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出铁水造炮弹送前线
我叫宋鸿钧,1930年1月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13岁的我于1943年6月离开贫瘠的家乡,投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成为一名战士。那时候武器简陋、弹药匮乏,许多战友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但我们从未后退。
我们这些小战士一边传递情报,一边学习文化。有时候一夜急行军上百里,脚底磨得全是血泡,但前线炮声一响,就只想多传递情报,为抗战多贡献一份力量。我跟随部队转战太行山。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正悄然孕育着一场“工业革命”——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军工处决定在山西省长治地区的故县村筹建铁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第一个钢铁厂,是首钢长钢的前身。1948年1月10日,故县铁厂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被称为“屹立在太行山上的功勋炉”。自此,故县铁厂用炼出的铁水铸造炮弹,源源不断支援前线。
抗战胜利后,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20兵团随部队继续南征北战。1950年底,我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一次夜间行军途中,车辆意外侧翻,我的胸椎和腰椎严重摔伤,成为三等残疾军人。这道伤痕,成为我一生的印记,也是我保家卫国的勋章。
伤愈后,我转业到山西省太原市委机关总支工作,后调到太原邮电局、太原无线电厂等单位工作。太原无线电厂后来合并到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太原办事处,我因此与长钢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
绿盈盈的“红色长钢”爱不够
我们长钢人永远记着这句话:“长钢的钢铁脊梁,是从烽火连天中锤炼出来的。”我记得,新中国刚成立时,长钢经历着从战时兵工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转型。1956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太钢耐火材料厂,当他听说该厂厂长宋忠恕是来自故县铁厂的老兵工时,深有感触地说:“故县铁厂是我党在根据地第一个正式建设的钢铁厂,是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建成的。”这句话,是我们长钢人传承的精神财富呀!
长钢与首钢集团联合重组是在2009年。我还记得,重组后,长钢有了很大变化。我也听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等新挑战。但我跟年轻人说,我们红色长钢人,决不会退缩,永远向前。
长钢的年轻人告诉我,长钢淘汰落后产能,上马100万吨棒材和11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环保设施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发的高强钢筋用到了郑太高铁、雄安新区。听到这些,我这90多岁的“老长钢”别提多高兴了!
有厂里的同志来看我,说上线的直轧项目,是长钢提升钢轧工序的工艺操作管理水平及生产组织水平的大手笔。2020年9月8日,我从电视新闻里看到,长钢的直轧项目一次性热负荷试车成功。他们告诉我,长钢的直轧产量不断提升,效益很是可观呢!
现在,身边的老伙伴们总是用手机发来厂区的照片,草绿得跟地毯似的,树一排排的,花一片片的,这厂区成了大花园了。我还听说,厂子里“公转铁”了。他们跟我说,就是利用咱长钢的专用铁路线,用电动的新能源大卡车运原燃料和钢材,运的时候还用上了可以移动的机械代替汽车。我想,这下可就看不到汽车后面冒黑烟了。孩子们说,现在长钢的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热轧H型钢都是“绿色”的,我想这就是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的产品吧!
现在,得闲时我就让孩子们推轮椅带我到小区呀、街边花园呀转转,不管冬天夏天,蓝天白云的,空气可好了!咱这绿盈盈的“红色长钢”让人爱不够呀!(宋鸿钧/口述 侯秀丽/整理)
图为近年来首钢长钢研发的直轧项目,节能增效显著。该项目提升了钢轧工序工艺操作管理水平和生产组织水平。 (首钢长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