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图片  |  现场直击  |  高清图集  |  精彩语录  |  特刊报道

首页 >> 奋斗·启航之独家报道

绿色发展谱新篇——“十三五”钢铁行业成就系列报道之二
时间:2021-03-05| 编辑:陈曦|【

德龙钢铁厂区内最具特色的场景之一“金刚园”俯瞰。(本报资料图片)
  
首钢迁钢厂区一角。(本报资料图片
 
安钢厂区鸟瞰。(本报资料图片)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张鹰

 

  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首次写入五年规划,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十三五”规划把生态环保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开启了我国绿色转型的新征程。

  这是中国越来越美的5年。回眸“十三五”,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快车道”上行稳致远,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渐行渐近,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基础。

  这是中国钢铁越来越绿色的5年。这5年,我国钢铁工业更加重视发展以全过程节能环保技术集成优化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为前提的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路径清晰明确,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

  这5年,我国钢铁工业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积极探索超低排放改造等污染治理技术,斥巨资开展非高炉炼铁、氢冶金等先进环保技术研发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绿色发展成果。即便是在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广大钢企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脚步仍然坚定不移。

  这5年,我国钢铁工业围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快调整产业、产品、能源结构,以全生命周期理念引领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各项指标越来越“绿色”。2016年~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企吨钢综合能耗从572千克标准煤降至545.27千克标准煤,降低4.67%;吨钢耗新水量从3.52立方米降至2.45立方米,降低30.40%;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从0.85千克降至0.47千克,降低44.71%。

  “十三五”期间,绿色在广袤国土上不断延伸,为全面小康铺就幸福底色。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力推进并引领钢铁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绿色革命,是中国钢铁工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自觉,是钢铁工业应对行业发展新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更是建设钢铁强国的必然路径。

  超低排放攻坚 义无反顾

  2016年~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从78.8%提升至87.0%,PM2.5平均浓度从4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从8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56微克/立方米。2020年第四季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39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同期下降39%;重污染天数比2016年同期下降87%。

  5年来,我国大气环境不断改善,与钢铁工业5年来大力推进环境治理、积极开展超低排放攻坚息息相关。

  从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开始施行,到2017年2月1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首次将通道城市简称为“2+26”城市并对其提出实施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2018年1月《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对重点地区的钢铁等行业污染物排放做出严格限制,又到2018年5月《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较特别排放限值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再到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钢铁行业环保压力日益增大。

  各钢企按照新环保法及新排放标准要求,围绕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五大重点工序,积极推进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高温烟气循环分级净化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深度开展环境治理和环保升级改造。目前,全国约有229家钢企、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近百家钢企正在加紧开展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工作。截至1月25日,已有首钢迁钢、太钢集团、首钢京唐、德龙钢铁和山钢日照公司等14家钢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建设工作,完成了全面的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并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进行了公示。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宝武湛江钢铁、德龙钢铁、安钢、河钢等一批先进企业在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烧结烟气多种污染物治理等环保关键难点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一批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工厂涌现出来,一些钢企在污染物治理设施应用和单位排放强度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 舍我其谁

  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传统工业迅速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是对立的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这样的发展理念,广大钢企已付诸实践。“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企业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重视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产业、企业与社会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钢铁制造、能源转化、社会资源消纳功能,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促进形成钢铁工业与社会间的协同作用,更加深入地融入城市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5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积极倡导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产品,引导并协同下游用钢产业绿色发展,让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产业链中,在实现绿色制造全产业链联动和良性循环的同时,赢得了社会公众的积极评价。我国钢铁企业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开展生态产品设计,积极开发高强度、耐候、长寿命、可循环的绿色钢铁产品,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第三代超高强汽车板、耐微生物腐蚀管材、免涂装铁塔用耐候钢和建筑用耐火耐候钢等一批绿色环保产品相继问世,彰显了钢铁的低碳循环价值。

