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史

新中国历任冶金部部长
2012-06-08 08:01

王鹤寿(1909-1999)

   

    王鹤寿(1909.04.19—1999.03.02),男,河北唐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保定直隶第二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共青团满州省委书记,共青团天津市委书记,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北安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北安军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副秘书长,重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吕东(1915-2002)

 

    吕东(1915-2002),辽宁海城人。1935年入东北大学、北京大学学习。建国后,历任东北工业部副部长,重工业部副部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部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航空工业部部长,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88年吕东同志创办了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后改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先后任会长、名誉会长。他是新中国工业界最早的重要领导者,是新中国工业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织实施者,他的名字是与新中国工业经济紧紧连在一起的。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陈绍昆(1921-)

 

    陈绍昆(1921— )江苏省宿迁县人,一九三九年入伍参加八路军。一九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苏皖抗日军政干校干事,八路军苏皖纵队随营学校分队长,中队长,泗阳县四区区长,中共区委书记,区中队政治指导员,六区区长兼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共七区区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治教导员,县总队副总队长,县警卫团政治处主任,淮海军分区新一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三十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八团政治委员、东野2纵5师15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16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17师副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青年部副部长,39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70年6月调任冶金工业部革命委员会主任,1975年1月出任冶金工业部部长,1977年卸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唐克(1918年-),江苏省盐城建湖县草埝口镇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担任河南确山县竹沟教导队学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后方留守处宣教干事。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直属政治处、军医处宣教股股长[1]。1940年,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统战科科长。1941年后,任苏北阜东县、射阳县县长。1944年,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政治部主任[2]。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抵达东北任内蒙古开鲁县县长、中共乾安县委书记。1946年,任前郭旗吉林专署财经处处长、黑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1947年,任黑嫩省企业管理局局长、东北经济委员会工矿处经理部主任、办公处副处长、基建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后在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学习。1955年,任石油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地质勘探司司长、副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1977年6月,任冶金工业部部长。1982年,转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部长。1985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两年后改任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董事长。

 

 

李东冶(1917-)

 

    李东冶(1917-),1936年冬参加革命工作。简易师范学校毕业。1933年在山西省平陆县简易师范学校学习。1936年在平陆县上院村小学任教并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任区组织干事。1949年任中共辽西省委社会部部长兼辽西省公安厅厅长,中共热河省委社会部部长兼热河省公安厅厅长、中共热河省委秘书长。1952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1办公室研究员、工业组组长。1955年任中共热河省委代书记。1956年8月-1960年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委员。1956年-1959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业组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中南海党总支部书记。1957年5月-1960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1级研究员。1959年-1960年任中共辽宁省委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1960年2月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1961年7月任大连钢厂副厂长。1966年-1973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3年任大连化工厂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大连化工厂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辽宁省旅大市化工局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任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书记、鞍山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鞍山钢铁公司党委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3月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兼鞍山市委第1书记、鞍山钢铁公司党委书记。1981年7月任冶金工业部第1副部长、党组第1副书记。1982年3月-1985年8月任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4月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3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戚元靖(1929-1994)

 

    戚元靖(1929-1994)湖北汉口(今武汉)人。在抗日战争期间,于1938年初随姐姐奔赴延安。1942年入延安中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学习,并参加工作。1945年11月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6月转为正式党员。1946年冬在晋察冀边区工业部新华工厂任实习技术员。此后,在华北联大、华北军政大学继续学习。1947年在河北唐县参加农村土改工作,并任土改工作组组长。194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任党支部兼职书记。1950年在东北工业部、鞍山钢铁公司任翻译,同年到大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1951年由组织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学习,任列宁格勒中国留学生党总支书记:学生会主席。1956年回国,分配在冶金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总院(现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作。先后任工程师、副科长、工程设计队队长、援越专家组组长,院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副院长、院长等职。1982年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1985年至1993年任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刘淇(1942-)

   

    刘淇,男,汉族,1942年11月生,江苏武进人,1975年9月入党,1968年6月参加工作,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炼铁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党组书记。1959-1964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学习,1964-1968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炼铁专业研究生,1968-1978年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二高炉瓦斯工、炉前工、工长,1978-1983年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三高炉技术员、副炉长,1983-1985年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副厂长,公司生产部部长,1985-1990年武汉钢铁公司第一副经理、公司党委常委,1990-1993年武汉钢铁公司经理、党委常委,1993-1998年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98-1999年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99-2001年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2002年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党组副书记,2002-2003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党组副书记   2003- 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党组书记。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编辑: 张明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