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2019-04-3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那丽 通讯员 鲁娜

  今年初以来,本钢集团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提质增效,锁定“创新、改革、管理”三大主线,全力攻坚。上半年,本钢下好创新、改革、管理这3招“先手棋”,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唱响了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创新驱动 跑出“加速度”

  今年5月份,本钢生产的1650吨0.8毫米×2100毫米超宽幅、超薄超深冲冷轧汽车用钢,受到国内某知名商用汽车制造厂好评。这一新产品实现批量稳定生产,标志着本钢在汽车板生产核心技术上的创新突破,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本钢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初以来,本钢以超强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实际工作中,本钢紧盯行业前沿和产业链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装备优势,强化产线制造能力,不断推进产销研用一体化,并推动建立合作研发机制,努力研制开发出行业领先的高端产品,增强本钢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能力。

  上半年,本钢共研发新产品24项,其中QP980品种钢完成首次工业试验,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国标要求,填补了本钢在淬火配分钢研究领域的空白;低铁损产品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实物质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首次开发生产轿车(乘用车)齿轮用钢;高速工具钢打破外国钢材市场垄断。

  上半年,本钢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通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吨钢效益、优化区域市场结构等措施,实现了内、外贸产品品种的大幅增利;重点加大直供用户服务力度,加强与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完成了4大主机厂的产品认证,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国外知名汽车品牌的产品认证工作。

  深化改革 焕发新活力

  自今年4月2日起,随着一张张带有测评结果的选票陆续投入监票箱内,本钢迎来了部门工作作风“测评季”。一张张选票成为测评“试金石”,推动了本钢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服务意识的提升。而这正是本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四大举措之一。

  今年初以来,本钢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向改革要效率,全面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本钢借鉴国内先进钢企管理模式,在充分评估自身体制机制问题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定岗、定编、定责、定薪”为主线的改革。

  定岗,明职责。本钢对各部门进行了重组重构,裁撤了各部门22%的职数。其中,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职数压减15.3%,其他管理岗位职数压减12.6%,生产厂矿管理岗定员总数比例降至8%以内,同时平稳实施薪酬体系设计与改革。

  定编,真测评。本钢实施部门工作作风考核,请基层当“裁判”,全员来监督,按办事效率、工作质量、服务意识给各部门打分,每季度进行一次测评,并公开排名结果,让落在后面的部室也“红红脸、出出汗”。

  定责,严纪律。本钢实施企业问责追责制度,出台2.5万字管理办法,问责追责,让红线更清晰、底线更分明。该管理办法被称为“本钢法典”。

  定薪,强考核。本钢出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末位淘汰)》,在年底根据各部门处级、科级干部的经营业绩进行排名,并按一定比例,实施末位淘汰制度。

  一系列措施使老国企焕发出新活力。上半年,本钢生产经营指标再创新高,利润同比增长57.6%,上交税费同比增长22.8%。

  管理创效 打好“组合拳”

  上半年,本钢紧紧抓住绿色发展、品种质量、生产运行、成本控制等关键核心环节,全方位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企业盈利能力和工艺技术实力,实现钢铁主业高质量发展。

  本钢继续深入推进《本钢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实施方案》,加大技改工程资金投入,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2018年以来,本钢重点推进涉及产品结构调整、新材料研发、绿色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技改项目建设近20项,加速推进各产线逐步转向专业化生产,实现钢铁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的转变。

  本钢强化生产运行的精细化管理,从强化外购原料质量检验、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入手,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严格控制非质量原因和非计划产品的出现;进一步完善市场倒逼长效机制,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链条,有效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本钢强化生产组织与设备稳定运行管理,开展高效冶炼攻关,推进降低铁耗、增加废钢消耗工作;进一步优化工艺,缩短冶炼周期,大幅减少铸机断浇故障。此外,本钢还加强设备事故故障攻关,开展设备技术状态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实现设备安全、环保、经济、优质运行。

  本钢持续推进配矿配煤攻关,开展燃料比及焦比、钢铁料消耗、轧钢成材率等方面的对标挖潜工作,不断降低定额消耗。同时,本钢还全力做好采购经济运行工作,降低了采购成本。


文档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