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向宝钢学习把企业做优做强>钢铁业界评宝钢

以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根本

2019-04-30


  “中国发明协会将成立‘企业职工创新分会’,以进一步推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并将把宝钢的经验向全社会推广。”日前,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在宝钢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论坛上这样说。

  近年来,宝钢立足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职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职工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这一基本立场,坚持职工岗位创新与企业自主创新的结合,坚持职工创新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层次性、多样性的结合,坚持职工创新成果的科学评估与多元激励的结合,使一线职工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成果斐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宝钢现象”。

  截至目前,宝钢现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7985个、自主管理小组14728个,共完成课题19902项,实现成果12446项,获得宝钢之外的奖项304个。近3年来,职工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48.9万条,形成技术秘密6991项,申报专利4178件,授权专利2841件,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66个,形成了一支以358名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职工创新活动指导志愿者”队伍。

  本次论坛以“岗位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为主题,在宝钢(常熟)领导力发展中心举行。在论坛期间,朱丽兰强调,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工人成为知识型、智慧型工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有坚实的基础。朱丽兰表示,要做突破性、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企业文化至关重要,要能允许员工失败,要鼓励工人成为创新的主体。但目前,多数企业对职工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因此,宝钢的经验弥足珍贵。

  丰富的活动形式与载体。论坛上,韩国浦项制铁经营革新室六西格玛管理部部长孙成旭指出:“工作方式的革新,就是发挥全体职员的智慧,形成每日改善、每日实践的良性循环体系。”

  长期以来,宝钢建立了以开放性岗位责任制为基础,职工创新小组为团队组成的基层创新活动组织。开放性的岗位责任制使职工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留有创新的空间。围绕疑点与问题,职工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立项选题、自主解决问题。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建创新小组的形式,实施跨专业、跨岗位、跨区域的联合攻关。

  宝钢技能专家孔利明说:“在宝钢,到处是技术,想学习必须当个‘有心人’。一线工人只要肯钻研、肯学习、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同时,宝钢建立了子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以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开展团队创新,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炼铁厂的卢江海创新工作室,一年内提出了13条合理化建议,创造了26项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宝钢股份冷轧厂的高玉强创新工作室,一年内帮助51位职工实现了岗位创新“零突破”。同为宝钢技能专家的王军说:“岗位创新不分你我,只要能够立足岗位,围绕如何提升现场改善力,不断发现岗位上的‘问题点’,把‘问题点’作为‘改进点’、‘改进点’作为‘创新点’,小岗位也有大舞台。”

  宝钢还建立了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活动基地,坚持自主、开放、服务原则,发挥导师、信息、学习、中试、转化的功能,为职工岗位创新搭建了平台,为开展跨厂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成果推介与转化提供了支撑。

  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为规范和促进职工岗位创新,宝钢建立了配套的职工创新制度。先后制订了《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及技术改进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技术秘密管理办法》、《先进操作法申报评审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将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纳入了专业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汽大众技能专家王洪军在论坛期间指出:“对于员工的岗位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应当建立起劳动成果和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充满激情地在岗位工作中开拓创新。”

  为激发职工创造力,宝钢推出了职工岗位创新累计里程制(俗称“铁马制”),将专利、技术秘密及其在内部实施和技术贸易中创造的价值,按照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积分排序,使知识产权成为衡量职工技术创新能力和贡献度的一把尺子。为充分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宝钢建立了岗位创新评价激励体系,分类设立奖励渠道。创新奖励从合理化建议提出奖10元,到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50万元-100万元,形成了奖金额度由低到高的奖励体系。同时,宝钢每年评选“十佳合理化建议”、“十佳个人”、“曾乐创新奖”,每两年评选“宝钢工人发明家”。此外,宝钢还将职工的创新成果推向国内外发明展,发现和宣传职工创新的最佳实践,激发职工岗位创新的光荣感、责任感、成就感。

  多层次的组织运行网络。宝钢建立了层级制、矩阵式的岗位创新运作体系,按照“统筹规划、体系运作,系统管理、分层实施,立足岗位、协同共享”的原则,推进职工岗位创新。

  宝钢股份分厂厂长研修会会长朱蔚林在论坛上的发言中提到:“管理者的态度决定了一个部门创新工作的好坏。基层管理者要研究目标的合理性,并进行清晰的分解。合适的目标是员工可以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当员工经过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目标。这样,目标才会对员工有吸引力。”

  宝钢每年制订技术创新计划,将目标自上而下分解下达到生产单元,指标纳入领导人员绩效考核。公司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审议、评价职工创新发展规划、相关制度和活动绩效,各单位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单位职工创新管理办法、工作计划。基层管理者负责带好队伍,具体帮助和指导职工岗位创新。全体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创新,形成了上下联动机制。职工创新活动基地既是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的纵向推动者,又是横向保障者。各职能管理与技术部门则发挥管理、技术优势,支撑职工岗位创新。

  当前,宝钢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已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吸收,走到了目前自主创新的更高层次,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围的环境也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如何在这样的历史时期,营造适合的创新环境,取得突破,是宝钢今后发展要面临的一个课题。

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