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源
本报记者 徐可可 实习记者 张玉
“我们要以O2O(线上到线下)模式打通“任督二脉”,线上构建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下通过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构建包含生产、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的一站式个性化定制流程和服务,实现智能制造。以线下实体支撑线上平台的构建,以线上平台带动线下做大做强,促进传统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9月23日,在由中国冶金报社主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电商高峰论坛上,积微物联副总经理陈源以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视角,探讨如何促进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需要互联网利剑出鞘
陈源认为,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强大的生产力,有力地驱动了传统制造企业向互联网企业的变革。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际上对传统制造业提出了两个要求:紧跟“再工业化”战略;在制造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投资出口放缓等挑战的背景下,响应产业结构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渗透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也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
陈源提出,传统制造企业处在微笑曲线的最底端,大而不强,在过去的10年里,利润下降了80%,其中钢铁行业只有今年的日子比较好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制造业应该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来延伸,转型为服务型的制造业。要实现这种转变,传统制造企业必须利用互联网,向微笑曲线的两端产业链延伸,实现互联网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开创全新的共享经济。
基于以上理念,陈源介绍了积微物联的发展情况。积微物联在2014年开始构建线下实体,在成都建了一个以板材为主的物流园。2015年,积微物联构建了一个线上的交易服务平台。钢铁从生产厂到终端的过程中,经过的路径和时间非常长,包括生产、运输、加工、配送、匹配相关金融。而互联网平台能够打通生产端和需求端,搜集客户的需求,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为进行画像,从而指导生产端。通过大数据,生产端可以预判下游客户需要什么,无需等客户下订单,就可以准备好产品。基于这种模式,积微物联提出了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发展模式。
打通产业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任督二脉”
陈源将产业互联网看成任脉,将智能制造看成督脉,那么如何把这两端打通呢?他介绍,从2015年到现在,积微物联的模式越来越成熟,构建了一体化服务平台。
任脉方面,积微物联利用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一体化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基地的预测性生产和JIT(无库存生产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积微物联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还在进一步地延伸为终端的原料库,用户不需要考虑库存等繁杂的事情。基于这样的一体化平台,积微物联构建了几大板块:积微运网———承运商200多家,注册车辆上万辆,是四川省重点物流项目、西南最大无车承运人,公铁水联营;积微钢铁———上线以来交易量达3000万吨,交易额达900亿元,是西南最大的钢铁电商平台;积微循环———西南最专业的闲废资源一站式处置平台,能帮助用户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增值销售;积微钛网———以攀西钛资源为切入点,打造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积微钒网———坐拥丰富攀西钒资源,打造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
积微物联针对仓库构建了云仓,针对加工构建了加工平台,通过构建和打通几个平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一体化体系。积微物联通过为企业画像和对行业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将传统的按计划生产、按合同订单生产,转变为以客户体验为首要的按大数据生产,促进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任脉解决了产业互联网的问题,但产业互联网还需要钢厂的配合。因此,在督脉方面,积微物联以先进的技术构建智能制造总体架构,将产业互联网向钢厂内部去推,提升钢厂的制造能力,打造智能工厂。
未来将在其他领域
复制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
陈源表示,目前来看,积微物联打造了盈利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积微物联自2014年开始布局线下实体物流,当年就实现了盈利;2015年构建线上电商平台,实现持续盈利,当年收入达到7亿元;2016年进入飞速发展期,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实现了多点盈利,整体收入约40亿元;2017年整体收入预计会突破80亿元。按照这个路径走,积微物联将走得很远很稳,而且可以解决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解决生产端和终端真正的痛点。
陈源说,未来,积微物联将以积微者速成的精神,以O2O的发展布局,打通从供应端到终端的全产业链环节,构建西南最大、影响全国的大宗商品电商服务平台。积微物联的发展目标是,复制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微物联将创新O2O模式,复制升级积微物联CⅢ平台,以钢铁生态圈为母版,跨界进入钒钛、化工等大宗商品行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