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回放 |
2012-06-07 08:57 |
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 上世纪60年代末,德国最大的3家钢铁公司是蒂森集团、克虏伯公司和赫施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克虏伯公司收购赫施公司,成立了克虏伯赫施钢铁公司,并确立了该公司世界最大不锈钢生产企业的地位。1997年3月26日,克虏伯公司和蒂森集团成功签署了合资组建优质板卷钢公司的谅解备忘录;1997年4月1日,两家公司合资组建了从事优质卷板钢生产的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其中蒂森集团持有60%的股份,并对合资公司实施业务控制;而在蒂森克虏伯不锈钢公司中,克虏伯公司则持有60%的多数股权。 1998年10月,克虏伯公司与蒂森集团正式进行了整体合并,成立了蒂森克虏伯集团,其中蒂森集团持有60%的股份,克虏伯公司持有40%的股份。新集团主要包括钢铁、汽车、工业、工程和贸易等5个部分,于1999年3月17日在多特蒙德注册,同日股票上市。 克鲁斯集团(Corus) 英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其前身是一家亏损严重的英国国有钢铁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镑对美元走强和对德国马克走弱的形势,有力地促进了英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同意停止对国有钢铁企业进行补贴,并对国有钢铁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 针对以上背景,英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如下全球化发展战略:充分运用合资、在海外设立分厂及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等措施,推进公司的全球化进程;谨慎定位资本投资,维持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安全度过需求萎缩时期。1999年,英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霍高文公司合并,成立了克鲁斯集团。两家公司合并后主要立足于欧洲市场,同时在其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高,克鲁斯集团长期处于低利润率经营状态。该公司也于2007年2月被印度最大的私有钢铁企业塔塔钢铁公司收购,收购总价值达120亿美元。 里瓦集团(Riva)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意大利的钢铁工业完全由政府控制。经过欧洲委员会与意大利政府关于国家扶持计划的长期谈判,意大利钢铁工业的私有化于1994年开始实施。 1954年,Riva兄弟成立了里瓦公司,并于1957年生产出第一批钢。1964年,里瓦公司安装了连铸机,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并使公司渡过了经济大萧条时期。1970年,里瓦公司收购了本国两家公司,进入意大利长材市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瓦公司开始进行海外投资。1981年,里瓦收购意大利OFFICINE E FONDERIE GALTAROSSA公司,新增了建筑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1989年,里瓦收购ACCIAIERIE DI CORNIGLIANO公司,其在意大利的钢产量翻了一番。 1995年,里瓦集团从意大利产业复兴公社手中收购了ILVA钢铁公司板材部门,这也是意大利政府对国有钢铁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里瓦集团的产品已经涵盖普钢和特殊钢,成为一家大型钢铁集团。 安赛乐集团(Arcelor) 2002年2月28日,法国于齐诺尔集团(Usinor)、卢森堡阿尔贝德集团(Arbed)和西班牙Aceralia等3家企业联合组成安赛乐集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而在此次合并之前,于齐诺尔集团和阿尔贝德集团已经是欧洲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的钢铁企业。 阿尔贝德集团的前身Dudelange厂于1882年成立,1886年开始生产。1911年,该公司收购了几家公司后更名为阿尔贝德集团。1922年,该集团在巴西建立了Belgo黑色冶金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该集团发展成为欧洲第六大钢铁企业。此后,阿尔贝德集团通过投资和兼并开始了快速发展。1997年8月,阿尔贝德集团收购了西班牙Aceralia公司35%的股权,并与其结成战略同盟,并逐渐转变为大型跨国集团。 于齐诺尔集团于1948年由法国两家钢铁生产企业合并而成,并在随后的30年间得到迅速发展。1981年,法国政府将于齐诺尔与另一家法国企业Sacilor国有化,并于1986年将两家公司合并。1995年,法国政府又对该集团进行了私有化。1998年10月,于齐诺尔集团收购比利时Cockerill-Sambre集团53.7%的股份,形成2300万吨的生产规模。 合并后的安赛乐集团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协同效应分别达到1.9亿欧元、4.05亿欧元和5.6亿欧元。作为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欧洲钢铁企业,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生产成本。因此在合并后,安赛乐集团迅速实现了由低利润经营到全面盈利的转变。 米塔尔钢铁公司(Mittal)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的LNM集团突然跻身于世界前五大钢铁企业的行列。LNM集团总部设在伦敦,是以其董事长印度人Lakshmi·N·Mittal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该公司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拥有生产厂,其发展主要依靠收购发展中国家的钢铁企业实现。 1957年~1980年间,LNM集团主要以自由资金投资新建项目为主,并发展成为在印度和印尼拥有30万吨电炉钢生产能力和两家小型棒线材轧钢厂的小型跨国企业。1992年,LNM集团收购了墨西哥第三大钢铁生产商,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帕特墨西哥公司。1994年,LNM集团从加拿大政府手中收购了该国第四大钢铁生产商,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帕特SIDBEC公司。1995年,LNM集团收购德国汉堡钢铁公司。1995年11月,LNM集团收购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钢铁公司。1996年,LNM集团从爱尔兰政府手中收购该国惟一的钢铁企业爱尔兰钢铁公司。1997年,LNM集团从德国蒂森集团手中收购了两家公司。1998年,LNM集团出资14.3亿美元收购美国内陆钢铁公司。2004年12月,由米塔尔家族控股77%的伊斯帕特国际集团首先发行5.25亿新股,并从股市募集到约133亿美元资金,转而收购其母公司LNM控股公司的全部资产,合并成立了米塔尔钢铁公司。 2005年4月,米塔尔以4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际钢铁公司(ISG),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2005年10月,米塔尔以48亿美元收购乌克兰克里沃罗格钢厂。2006年7月,米塔尔以330亿美元收购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安赛乐集团,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年产量超过1亿吨的钢铁企业。 (更多内容见本网“冶金史话”专题) |
编辑: 张明 来源:中国冶金报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