、马钢、山钢等钢企为其供应钢材超过百万吨。

  2020年7月1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通,实现了我国第六代桥梁钢——Q500qE桥梁钢板和2000兆帕级缆索钢丝用盘条在特大型桥上的首次应用。其中,Q500qE桥梁钢板由鞍钢、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和鄂钢等供应,沙钢、南钢、华菱湘钢、河钢舞钢等钢企也供应了不同规格的桥梁钢;斜拉索则采用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兴澄特钢、青岛特钢自主研发生产的世界最高强度2000兆帕级缆索钢丝用盘条制造,打破了超高强度镀锌钢丝用盘条主要从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

  “十三五”期间,被誉为中国桥梁钢“皇冠上的明珠”的第七代高性能桥梁钢Q690qENH研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由宝钢股份牵头、中铁大桥院等23家单位参与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桥梁用钢”项目通过权威机构专家技术评审,首批690兆帕级高性能桥梁钢Q690qENH已发往用户,为武汉江汉七桥实现“一跨过江”提供了基础材料保障。据《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武汉江汉七桥主拱已于2020年11月26日顺利合龙。

  此外,我国在耐候桥梁钢应用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为川藏铁路桥梁建设提供了支撑。2018年9月份,我国首座免涂装耐候铁路钢桥——川藏铁路拉林段藏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主拱合龙,其所用Q420qENH(Q345qENH)免涂装耐候钢由南钢独家供货。

  我国高铁用轨全部实现国产

  同时助力中国高铁实现首单出口

  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占比26%)。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高速钢轨世界领先,高铁建设用轨全部实现了国产;中国高铁出口“首单”雅万高铁所用的3.8万吨钢轨全部用上“攀钢造”。2020年11月28日,由鞍钢集团攀钢和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共同主办的雅万高铁长定尺钢轨出口首航仪式在广西北部湾举行。据悉,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也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我国高速车轮研发也在快速跟进。2017年6月26日,搭载马钢车轮的两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率先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这标志着350千米/小时标准动车组车轮实现了国产化,改写了国外厂家垄断中国高速车轮市场的历史。太钢的车轴和车轮用钢、鞍钢的转向架用钢及攀钢的钢轨等也为“复兴号”首发提供了强力支撑。2018年7月19日,马钢160件时速320公里的高速车轮顺利运抵德国铁路公司威滕伯格基地,世界高铁车轮市场从此有了“中国造”,马钢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向海外出口高速车轮的企业。

  与此同时,我国重载铁路建设用钢轨和车轮研发有新突破。2019年7月2日,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项目(以下简称蒙华铁路)铺到江西省吉安站接轨点,标志着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完成全线铺轨。蒙华铁路前期采用的是包钢、宝钢股份武钢有限等钢厂生产的60千克/米重轨,后期将视货运情况逐步换成75千克/米重轨。2020年7月24日,中国宝武马钢交材首批发往澳大利亚的BHP-970重载车轮通过商检,正式进入发货环节。这是交付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全年重载车轮维修订单的首批产品,均为目前世界最大轴重的45吨重载车轮,也是我国同类型重载车轮的首次大批量出口。

  此外,我国新一代钢轨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据《中国冶金报》2018年10月26日报道,历经10余年合力攻关,包钢高强韧性贝氏体钢轨研发取得新突破,具备了9种轨型贝氏体钢轨的批量生产能力。贝氏体钢轨具有高强韧性和高耐磨性的良好匹配性能,是当前铁路用钢轨研发的主攻方向,被誉为“21世纪的钢轨”,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年8月5日《中国冶金报》报道,经过8个月的考验,宝钢股份开发的高速铁路用耐腐蚀钢轨U68CuCr,成功应用于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隧道,实现了全球首发。

  助力汽车轻量化

  高强、超高强汽车用钢研发取得突破

  为满足汽车轻量化发展需求,高强、超高强汽车用钢研发取得突破,第三代汽车钢生产成员不断扩群。2019年10月22日,在宝钢汽车板用户座谈会上,宝钢股份正式发布吉帕级汽车钢板X-GPaTM,宝钢吉帕钢TM家族包括DP钢系列、MS钢系列、CP/CH钢系列、QP钢等明星产品阵容。在此之前,2016年10月11日《中国冶金报》消息,河北省首卷QP1300第三代汽车钢在河钢邯钢成功下线。2018年6月30日,马钢试制出第三代汽车钢QP980。2019年7月3日《中国冶金报》 报道,本钢成功研发出汽车用镀锌双相钢DP980等一批新产品,实现了1000兆帕级镀锌双相钢的全流程生产工艺及稳定控制技术的开发、应用。2018年7月份,本钢板材冷轧厂三冷轧工序生产出宽2100毫米、薄0.8毫米~1.0毫米的超宽幅、超深冲冷轧汽车用薄钢板,标志着本钢具备了批量稳定生产该成品的能力。此外,2016年12月8日,包钢集团建设的353万吨/年高端稀土钢板材冷轧工程全面投产,终结了我国西部钢企不能生产高端汽车用板的历史。

