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鞍钢炼钢总厂电气点检员林学斌

2019-04-30

  本报记者 周军 通讯员 曹洪儒 杨星海

 

  “2号RH真空处理炉顶枪码盘发生故障,导致生产不能进行,如何处理?”今年大年初三,在家休息的鞍钢炼钢总厂电气点检员林学斌接到了维护人员的紧急求助电话。“相同的故障5年前也发生过一次,解决不难。”几分钟后,他将这起故障的时间、地点、现象、原因和处理方法通过手机传给工友,现场问题迎刃而解。

  林学斌总是随身携带“三件宝”———手机、手电、笔记本电脑,24小时不离身。手机用来与生产现场联系,手电筒用来点检、查找设备故障,笔记本电脑用来查找设备故障处理方法。林学斌将连铸系统成千上万台大小电气设备和与自动控制相关的程序全部储存在笔记本电脑里。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现场发生了电气故障,林学斌打开笔记本电脑马上就开始工作,一些故障就能立即排除。

  求学不倦 与设备升级保持“同频共振”

  1983年8月,林学斌高中毕业,以轮换工的身份来到鞍钢原第三炼钢厂电子站弱电组,成为了一名弱电工。学历不高的他,在工作中尝到了不少苦头。当时正赶上鞍钢淘汰落后产能,引进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板坯连铸机。鞍钢连铸生产线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时,为配合日本厂家技术人员,林学斌被分进了调试组。他发现,这里不仅有响当当的技术“大拿”,更有毕业于国内名校的高材生,这让林学斌瞬间有了“矮人一等”的感觉。“要想学有所成,被认可、尊重,就要下一番苦功夫。”从此,林学斌踏上了一条孜孜不倦的求学之路。

  林学斌捡起了高中毕业后就再没接触过的日语,铆足了劲儿跟在日本人身后学。没过多久,他就成为能和日本人对话,能看懂日文图纸的现场工人。师傅们去日本培训时,带回了一些有关连铸机的日文资料,可资料只有一份,大家都要用,无法拿回家慢慢研究。他索性把这些资料从头到尾全部抄到摞起来足有半米高的10多个笔记本上。白天跟着日方专家,林学斌更是不放过任何学习请教的机会。一台连铸机的电气图纸,一张张累加起来高达1米,他硬是把它们全部变成简图,画在可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每天厂里学、家里看,慢慢消化理解。

  鞍钢此后又从日本、德国、美国等不同国家引进了各种设备和工艺用于升级和改造。为了与设备升级保持“同频共振”,林学斌励志要终身与学习为伴。“凡是企业需要的,我都要学会!”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的学习劲头,林学斌先后拿到了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计算机专业、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和职工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等3个大专文凭。他感慨道:“如果说我在电气设备点检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这首先应该归功于学习。坚持不懈的学习,会让你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变得绚丽多彩。”

  学以致用 “四字诊法”解决生产难题

  林学斌学习,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还十分注重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难题。

  结晶器黏结漏钢一直是大连铸生产过程中的“顽疾”,对设备、效率和产量的危害十分突出,每次漏钢的直接损失高达50多万元。以前,大连铸漏不漏钢全凭流长的本事,别无他法。为此,鞍钢从日本引进了拉漏预报系统。没想到漏钢时,预报系统起到的只是提醒作用———发出报警信号,再由流长手动降速。林学斌经过研究,在连铸驱动系统中写入自动降速程序。该程序使预报系统在铸机发生黏结漏钢时,迅速启动自动降速功能,仅需4秒钟就可使铸机拉速从1.6米/分钟降到0.3米/分钟。该成果推广应用后,大连铸创造了轻松过万罐不漏钢的纪录,甚至达到38000多罐不漏钢。

  林学斌还结合书本知识,总结出电气故障处理与查找四种方法,即直接感知法、仪器检测法、器件类比法、设备试探法。工友们形象地将这四种方法比喻为中医的“望、闻、问、切”四字诊法,即通过视觉仔细观察关键部位、利用听觉捕捉设备异常声音、向操作人员实时了解设备状态、用检测仪表跟踪设备运行参数。由此,工友们可将设备故障发生前的细微征兆进行捕捉并冷静分析,细至每条线,精至每个点,多次提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

  2012年,炼钢技能大师工作站正式成立,作为领创人的林学斌将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学习方法,通过导师带徒、技术交流和培训等多种形式传授给需要的人。3年来,该工作站共完成技师创新成果346项,荣获鞍钢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6项、四等奖9项,创效1.5亿元。2014年,林学斌创造的“一种防RH铝斗、FeSi斗煤气爆炸技术开发”和“RH顶枪防回火烧损技术开发”两项成果获鞍钢技师成果一等奖,提出的“RH开发真空加热操作的建议”获鞍钢重大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大连铸二冷水配水应急技术”获鞍钢专有技术二等奖,“RH生产压力控制节能技术”获鞍钢专有技术三等奖。今年,林学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只有不断地坚持学以致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正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林学斌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问题上,找到了最佳答案。而今天,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特级技师,他所负责的整个连铸主机、精炼、精整区域已连续15年未出现一起影响产量的设备事故,累计综合创效3亿元以上。


文档来源: 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