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 三箭齐发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2019-04-30


  本报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秦良政 

  坚持“建设精品基地、打造百年沙钢”长期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依靠内涵素质提升的创新发展之路,紧紧围绕“提升质量、效率、效益”这个中心,全力推进“做精做细做强钢铁主业、做大、做优、现代物流、做好、做实非钢产业”三大重点工程,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在主动应对严峻挑战中谋求新发展———这是沙钢集团提出的2016年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发展思路。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15年,沙钢优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加快产品结构创新,狠抓质量稳定提升,深入开展“降本节支、创新挖潜增效”工作,企业生产经营保持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2015年1月~11月份,沙钢实现销售收入1925亿元、利税42.6亿元、利润18.25亿元,利润实绩位居全国同行第三。 

  沙钢集团常务执行董事、总裁龚盛近日在沙钢经销商年会上指出。虽然钢铁行业将继续面对产能过剩、需求不旺、企业微利甚至亏损等为主要特征的“寒冬”期,但对于总体经济形势发展前景,沙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思考: 

  一是宏观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一个月前,中央强调了中国经济的4个“没有变”,即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说明中国经济仍处于平稳发展状态。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这就为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趋势定下了基调。  

  二是钢铁社会需求总量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没有完成,中西部建设方兴未艾,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钢铁行业同样如此。钢铁产品的供给将随着部分钢厂的关停而逐步下降,钢材供给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是大宗原辅材料及钢材产品价格有可能触底反弹。2015年以来,钢材及相关的原、燃料的价格均跌至历史低位。随着行业的不断调整,一些落后产能将会不断被淘汰,整个供需关系将逐步趋于平衡。在此情况下,钢铁上游原、燃料及钢材产品价格必将触底反弹,有可能走出新一轮理性回归上升行情。 

  龚盛表示,对2016年总体情况将好于2015年的几个基本点必须要看到。当然,对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更不能低估。沙钢对钢铁行业持续发展始终充满信心。 

  全面创新营销机制 

  据了解,2016年,沙钢将坚持实施“以钢为基、多元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做精、做细、做强钢铁主业,进一步稳固和拓展市场营销方面提出四大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一是深入贯彻“用户至上”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全过程服务。沙钢将提高产品售前服务标准,继续推进并完善客户代表制度,倾听顾客诉求,及时解答顾客提出的各类疑问;提高产品售中服务标准,以ERP项目上线为契机,不断优化完善板材、棒线材MES系统功能,确保更高效地响应客户要求。同时,沙钢强化接单后的计划排产、质量跟踪、库位并堆、物流管理,确保按期交货,并方便客户提货;提高售后服务标准,加强质量异议原因分析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共进双赢。 

  二是全面创新营销机制,进一步挖掘并满足市场需求。沙钢将在与重点战略客户签订年度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电子商务、代理直供、期货套保、延伸服务、产业链合作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不断开发优质战略客户;加强重大工程和终端用钢领域的参与度,加快推进正品、副品现货的网上竞拍和招标销售,加速培育线上客户群体,通过网络平台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增加客户参与竞争的活跃度;全力推进玖隆钢铁物流园的建设和运营,打造出一流的沙钢钢铁物流平台,充分利用物流园的仓储、运输及监管等优势,让客户从物流服务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沙钢将为年度协议客户和重点工程项目提供无风险采购资金配套服务,稳固战略合作关系。 

  三是着力抓好质量提升,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沙钢将坚定不移走品牌发展之路,坚持以客户的要求为最高标准,更加注重产品实物质量提升工作,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全过程管理,全力抓好从原料验收把关、到生产工艺执行、在线技术监督、产品包装堆垛、到仓储装卸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以狠抓工作质量,确保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沙钢产品在市场上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四是加大新品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沙钢将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沙钢钢铁研究院的技术研发优势,坚持研、产、销“三位一体”联动,以特钢转炉投产及大方坯技术创新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高附加值品种开发,加大线材、板材,特别是冷轧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深入调研各大类产品下游行业运营情况和采购模式变化特点,详细制定品种接单目标,合理调整品种之间的价差,力争2016年全年高附加值产品销量达到730万吨,为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注入新的动力。 

 (此文刊登于《中国冶金报》2016年1月8日3版)


文档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