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会建言录

刘怀平代表:鼓励钢企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
时间:2022-03-24| 编辑:张雨恬|【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两会报道组记者 何惠平 报道

  在“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全国人大代表,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怀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耗电量大但屋顶资源丰富的钢铁企业来说,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不仅可以节约用电成本,还可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于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刘怀平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意味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作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作为传统耗电大户的钢铁企业,利用厂区内闲置的屋顶资源,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钢铁企业绿能使用比例,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减少企业碳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刘怀平说道。
  “十三五”期间,尽管分布式光伏发电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钢铁企业建设光伏电站并未呈现出相似趋势。在刘怀平看来,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受到厂房屋顶载荷限制。目前,多数钢铁企业的屋顶无法建设光伏电站,主要受限于承重和污染2个障碍。大型厂房和仓库料场的屋顶多为非承重彩钢瓦屋顶,其载荷无法承受玻璃光伏板和光伏支架的重量。另外,彩钢瓦屋顶容易积累灰尘和污染物,严重影响屋顶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有些污染物甚至会板结在光伏电池板上,严重损伤光伏组件。部分钢厂的彩钢瓦屋顶由于年代久远,安装分布式光伏会出现屋顶漏水、漏气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
  二是商业模式遭遇瓶颈。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的运营方式主要分为统购统销、合同能源管理、自发自用3种模式。当前,我国钢铁企业普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即钢铁企业和第三方签订合同,钢铁企业负责提供屋顶资源,通过电价打折方式获得效益;第三方负责整个光伏电站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获取发电效益;但在一些光照强度低,上网电价较低的地区,由于投资回报率较低,项目收益率也较低,第三方和钢铁企业的建设意愿都不强,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政府补贴大幅退坡。2021年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2021年起新备案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实行平价上网,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分布式光伏发展面临着无补贴、上网电价逐步下调和光伏组件成本持续上升等不利形势,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保障项目合理收益。
  为此,刘怀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针对传统玻璃封装光伏组件导致彩钢瓦屋顶承载过重、支架安装破坏原有屋顶结构等问题,他建议钢铁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加大轻质柔性组件和智能化产品的开发应用力度。柔性光伏组件重量是传统组件的1/4,免打孔安装,可以消除钢铁企业对因屋顶承重造成坍塌风险及打孔安装带来漏水隐患的担忧。
  二是加快新模式配置应用。深化“光伏+储能”的发展模式,“光伏+储能”模式将剩余未消纳电量进行存储,在企业用户正常生产时段进行放电并被消纳,从而减少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提升自发自用比例。优化传统开发模式并采用新的开发模式,推进分布式屋顶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在“十四五”期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每年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新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实行补贴,激发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大型金融机构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对建有光伏发电项目的钢铁企业,提升其有序用电等级,制定“有序用电期间根据企业光伏发电规模予以优先支持”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