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有才 邵启明 通讯员 郭丽伟
在南钢,有一个以张欢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南钢现代化电气设备和自动化控制领域不可多得的领军人才、首席电气专家,张欢多次担任南钢高线厂技改项目负责人,经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把南钢高线厂一条上世纪80年代末期装备水平的生产线,提升为当今世界先进的现代化特殊钢生产线。该产线所生产的弹簧钢、轴承钢等多个高端特殊用钢品种进入美国世达工具、京沪高铁、韩国现代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项目。
张欢在自动化领域改革创新,为南钢轧钢自动化控制水平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先后荣获南京市劳模、江苏省文明职工、江苏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进口设备的革新者
“十一五”期间,南钢以工艺技术结构调整带动产品结构升级,以技术装备升级带动产品档次升级。南钢想在引进的高速线材生产线上增加“大盘卷”生产线,将线材的生产规格从ф16mm拓展到ф40mm。张欢作为南钢最出色的电气专家,接受了这项核心技术环节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技改项目。
张欢非常清楚,这是一项具有极大挑战性的攻坚任务。首先,缺乏相关的技术资料;其次,项目技改投资相对有限;最后,技术改造期间必须兼顾生产。面对相关国外企业的信息封锁和婉拒冷遇,张欢凭借多年的现场经验和精湛技术,带领他的团队搜信息、画图纸,从初步绘图到详细设计,从设备选型到控制程序,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改项目中,他每天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最后,张欢和他的技术团队用了330个日夜,完成了大盘卷项目的技改工程。南钢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掌握了大盘卷核心生产技术的钢铁企业,同时,该项技改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国家专利。
2012年,南钢在高速线材厂实施减定径机组技改项目。自上世纪90年代该项目发明以来,其关键的核心技术一直被严密封锁。张欢和南钢高速线材厂一样,渴望有朝一日也能拥有这样的先进技术装备,从而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线材产品。
为了抢占世界轧钢技术制高点,张欢和他的团队争分夺秒地进行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设备的采购监制以及施工方案的确定。最终,南钢在达涅利设计的生产线上安装摩根公司的减定径机组和水冷线,形成“6+6+6”轧机配置。在减定径机组调试前期,张欢阅读了一尺多厚的全英文图纸资料,精细消化,认真吸收,先后向外国专家提出多达600多条修改意见,赢得了国外专家的高度尊重。张欢带领团队仅用时30天就完成了技改,创造了国内同类技术改造的最快纪录。
低成本制造的实践者
南钢高速线材生产线的设备都贴着“高精尖”的标签,它的特点是高速化、自动化、连续化、精密化,生产线上200多台设备全部采用计算机PLC控制,任何一台设备出现故障都会造成全线停机。
张欢犹如一个高明的医生,坚持找出病因。他经常来到机声隆隆的工作现场,目不转睛地跟踪监测,有时一盯就是一夜,正是因为平时的熟悉才有了关键时刻的熟练。减定径机组投产后,张欢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摸索清楚了减定径机组的工艺原理和自动控制原理,故障延误率由原来的25小时降为目前的2小时,最大轧制速度由每秒100米提高到112米以上。
张欢组织实施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使南钢帘线钢关键技术指标———网状碳化物有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917分的高分值,产品也得到了世界最大的钢帘线企业比利时贝卡尔特公司的认可,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员工们感慨万千地说道:“张工让我们的瓷饭碗变成了金饭碗!”
群众创新创造的领路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了让更多职工都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张欢毫无保留传授技术。张欢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着以一带十、以十当百的作用。南钢也专门成立了职工培训中心,并委派张欢担任培训中心主任。
为了让参加培训的员工全面系统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张欢先后主持编写了《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电气故障诊断手册》等实用性和指导性都比较通俗易懂的教材。除此之外,张欢还利用业余时间,组装了PLC直流传动变频控制柜,让参加培训的职工上机模拟调试,以增加大家的实际操控水平。
张欢劳模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围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品种开发,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由劳模工作室全员参与实施的“全线导卫滚动化改造”项目获得成功,年产生效益就达1050万元;团队组织实施的新型环保酸洗柜的投用,既满足了生产和质量要求,又使员工的身体健康得到最大的保障。5年来,张欢劳模工作室共完成了116项技术攻关项目,创益达到20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