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勇:加强“两个维度”改革 推动钢铁高质量发展

2019-04-3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何惠平 通讯员 魏清源

  “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取得稳中向好、持续改善的发展态势,这是全行业拼搏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英明决策,得益于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继续对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各项措施的坚定执行。”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就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做了说明。

  于勇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钢铁行业已经处在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持续满足更高要求、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好共处、实现可持续运营的高质量发展的矛盾。企业战略、运营管理、科技创新都要围绕这一变化而变化,企业要把握发展规律,加快创新发展,坚决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要求,做好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上的改革,切实推动“三大转变”(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为钢铁带来新变化

  “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不再是短缺而是过剩,不再是数量而是质量,不再是有无而是好坏。改革开放40年造就了中国钢铁工业大发展的伟大时期,我国钢铁行业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于勇说。

  于勇表示,任何一个事物的改变,包括一个企业发生巨大变化,优先要做的是营造环境。2015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从“三去一降一补”到“破、立、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支撑钢铁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积累增多。广大钢铁企业以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为中心,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发展”、从“立足国内”转向“全球布局”、从“节能减排”转向“绿色制造”,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和行动,钢铁行业的发展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好转。

  于勇从钢铁行业“破”“立”并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方面,介绍了钢铁行业运行的亮点: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累计压减粗钢产能超过1.2亿吨,取缔了1.4亿吨“地条钢”产能,优质产能得到有效发挥,实现了从产能严重过剩到供需基本平衡。广大企业不再片面追求规模扩大,而是把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围绕高质量发展,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智能制造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动力。钢铁企业效益持续好转,运营质量不断提高。今年1月~5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2%;实现利税1649.97亿元,同比增长97.77%;实现利润总额1079.56亿元,同比增长143.74%;销售利润率基本达到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水平。

  展望下半年,于勇分析说,钢铁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不确定因素在增多。从国际形势上看,中美经贸摩擦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对钢铁行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从国内情况来看,需求已经达到基本平衡;受结构调整和利益驱动,新增产能冲动、“地条钢”死灰复燃冲动仍然存在。“站在行业的角度看,保持行业的平稳运行是最首要的任务。下半年,全行业要把巩固去产能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配合做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努力巩固去产能成果。站在企业的角度看,下半年,钢企要紧紧抓住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果、行业运行环境持续改善、效益持续好转的难得机遇,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于勇说。

  存量提质,发挥需求引领作用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方式由基础设施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这一转变对钢铁需求由品种、数量转向了质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量提质,推动传统钢铁产业与时俱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的重点攻坚之地。

  于勇表示,4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钢材产品质量经历了从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到基本能够满足,再到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并在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外部环境迫使钢铁行业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移,服务要素日益成为创造钢铁制造价值的主导因素。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总体服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绝大部分企业只注重改善生产工艺装备,提高产品质量,而对下游客户诉求不够重视,在适应制造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实现产业升级,必须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着力发挥好客户需求的引领动力,加快钢铁企业由钢铁制造商向材料服务商转变。”于勇指出,未来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追赶客户的速度上。这不仅是谁离客户更近、谁更了解客户,更关键的是谁能跟上客户发展的步伐。客户需求永远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的指挥棒,也是企业推动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河钢全面推进以客户结构调整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把钢铁材料制造与市场、客户的需求紧密相连,积极适应新商业模式、互联网经济、开放的国际化环境的要求,提升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水平,以充分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倒逼现有装备潜能的进一步释放,让高端装备发挥出一流效率,生产出一流产品,实现一流效益。在持续推进与客户无缝对接方面,河钢已经与北汽、国能、五矿、浦项等企业合作建设17个加工中心,加快推进钢铁产业链向下游高端用户嵌入式延伸,与客户的黏度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河钢已经全部取消贸易商,国内销售一对一直供比例达到55.2%,品种钢比例提高到70.6%。

  于勇表示,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提高生活环境品质的需求,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钢铁行业从“节能减排”转向“绿色制造”,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补绿色短板”不仅是世界各国工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次重塑竞争力的机遇。河钢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引领战略,加快从“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推广应用世界领先的节能技术,拓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节能环保、循环发展典范,引领绿色发展。

  增量提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在约束变量增多的情况下,钢铁工业比以往更加需要倚重科技突破和创新驱动。倚重创新驱动发展,产业、产品创新不再是全部内容,业态、模式的创新将更加普遍。”于勇表示,增量提速,就是要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在钢铁产业支撑下,支持技术进步主导的新产业加速创新。钢铁行业要高度关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带来的战略机遇,在传统制造业中“挤”空间的同时,也要在新兴行业中“抢”先机。

  于勇表示,钢铁行业的“今天”和“昨天”的理念、思路及管理大相径庭。未来企业的竞争力,除了资源配置能力外,还有最活跃元素的汇聚能力。要通过引入创新理念,颠覆对人才、技术、创新的传统认识,让钢铁成为一个载体,汇聚起现代社会中最活跃的元素,体现出人才、科技、金融、商业等新属性。未来10年,河钢将着力构建多维立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在做精钢铁主业的同时,做强钒钛材料,提升工业服务水平,拓展海外实业,发展产业金融;持续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全面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以此充分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

  于勇以提升工业服务水平为例介绍说,河钢将打破传统的“钢”与“非钢”界限,以钢铁及钒钛产业链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为主线,面向高端制造业和城市发展,全面介入现代工业服务业领域,着力培育壮大工业设计、机械及零部件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化、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和智慧城市等相关新兴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制造业已经到了必须在全球范围通过并购来获取新技术、新市场,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提高品牌形象和资源整合能力的新阶段。”于勇表示,未来,河钢将倾注更大的精力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装备、技术、商业模式最先进的地区展开商业合作,使河钢的技术、人才、商业模式与全球最先进的水平实现同步。同时,河钢将担当起全球化钢铁企业的责任,通过输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世界钢铁工业的进步,带动所在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与世界钢铁同行分享河钢的发展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钢铁工业必将迎来又一个伟大时期。在这个伟大时期,钢铁行业将实现规模的减量化发展,并在减量化中实现产品升级、结构优化、区位优化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河钢将向世人、国家和民族贡献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大型跨国集团,成为以钢为载体,囊括现代工业服务、城市服务等诸多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于勇说。


文档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