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采编议两会

锲而不舍 逐梦低碳
时间:2023-03-27| 编辑:张雨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意味着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等的发展模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充分体现出我们党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格局与担当,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钢铁行业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逐梦低碳步伐坚定、成绩斐然。从化解过剩产能、打击取缔“地条钢”,到大力推进环境治理、锚定低碳冶金,钢铁行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义无反顾,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随着“双碳”号角吹响,绿色要素在钢铁热土上加速流淌。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成立、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上线、《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发布、张宣科技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进展,对实现“零碳钢铁”形成支撑。
  但我们仍应看到,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仍然参差不齐,世界前沿行业低碳共性技术研发与突破能力依然欠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要加速,清洁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等等。在国家对产业“含绿量”、发展“含金量”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钢铁行业应如何进一步提高钢铁“含绿量”?
  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实现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术的持续突破。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术综合世界各国在低碳冶金技术研究成果,对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其他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钢铁行业在创新深度、质量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仍存差距。2022年发布的《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明确了中国钢铁“双碳”目标技术实现路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了需要行业集中研究的“八大低碳技术”,代表了世界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我们一方面需锚定绿色低碳主攻方向,激发、提升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策源能力,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集中资源,协同攻关,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研发成果推广应用,提高转化率,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成果不断衍生涌现。同时,呼吁国家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并在实践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容错、试错空间,实现共性低碳技术创新对产业绿色转型的系统支撑。
  端牢能源饭碗,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应着眼于长远发展需要,一方面合理、有序利用化石能源,坚持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煤炭等化石能源,稳住存量、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发挥好煤炭、煤电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清洁能源产业,积极融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推动太阳能、风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多元化利用。比如,酒钢就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通过集中式和分布式两条路径推进新能源开发工作。同时,推动流程变革是事关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计,相关政府部门有必要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就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做好顶层设计;钢铁行业和企业则应在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规划的同时,围绕电炉炼钢改善品种、提高质量、降低能耗等问题加大研发力度,做好技术储备。
  以三大改造工程为抓手,加速整体低碳布局。三大改造工程(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是钢铁行业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在以绿色科技为主导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之际,坚定不移推进三大改造工程,对广大钢企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推动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的态度需认真坚定、毫不动摇,要坚持按既定目标及国家《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要求努力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实施极致能效改造的行动需科学精准、务实高效,要精心筹划推进极致能效工程,积极制订实施相关计划,持续推动绿色水平、极致能效水平、竞争力水平提升。工业发展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从来不是舍弃工业发展而缘木求鱼。钢铁行业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需以三大改造工程为抓手,加速整体低碳布局,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提高钢铁“含绿量”,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需持之以恒。低碳逐梦路上,钢铁行业将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努力让绿色成为中国钢铁行业最鲜明、最厚重的底色,让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钢铁之美。(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