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志勇
本报记者 朱晓波
供应链金融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作为产业金融平台,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欧冶金融总经理张志勇认为,供应链金融最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将供应链环节中的“物”变成钱,一个是如何提升行业相关企业的信用。他进一步解释,钢铁行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无论生产经营还是流通,所涉及的都是物,也可以称之为资产。那么,这些资产如何变成钱,也是供应链金融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资产能换成钱?可能在金融机构眼里,有些资产可以换成钱,有些不能换成钱。我们就需要把这类资产找出来,同时管控住相关的风险。”他强调。
从2011年的钢贸危机,到目前金融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一些限制,都影响了钢铁行业资金的流动性,钢铁行业企业的信用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目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十分突出。“作为产业金融平台,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提升钢厂和贸易商的信用。”张志勇说。
为不同企业定制金融解决方案
从去年至今,钢铁行业经营形势出现了好转,但是“涉钢”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钢厂的融资,尤其是钢贸商的融资,银行还是“另眼相待”,融资成本也非常高。张志勇认为,供应链金融平台就应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可能还需要为不同的企业制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每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资产状况都不一样,跟企业上下游的关系也不太一样。所以,从产业金融的角度来讲,我们还要有为企业定制解决方案的能力。”他强调。
他介绍,欧冶金服是欧冶云商的三大主要单元(交易、物流、金融)之一,主要是承载金融服务的职能。从2015年3月份成立至今,欧冶会员数已有4万多家,融资发生额累计超过400亿元,今年以来已经超过200亿元,业务发展的速度很快。另外,欧冶金服的支付累计发生额也超过3300亿元。
张志勇指出,欧冶金服的整个业务范围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第一个角度是基于产业链。“从欧冶构建金融服务平台起,我们就把供应链的特点充分融入进去。一个企业,只要在我们的生态圈里,我们就可以把其在供应链的场景还原到平台上,包括它的上游是谁、下游是谁、它的贸易是怎么来的、货是谁家生产的。”张志勇说。他认为,基于产业链非常重要,这跟企业信用和资产来源很有关系。资产是流动的,信用是关联的,企业如果做不到利用产业链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将资产或信用再现或者加以管理,很多业务就无法开展。
第二个角度是基于企业。欧冶金服是一个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帮助企业定制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怎么把企业的资产池构建起来,为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欧冶金服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服务于电商平台,即基于电子商务的订单融资服务。张志勇表示,从金融服务来看,未来的很多业务都会平台化,第二方也会平台化。直供用户或者钢厂的主要订货方式,未来会转变为以二方平台来开展的方式。另外,一些现货中比较通用的材料可能会聚集到有区域优势的平台上,这样的转变也给金融服务创造了一些比较好的条件。基于电商平台的订单融资,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基于大数据面向小散用户的信用融资服务,小微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帮助。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卖方来讲,只要卖方的货进入电商平台制订的物流体系,欧冶金服就可以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对于买方来讲,在线下的时候,买方需要跟金融机构对接,需要提供一些数据获得授信,非常复杂;但在欧冶金服跟电商平台合作后,只要被该电商平台认可,买方就可以很快获得授信。
据张志勇介绍,欧冶金服除此之外,还在支付结算、票据服务以及物流金融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企业如何对接供应链金融?
如何理解供应链金融?张志勇“画”了一个天平,而天平的底座是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天平的一端是资产和信用,另一端是资金。“天平的底座是风险控制,即产业链金融是建立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当然,产品创新也很重要。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怎么解决把资产转变成现金流、中小企业信用问题以及如何把资金对接进来等问题。”他解释说,核心就是构建“资产池”,打造“信用行”。
“对于产业金融平台而言,我们应该有条件让更多的资产可以进入到资产池。”张志勇强调。他认为,从信用的角度来说,企业的信用,除了自身能够提供信用,或者除了法人用个人的征信信用之外,尤其是中小企业,一定要能够借助到上下游企业的信用,同时还要能借助到平台的信用。
对于风险控制的问题,张志勇认为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建立线下的物流管控体系,第二是构建动产质押及仓单登记平台,第三就是闭环的流程设计,即实现商务信息、数据信息、仓储监管和资金管控“四流合一”。
张志勇认为,供应链平台应该是一种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它需要解决信用、资金、风控这些核心的问题,从而使得参与各个环节的多方共同受益。
他还强调,除了核心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信用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对于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讲,一定要做好自身的准备,融入生态圈。例如优化自身供应链,把整个内部经营和外部合作信息化、规范化,这个过程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资产可视化。未来无论是通过第二方平台来经营,还是跟第三方平台合作,企业都要跟平台化的经营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平台化经营才能够实现数字化。另外,在经营理念方面,开放、共享才是未来的趋势,企业应该打破原有的分割,最终实现协同、开放和共享。
(此文刊登于《中国冶金报》2017年9月27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