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矿抗战老战士季昌兴:向这片奋斗过的红色土地敬个军礼

  手术刀也是枪杆子
  我叫季昌兴,1930年11月出生。我1944年8月参加了新四军,在部队里当上了卫生员。
  起初,我是有些不情愿做卫生员的。我跟我们首长说,我要拿起枪杆上前线,跟鬼子拼命。首长摸摸我的头告诉我说,医护兵的手术刀等器械其实也是枪杆子,因为战场少不了医护人员。他们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拯救战友的生命,减轻伤员的痛苦。面对语重心长的首长,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所在的新四军七师主要活动范围是皖江地区,是长江北上南京的重要关口。战场上,卫生员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需要在极端压力下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当时,用于消毒的碘酒、紫药水还好说,其他的像棉花、纱布、绷带就很稀缺,药品更是缺得厉害。
  我还记得一位头部负了重伤的班长,当他从战场上被救下来时,已经没有力气了,但嘴唇还在动。我就把耳朵贴近他的嘴边,他说的最后一个字是“冲”。这个字给我的冲击很大。好久好久,我才从悲痛中缓过神来。
  作为一名卫生员,我最不忍心的是做清创和外科手术。因为那时麻药很稀缺,给战士做手术时,我甚至能听见钢锯锯骨头的声响,伤员们硬是咬着毛巾一声不吭。
  从当初的创建巩固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所在的新四军七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和皖江地区人民一起前赴后继、英勇抗战,有效打击和牵制了大批日军。后来,在转战全国各地的过程中,我曾在华中军区卫生部、华东第三野战军前方三院、东北军区后方卫生部第十四院、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第七军医大学、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等单位从事军医工作。1948年10月,我在山东前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智慧矿山这些新词既陌生又熟悉
  20世纪70年代,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为了响应号召,我从部队转业来到马钢南山矿医院,继续从事医疗工作。
  在这里,我遇到了“铁人”张宪忠。那时,他是南山矿凹山车间电铲工段的班长。一次,他发着低烧,肚子很疼,被工友们架着来到矿医院。我给他检查了病情后,建议他休息一段时间,否则肠炎发展下去会很严重的。可他对我说:“采场任务吃紧,凹山73米环形线建设大会战正在拉开,工友们正日夜拼产量赶进度,我不能拖后腿。”
  我给他开了药,再三叮嘱他不要超负荷工作。后来,我听说他用一叠草纸垫在屁股底下,两天两夜没下山,硬是完成了任务。
  1983年,我从矿山医院离休。现在,每当从电视上、手机里看到矿山在生态修复治理上取得的成果时,我就会兴奋地叫老伴来一起看。
  从碧波荡漾的凹山湖到花草遍地的采场边坡,从充满红色气息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到网红打卡点矿区彩色铁路,从数字化智慧工厂和尚桥选厂到规模宏大的矿山智控中心……我对这些新词是既陌生又熟悉。我能感受到矿山人遵循“两山”理念、加快矿山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豪迈精神和顽强毅力,无时无刻不被感动着。
  前一段时间,在宝武资源马钢矿业南山矿行政事务中心负责人的陪伴下,我到东山看了高标准生态农田示范区。他们告诉我,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矿坑。经过技术团队的努力,现在成功改造成60亩高标准的农田,听说还要扩建成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呢。我一听,这片稻田首次种植的耐盐碱水稻,2024年亩产500公斤,从播种到管理再到收割,全流程采用无人机和机械化操作,我特别开心。他们还告诉我,第一批凹山湖牌大米已经分发到矿山职工的手中、端上了咱们职工的餐桌啦!
  听到这些,我特别想从轮椅上站起来,向这片曾奋斗过的红色土地敬个标准的军礼!(季昌兴/口述 王华 张红莲/整理)
图为今日的宝武资源马钢矿业南山矿凹山湖美景。 (宝武资源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