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钢铁安阳基地:小工段的“毫厘匠心”

2025-09-29 16:40:07


  张长虹 孟周
  9月15日,笔者走进河南钢铁集团安阳基地一炼轧作业部连铸作业区切割工段,探寻生产“末端”如何在“毫厘”之间打造质量匠心品质。
  锻造“毫米级”质量的基因。在安阳基地一炼轧作业部连铸作业区的生产现场,切割工段的火焰切割机正以600毫米/分钟的速度精准划过红热的铸坯。在这里,4毫米的割缝偏差、25毫米的长度公差、97%的毛刺清除率,构成一道看不见的质量防线。
  “切割偏差超过1毫米,下游轧制工序的误差就会成倍放大。”该作业区的切割班工长李铁勇介绍道。在平均辐射温度超50摄氏度的工作环境中,该作业区的操作工们通过“三精法则”——精准参数设定、精细过程监控、精密设备调校,将切割割缝控制在4毫米,热态铸坯的时效参数取值误差不超过0.2秒。
  李铁勇有一套独特的“毫米视觉训练法”。他通过长期观察火焰颜色变化判断燃气配比,用手感校准大车编码器0.1%的误差值。李铁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助力该作业区的切割工段连续3年保持定尺合格率达99.8%,铸坯头尾平整度误差始终不超过2毫米。
  毛刺机由“后卫”变“先锋”。作为切割流程的“质量后卫”,毛刺机维护水平直接影响成品的“面子”与“里子”。为此,安阳基地一炼轧作业部连铸作业区切割工段用心建立起一套立体的维护体系:每次待机期间排查刀头刃口状态,用强光手电排查微焊接口;检查传动系统及固件工作状态,确保大辊在高速运转下的稳定性;核实毛刺机的工作参数,定期开展“故障模拟演练”,提前锁定潜在隐患……
  这一系列的做法,使得该工段的毛刺清除率从95%提升至97%,铸坯头尾光洁度跃升了2个百分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工段的“毛刺质量追溯系统”。该系统会将每块铸坯的毛刺处理数据上传至作业区质量管控平台,形成包含23项指标的电子健康档案,让下游轧制工序的表面缺陷投诉减少了60%。


文档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