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 铸就H型钢领军品牌

2019-04-3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于进 章利军

  5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马钢按照大桥可抗击51米/秒的风速(相当于16级强台风)、8级地震、必须保证大桥使用寿命达到120年的苛刻要求,精心组织生产,并提供了4000多吨抗风、抗弯、抗震性能优越的H型钢,为大桥安全、优质、高效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仅仅是马钢H型钢品牌闪光海内外重点工程的一个缩影。

  高起点 研发高品质产品

  生产和研发海洋石油平台用钢和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前些年,由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我国海洋石油平台用钢、港口机械用钢等主要依耐进口。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脚步日益加快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开发高品质海洋工程用钢并替代进口显得尤为迫切。

  马钢作为国内第一家开发H型钢的企业,为发挥其产品在海洋工程用钢领域的优势,高起点加快高品质产品研发,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做好相关技术的探索和再创新。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马钢相继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耐低温冲击、耐候、耐火系列H型钢,并通过了日本、欧盟、新加坡、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认证。其中,-20℃横向低温性能的H型钢满足美国石油协会API RP2AII类钢材要求。

  借助优越的产品性能和获得的全球“通行证”,2015年,马钢4.76万吨H型钢用于俄罗斯亚马尔北极项目,用钢量在项目中占到了60%以上;满足-45℃要求的5000多吨的H型钢,用于俄罗斯纳伯斯石油钻井机制造。

  在国内,近年来,马钢H型钢频频中标勃中25—1、番禺34—1、文昌19—1、岐口18—1、绥中18—1、陆丰7—2等海洋石油平台项目,高品质海洋用H型钢80%由马钢制造。目前,马钢已成为中石油、中海油、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蓬莱巨涛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供应商。

  高质量 满足铁路高速重载需求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加快大江南北区域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集团为推动铁路向“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近年来积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运输的铁路货车、客车、平板车车辆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承载重量,提升运行速度。马钢为全力满足铁路高速重载需求,积极组织研发人员与客户无缝对接,共同开发铁路领域的各类产品。

  4月份,马钢长材事业部接到客户造车材产品在用车皮装载时由于间隙过小,造成下钢困难,请求帮忙解决的求援电话。于是,事业部立即着手修改装车方案,第一时间帮助客户解决了疑难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发货速度,他们还组织力量加强坯料表面扒皮检查,对轧制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并针对造车材生产规格多、发货周期紧、生产组织困难多等实际,进行工艺改进、方案优化、流程再造,确保了品种品牌无错装、规格数量无错发、运输中表面质量无受损,受到客户的高度肯定。4月份以来,马钢长材事业部日生产造车材保持750吨的火爆势头。

  耐候钢车厢板是马钢的另一成熟产品。前不久,不知是由于中国中车集团重组,人员机构业务调整的缘故,还是另有原因,马钢耐候钢车厢板供应一度中断。前段时间,中国中车集团就马钢H型钢的交货问题来马钢进行走访,马钢借此机会极力推荐耐候钢车厢板,再次引起了他们合作兴趣,但中国中车只给了120吨的试用订单,而且交货期限定在20天内。订单虽小,却是他们检验马钢合作诚意的“试金石”。在组织生产过程中,马钢计划员与工艺设备生产方、销售单元积极沟通、协调;制造单元精心试制,优化工艺,调整参数,指导各个工序做好成分控制、质量控制、节点控制,最终按期交货,并赢得了中国中车集团的充分认可。随后,中国中车邀请马钢参与新一轮招标,马钢获得了9000吨的大订单。

  高标准  打造“五位一体”客服体系

  如今,马钢H型钢产品已成功用于高层建筑、高速铁路、机场、桥梁、港口、大坝、石油、化工等高端领域,其综合竞争力处于国内龙头地位,先后获得了冶金实物质量金杯奖、钢协特优质量奖、安徽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为更好地打造马钢H型强势品牌,扩大马钢品牌影响力、竞争力,马钢生产技术人员在面向客户推行《客服运行管理办法》后,今年又全面实施了“五位一体”体系,即由销售公司客户经理、制造部技术经理、制造单元工厂代表、技术中心产品研发工程师和应用技术工程师5人组成的客服小组,集研发、生产、技术、销售为一体,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闭环式产品服务和技术服务,通过团队协作,开展产品“外设计”工作,以识别客户特殊需求,并队客户抱怨进行收集和管理,对产品使用问题进行现场跟踪。


文档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