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春走基层报道

为轧辊把脉问诊
时间:2023-02-20| 编辑:张雨恬|【
  “合格”!
  当记者来到在首钢京唐热轧作业部生产准备作业区采访时看到,探伤工刘澎正在给轧辊写上自己的探伤结果。年关已至,车间里的春联、福字等装饰让春节的氛围更加浓厚,但是各项工作却和平时一样容不得丝毫马虎。
  刘澎背着探伤仪,看着手中记录的轧辊数据,走向下一根轧辊。他知道:每根轧辊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热轧产品质量,必须要做到精益求精,保证各项数据都在合格范围之内。刘澎说:“因为产线轧机功能不同,轧辊种类也各式各样,需要我们测量的轧辊有十多种,而采用的测量方式也不尽相同,光测量头就有7种。”
  一转眼,刘澎已经走进了支撑辊存放区。在众多重达50多吨的支撑辊面前,这些庞然大物的“健康”却需要通过刘澎手中和成人大拇指差不多大的测量头进行测量。“支撑辊用双晶2MHZ的直探头,R2工作辊用单晶1MHZ的直探头,F1-4工作辊用2MHZ的表面波探头……”刘澎如数家珍,“因为每种探头的测量深度不同,测量范围必须要根据轧辊的直径和材质合理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每支轧辊的质量。”
  轧辊的“体检”从入厂就开始了,哪怕每根轧辊都有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探伤工也会细心地将轧辊从传动端到操作端的每个部位重新测量。“只有自己实际测过才会放心,而且每次测量必须两人一起进行,防止出现失误。”班长郭宝才说,“十几年来,生产准备作业区在用、停用和报废的轧辊不断增加,原本的入厂检测数据只有几本,随着数量的增多,现在单独准备了一间资料室,基本上都是每根轧辊的入厂检测数据。”
  春节前几天,探伤工加紧工作,他们需要负责热轧1580毫米、2250毫米两条产线的轧辊探伤,每天大概30至40根左右。虽然看着量不多,但是这些轧辊分布地点不一样,需要分批次检测,他们每天要走15000步。检测结束,刘澎走回到值班室,打开电脑上的首钢京唐智能磨辊间MES系统。“现在可以直接通过系统筛选,将所 有需要检测的轧辊直接显示出来,在新系统上线之前需要检测的轧辊只能一根一根地找,现在轧辊的各项测量数据,一目了然。”为更加精准掌握每根轧辊的具体信息,他们为每根轧辊都编订了自己的“身份证”,就是轧辊操作端的RFID芯片,只要通过扫码枪扫描,就可以显示轧辊详细信息,再与轧辊上标注的数据比对,避免出现失误而影响生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入职十多年,热轧部生产准备作业区的几位探伤工用自己手中的仪器保证了热轧两条产线的顺稳生产,助力首钢京唐热轧生产精品板材。(杨立文 张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