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应把钢铁视为“正常行业”——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祥

2019-04-30


  

图为张志祥代表。(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顾学超 摄)

  本报记者 陆闻言 何惠平

  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祥是在他结束了一上午的小组会议之后。当记者建议他吃完午饭后再开始采访时,他笑着说:“没事,先工作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国家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张志祥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这些都实实在在体现了国家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钢铁行业直接相关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今年要继续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另一个就是要推动钢铁行业实现超低排放。要完成这两个任务,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张志祥表示。

  钢铁工业已走出严重过剩泥潭

  张志祥指出,近年来,钢铁行业认真贯彻中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同时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和各地政府的部署和推动下,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多措并举,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2017年两年合计化解过剩产能1.2亿吨,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目前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80%左右,进入世界钢铁业公认的合理区间。完成今年压减的3000万吨钢铁产能任务后,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将达到更加理想的水平。

  “去产能取得的重大成果,大大改善了钢铁行业的形势。首先,改变了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实现了基本平衡。其次,优化了钢铁市场的环境,实现了钢铁产品价格合理回归。最后,钢铁企业的利润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由2015年的-2.73%、2016年的0.9%提高到4.8%。”张志祥代表表示,“这些变化表明,钢铁工业已经走出了严重过剩的泥潭。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已经由解决产能过剩,逐步转向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严重过剩基础上采取的政策措施,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进行调整,以促进钢铁工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尽管钢铁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行业形势明显好转,但在优秀的成绩单面前,张志祥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认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钢铁行业管理中,法治化、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当前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过低,没有形成遏制恶性竞争、保护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对钢铁行业“有扶有控”的金融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等等。

  同时,张志祥表示,目前有些地方在压减、关停、迁建合规装备或企业的过程中,通过转让产能指标、土地改性和财政资金补助等多种途径,对企业财产损失给予了合理补偿。但也有一些地方,没有按《物权法》等法规对企业损失给予补偿,或没有足额补偿。另外,一些地方对“僵尸企业”处置不力。这些企业虽然因市场好转得以喘息,但病根未除,一旦市场发生变化难免又回归“僵尸”状态。

  他同时指出,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宏观上能够减轻同质化恶性竞争,微观上能够获得协同效应。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历来很低,且有下降趋势。前十家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从2011年49.1%下滑到2017年的36.9%。工信部2016年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提出,到2020年前十家企业的集中度要达到60%,任务十分艰巨。兼并重组进展不快的原因很多,如跨区域交叉式兼并重组效果不理想,国企重组存在行政区划和层级分割障碍,民企对股权多元化不太适应等。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不够。

  金融部门不应对钢铁行业“一刀切”

  “在实践过程中,有些金融机构对钢铁行业进行‘一刀切’,如有的机构用内部文件、指导意见等方式,笼统地提出银行要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抽贷。这使得资本市场对钢铁行业“大门紧闭”。另外,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优质企业往往因为得不到金融支持,只好放弃好的兼并机会。”他进一步指出。

  对钢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张志祥建议:

  其一,金融机构应该正常对待钢铁行业的资金需求。钢铁行业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金融部门在政策制定、业内指导、业绩考核、项目审核等方面,应该把钢铁行业视为“正常行业”对待,不要再笼统地把整个行业列入“两高一剩”目录予以区别。希望金融行业按正常的评估标准,支持优势钢铁企业正常经营、环保和质量升级改造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部分钢铁企业拟合资成立“兼并重组基金”,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其二,清退产能要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把清理“僵尸企业”作为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铲除“僵尸企业”再生的土壤。

  其三,促进形成以提高区域市场集中度为主、高端产品全国性集中度为辅的市场结构。在钢铁企业集中的地区,设立国家级和省级层面的“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验区”。

  “我国幅员广阔,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全国产业集中度要达到日本、韩国、欧美国家那样的水平,几无可能,也无必要。但在一定区域市场范围内,产业集中度达到日本、韩国那样的集中度还是有可能的。”张志祥表示,“根据钢铁产品有合理销售半径的特点,有必要的可在区域市场内按产品大类划分,促进企业通过重组实现高度集中,消除区域内的同质化竞争,并以区域之间的有序竞争遏制垄断。全国性高端产品,则通过跨区域兼并重组,形成全国性产品‘龙头’,以国际竞争遏制垄断。”

  “筛选一批带动性强、示范效应好的转型升级项目、绿色发展项目和高质量发展项目,通过整合重组、减量搬迁、整合入园等方式,参照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验区政策,在金融资金、职工安置、土地利用、项目审批、民营企业整合重组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制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开展试点、探索经验,促进钢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张志祥呼吁。


文档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