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会建言录

袁伟霞代表:建议推进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
时间:2022-03-24| 编辑:张雨恬|【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两会报道组记者 何惠平 报道

  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35亿吨,全球占比约为52.8%,居全球首位。钢渣是钢铁工业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固体伴生物,约占钢产量的 12%~15%。 2021年全国钢渣产生量超过1.2亿吨。钢渣若不恰当处置,将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国内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存在不少问题,鉴于每年的钢渣产生量大,社会积存的钢渣已达8亿吨以上,且每年以8000万吨以上的积存量不断增加,对我国环境、土壤、水质都造成严重影响,需要跨部门、跨行业对其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和推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制造部首席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生产技术与书刊部主任袁伟霞认为,目前,钢渣资源化利用存在2大主要问题:
  一是钢渣积存量及利用量的统计数据偏差大。全国范围内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详实数据仍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如有关部门颁布的《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统计月报》表明,2018年我国钢渣累积利用率为97.71%,2019年累积利用率为98.91%。经调查,由于统计范围内企业大多仅把钢渣中的金属铁进行回收,然后尾渣交由其他单位拉走,即视作利用而计入“累积利用率”,钢渣应用严格的统计口径是只有明确进行了资源化利用的钢渣才被认定为利用,若以此口径统计的话,钢渣利用率数据偏差会很大。
  若按追溯到作为产品的实际资源化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如 2018 年某钢铁集团就因长期在长江岸边堆放百万吨以上钢渣,污染周边土地和水体,威胁长江生态环境安全,受到中央环保督察通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钢渣实际利用率仅在35%左右,每年的积存量巨大。
  二是钢渣跨行业利用存在诸多门槛。首先,钢渣有其自身特点,如含有游离氧化钙、成分有波动、胶凝活性低、体积安定性差等,导致其利用难度相对较大;其次,在标准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钢渣应用在水泥、混凝土、道路及相关工程项目等方面编制了几十项标准,但因为跨行业利用,上游的钢铁行业对钢渣存放管理的要求及宣传贯彻不够,而下游的应用行业对钢渣性质了解不深,担心产生工程质量问题而全面排斥,因此在标准规范中限制钢渣的使用。
  袁伟霞建议,一是制定可靠的钢渣存量和利用量统计标准,规范统一统计口径;二是工信部、住建部等要建立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三是大力推广、应用成功案例;四是财政部要研究制定精准的财税政策支持;五是要开展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检查工作,推进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六是打通跨行业的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标准,协同推进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