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向宝钢学习把企业做优做强>宝钢之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宝钢之路系列报道之五:以改革为动力的管理创新之路

2019-04-30


  如果把产能扩张和并购重组称作“物理变化”的话,那么,公司治理、管理变革、流程再造等引发的深层次变化则应称作“化学变化”。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一方面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另一方面市场环境风云突变。如何打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快速发展中的宝钢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没有治理,何来管理?有人说:“中国企业没有管理”。后来,这句话又有了新版本:“中国企业只有管理没有治理”。这样说的理由是企业董事会成员与经营班子高度交叉,经营风险不可控,监督缺乏有效性。

  2005年10月17日,宝钢按照《公司法》改制为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至此,央企董事会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推敲,终于推出了宝钢这个“样板”。

  国资委在《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试点央企新董事会成员不少于9人,其中外部董事不少于2人。宝钢在这轮央企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走得更远,用时任宝钢董事长的谢企华的话来说:“既然选择宝钢作为试点单位,我们就干脆一步到位,9名董事中5名为外部董事。”2008年10月,第一届董事会期满换届,新一届董事会扩容,11名董事中有7名外部董事,占绝大多数,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社会公众、普通员工很难觉察或意识到,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对宝钢、对中国企业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但是,这种改制带来的“化学变化”却不知不觉但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宝钢在董事会中大量起用境外人士,且外部董事均没有钢铁行业背景,这使得外部董事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战略决策、投融资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作出客观、独立的判断,真正使董事会的决策权与经理层的执行权实现分权制衡。

  例如,在宝钢重组八一钢铁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董事会就多次听取情况汇报,提出了并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风险点,提醒并要求经理层提出控制措施,再向董事会报告。这样的提醒、质疑、反复讨论、科学决策,消除了人们对“董事会是摆设”的担忧,使经营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决策质量显著提高。

  危机“逼”出变革的力量。管理,没有最佳,只有最合适。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面前,谁能更好地适应、更快地应变,谁就能展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得十分突然,钢铁市场突然间从多年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整个行业顷刻之间没有了订单,宝钢也未能幸免。反应速度缓慢、报告流程复杂、决策周期偏长、职责不明晰、执行力不强……金融危机犹如一面镜子,使宝钢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开始思考如何将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转变和调整过来。

  随后,一场以压缩管理层级、精简管理机构、调整销售模式等为主要特征的管理变革在宝钢全面展开。集团公司总部从原先的14个职能部门45项职能,压缩到10个职能部门38项职能,部门负责人、部门副职和职能负责人从54个岗位精简为33个岗位。变革不仅使效率显著提升、管控能力不断增强,还让宝钢在2009年降低了30%的管理费用。这一管理变革案例,荣获了第四届《哈佛商业评论》管理行动金奖。

  与此同时,宝钢股份组建了不锈钢、特钢、钢管条钢三大事业部,推行经营责任清晰、损益目标明确、产供销研配套的产品事业部体制,加快了决策和市场反应速度,提升了管理效率,优化了管理资源。变革后,不锈钢事业部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和“利润中心”,通过产、供、销、研业务链的纵向整合,市场响应速度大大加快。管理变革的乘积效应和事业部的体制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生产经营状况从2009年开始走出低谷,去年实现了碳钢和不锈钢的整体盈利。

  超越传统ERP的知识和信息管理。“宝钢智库”、“宝钢知网”、“可享而知”、“传承网”……这些都是宝钢的员工为宝钢股份技术共享平台网站起的名字。这次征名活动收到了194封应征邮件、269个候选网站名称、近2000张选票。员工的热情源于对知识共享和传承的期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全球范围内市场的控制、协调和沟通能力,知识和信息成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2008年11月,宝钢股份启动了技术共享平台建设;2009年10月,集团公司启动了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一个功能完备的知识管理系统正在逐步清晰。

  综观宝钢的发展,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创新,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从产线自动化到管理信息化、从全盘引进到自主设计、从局部优化到整体集成、从内部整合到外部协同、从单一部署到集中覆盖、从事务处理到决策分析,宝钢已逐步形成了制造过程管理、全局性跨地域和集团化管控等自上而下的多层次、多角度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宝钢在《2010-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数字化宝钢”作为未来五大核心能力之一,提出了围绕“信息在系统中共享、流程在系统中贯通、业务在系统中协同、资源在系统中利用、权力在系统中受控、知识在系统中传承”的目标。“数字化宝钢”已经超越了传统的ERP应用,而是将知识和信息视为与人、财、物一样的资产来进行管理和开发,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对决策的支持。

  这种由工业化的“硬实力”与信息化的“软实力”相融合所带来的“化学变化”,无疑将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良好的支撑。

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