  5年来,我国钢铁企业以更高的站位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产城融合,充分发挥能源转化、社会资源消纳功能,促进与供热、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多行业间的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由依托城市向服务城市转变。比如,首钢京唐所属的新能源科技公司——首钢朗泽公司,全球首次采用生物技术将首钢京唐的工业尾气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清洁能源、农业饲料和化工产品,为工业尾气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又如,已投产的永钢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可消除含铁锌尘泥中的氯离子、碱金属等有害成分,回收利用铁、锌等有价值资源,年创造经济价值约2亿元,可有效带动江苏省张家港市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再如,山钢莱钢成为国家认定的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企业;鞍钢攀钢编制《攀枝花市打造四川省装配式建筑用材基地方案》,推进装配式建筑用材基地建设;马钢矿业与中国建材集团两家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产业多元化、产品优质化、区域规模最大的环保型砂石骨料生产、研发基地。更不消说,广大钢企多年来坚持利用工业余热开展余热暖民工程,为所在地居民供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身处“主战场”的中国宝武武钢、鄂城钢铁、大冶特钢等企业全力驰援武汉市疫情防护,为医院供氧供水供电;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钢企全力保产保供,为抗疫捐款捐物、出工出力,书写了钢厂与城市融合发展、命运与共的感人诗篇。

  5年来,我国钢铁企业依托公司生产基地,有效整合钢铁工业旅游资源与生态文化、地域文化等非工业旅游资源,在“花园式工厂”的基础上打造工业旅游景点,为广大市民提供人文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别具风味的观光服务。这些企业以“见缝插绿、破硬植绿、立体挂绿、创意增绿”为原则,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提升改造开展工作,充分挖掘整合现有工业及非工业旅游资源,形成了集绿色生产、产业观光、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研学实践为一体的现代工业旅游新模式。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包括鞍钢、安钢、德龙钢铁、三钢、包钢、陕钢龙钢、方大九钢等在内的多家钢企晋级为国家旅游景区。其中,德龙钢铁成为我国首家具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质的在产钢企。昔日的“傻大黑粗”华丽蜕变为如今的生态钢城,工业旅游成为展示钢铁文化的新窗口、传播钢铁形象的新名片。

  5年来,一批钢企敏锐捕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商机,依托自身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优势,与节能环保产业协同构建创新链,携手推进钢铁行业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及应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为企业拓展了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水处理、环境监测、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绿色物流、新能源开发、智能管控等业务,为企业发展探寻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为企业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可谓一举两得。

  氢冶金技术突破 踏上新程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作为碳排放的重点行业,钢铁行业应责无旁贷地做碳减排的先行者,在碳排放管理、能源结构调整、氢冶金应用等方面率先破局。

  实际上,“十三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推进碳减排的行动从未止歇。从积极试水碳排放交易到积极研发非高炉炼铁工艺,再到不断寻求氢冶金技术突破,我国钢铁行业是较早意识到并主动承担碳减排责任的工业行业之一。中国宝武、首钢、河钢、建龙、酒钢等一批先进钢企纷纷瞄准低碳冶金技术研发领域不断发力,接连取得突破。其中,中国宝武先后与必和必拓、力拓在低碳炼铁技术研发方面开展合作,合力改善钢铁行业全产业链的碳减排和环境效益;河钢携手中冶京诚和特诺恩建设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引领低碳冶金革命;河钢建成我国钢铁行业首个固定式加氢示范站,实现国内首例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同步运营;酒钢煤基氢冶金中试基地热负荷试车及部分中试试验结果喜人;内蒙古建龙包钢万腾200万吨钢铁复产暨内蒙古赛思普非高炉冶炼项目开工;荣程集团与中冶赛迪、东北大学、中国石化天津石化、陕鼓集团共同成立绿色氢能冶金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推动我国氢冶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东北大学与辽宁华信钢铁共性技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制备高级洁净钢实验线,目前气基竖炉直接还原规模已达到250万吨/年……可以预见,实现钢铁制造“低碳”甚至“零碳”工艺的产业化、彻底解决钢铁冶金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不再遥远。

  “十三五”以来,中国钢铁产业在环境治理上不惜代价全面投入,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将中国钢铁产业建设成污染物排放标准全球最严、全球最干净的工业体系。诚然,我们应该看到,绿色发展理念还没有内化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质需要,钢企间的节能环保水平仍参差不齐,区域钢铁总量与环境容量、承载能力的矛盾仍然突出,钢铁产品的绿色低碳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此同时,在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既要解决资源问题,又要解决环境问题;既要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又要有效全面地推进实现碳减排、碳中和,将面临全新挑战。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践行者、创新先行者和重要推动者,“十四五”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将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进程中,大展作为、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