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李倩 报道
日前,天津首条公铁联运示范线路启运。通过“荣程智运+东疆国际班列”公路、铁路无缝衔接模式,首批装载40余吨聚乙烯管材的集装箱从天津新港北站发运俄罗斯,相较于传统运输方式,时间缩短至少2天。
“这批货物来自河北秦皇岛,以往先由公路运到天津港货场,开展集港、报关等手续,再运至中欧班列。如今,利用物流数据的集成与互通,省去公路转港口、港口转铁路的中间环节,并优化过去的物流手续流程,压缩货物转运过程中的存放时间和成本,进一步提升了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荣程智运运营中心副处长王卫伟说。
在全球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式联运凭借其高效衔接、低碳集约的特点,成为我国物流体系优化升级的核心抓手。但在传统多式联运过程中,存在单证不统一、数据不联通、流程不透明三大痛点,而客户又迫切希望“一单到底、全程可控”。
“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提升服务质量的原动力。为此,我们下定决心推进‘一单制’改革,打造智能调度系统,力求实现从订单发布、线路规划、拆单下发到动态追踪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荣程智运研发人员表示。这一系统的研发难度很大,最难的是让不同技术架构的系统“说同一种语言”。经过持续攻关,最终荣程智运研发团队开发出这一系统。
为确保系统上线运行,荣程智运研发团队加紧测试系统,运营部组织对各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多式联运业务规则与系统交互逻辑,重点训练异常订单处理、跨系统数据核对等高难度操作,最终确保全员通过在线系统考试。
据悉,荣程智运公铁水联运信息互联共享集成应用和“一单制”示范工程被纳入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截至今年8月底,荣程智运累计公路货运量突破2亿吨大关。
磅单作为记录货物关键信息的重要凭证,其处理效率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成本与服务质量。然而,传统人工审核和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已难以应对复杂场景下的识别需求。瞄准这一行业难题,荣程智运经过持续攻关,自主开发了“智识磅单”技术。
“该技术可智能校正任意角度、光照的磅单照片。无论是深夜手机抓拍的电子磅单,还是褶皱的机打单据,只要核心信息完整清晰,即可精准提取。这一高度包容的采集标准,将司机与操作人员从苛刻的拍摄规范中解放出来,并大幅降低对专业审核人员的依赖度。”该项目负责人说。
通过智能识别技术,荣程智运实现复杂环境下90%以上的高精度识别,将单据审核效率提升80%,为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的智慧网络货运平台就像货运版的‘线上打车软件’,将集装箱运输司机聚集到平台上,通过‘智慧化派单’,确保运货车辆满载而归,有效降低空驶率和空载率,同时提升绿色低碳的运输水平。”荣程智运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荣程智运以“一单制”为突破口,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整合“人车货油钱票”要素,构建高效联运体系,成功打造出智慧物流新范式,不仅破解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单证割裂、数据孤岛难题,而且实现全链路透明化管理。下一步,荣程智运将继续围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升级、运输组织优化和信息互联共享,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图为荣程智运运营部开展培训。(荣程集团 供图)
图为荣程智运工作人员在后台查看实时车辆运输情况。(荣程集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