  新能源汽车用钢开发有了新进展。2016年11月16日消息,由太钢生产的硅钢产品被用于新能源高端乘用车的驱动电机部分,而此前我国该类产品全部为进口。2017年9月份,本钢和东北大学共同研发生产的抗拉强度达到2000兆帕的超高强韧性热冲压成型钢成功应用于北汽新能源纯电动车型上,现已实现规模工业化量产,这是2000兆帕级超高强钢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投入批量化工业生产及应用。2018年1月1日消息,首钢两款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35SWYS900、35SW1700-H全球首发。

  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机组建设用钢

  实现突破

  2020年11月27日,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宝武、鞍钢、河钢、华菱衡钢、三宝等企业为“华龙一号”供货。其中,鞍钢在2018年8月9日面向全球发布的第三代核电用高性能18MND5钢板,是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化开发、全球首创的钢材产品,完全满足我国自主建造第三代核电装备的要求;三宝集团开发的耐蚀钢筋已用于福建云霄核电站华龙一号核岛部位,受到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的好评。

  2019年3月12日,采用316H高纯净不锈钢材料打造的世界最大直径、最重的无焊缝整体不锈钢环形锻件研制成功,用于制作我国首个第四代钠冷快堆(快中子反应堆)示范堆——福建霞浦60万千瓦快堆核心部件支撑环。

  助力海上油气开采

  水深超1500米的深海管线钢实现国产化

  水深超1500米的深海管线钢实现国产化,正在向2000米深海进发,为海上油气开采做出了贡献。2020年5月23日,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项目传来捷报,由华菱衡钢生产供应的1万多吨海底管线管铺设成功,实现1542米超深水作业,创造了中国海管铺设新纪录,推动海底管线铺设能力迈入“1500米+”的超深水时代。2020年10月23日,华菱衡钢生产的深水钢悬链式立管通过国产化评审,专家组评定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中海油高度评价:“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表明国家在深海油气开采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据《中国冶金报》2020年12月30日报道,鞍钢集团研发生产的厚度为31.8毫米深海管线用高应变L485M钢板实现全球首发,有望在水深超过2000米的深海环境下服役。

  陆地油气管线管要求采用大壁厚、高钢级、耐低温的管线钢。如2019年12月2日投产通气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作为世界上距离最长的大口径、高压力输气管道,不仅要穿越沼泽、山地、地震活动区、永冻土地段这样的地理地貌,还要面临低至零下62摄氏度的极寒考验。为此,该工程采用鞍山钢铁、沙钢、宝钢股份、首钢、本钢、包钢、南钢、华菱湘钢、华菱衡钢、攀钢、河钢舞钢等企业为其量身定制的近80万吨厚壁X80高等级管线钢。

  国产套管助力油田刷新完钻井深纪录。2016年9月1日消息,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在四川马深1井完钻井深8418米,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其所使用的抗硫、抗挤特殊扣石油套管由天津钢管提供。2020年4月1日,《中国冶金报》报道,由宝钢股份供货的RCB系列耐微生物腐蚀管线管实现了在中石化涪陵页岩气区块项目的应用。这标志着宝钢股份自主研制的耐微生物腐蚀管材实现全球首发和成功应用,突破了国内外管线标准的限制,填补了该技术领域的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船用钢不断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据《中国冶金报》2020年12月3日报道,由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研发、鞍钢股份中厚板事业部批量生产的LPG(液化石油气)运输船用VL4-4MOD低温钢实现全球首发。该产品的问世,标志着鞍钢船板在耐低温性、产品厚度和强度方面都突破了极限,实现了我国低温钢材料的国产化突破。这只是钢企“十三五”助力船舶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7年2月13日,全球先进半潜式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在山东烟台命名交付。其中,鞍钢为其独家供货TMCP(热机械控制工艺)态大厚度F级超高强海工钢板,用于主要承重件的加工制作;宝钢、南钢等多家钢企产品应用于“蓝鲸一号”建设……

  据《中国冶金报》2018年7月17日报道,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完成首次试航。其采用了宝钢股份历时9年研发的BMS1400耐磨蚀钢等钢材。

  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全部用中国钢材打造的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其中,鞍钢为其供应了70%的专用钢材——甲板钢、球扁钢等关键型号钢材,沙钢集团东北特钢为其核心部件和关键结构件提供了重要的特殊钢……

  “十三五”期间,我国船用钢不断升级,如鞍钢研发的轻质双相钢DP980-LITE实现全球首发,鞍钢、南钢等钢企研发的船用止裂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兴澄特钢、宝钢股份相继研发出世界最高级别的R6级极限性能系泊链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