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史

近代矿冶高等教育——湖南大学
2012-06-08 08:57
  

    湖南矿产丰富,为有色金属之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湖南矿物总局提调梁焕奎向巡抚赵尔巽条陈:“国家富强在尽地利,而地利在矿。开采矿利在得人,非先作育人才,无从阐发地藏。” 赵尔巽采纳此议,于同年创办省垣实业学堂,设矿、路两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湖南省垣实业学堂升为湖南官立高等实业学堂,增设机械科。民国元年(1912年),湖南官立高等实业学堂改名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1914年,依照教育部《专门学校令》,正名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根据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公布的《湖南省垣实业学堂章程》第一条规定:“本学堂教授之旨,以振兴实业,造成机械、采矿、冶金、应用化学、土木、电学各种人才为鹄。”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考录甲班学生40余人,为矿科预科,次年二月入堂,至三十四年(1908年)满4年,毕业22人,十月一律升入高等本科;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在本科学满3年,毕业10人。淘汰率很高。

  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录丙班学生40余人,亦为矿科预科,后入中等本科,至宣统三年(1911)毕业39人。

  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录戊班学生50余人,次年二月入学。又从游学预备科转来30余人,共80余人。戊班学生80余人于宣统元年(1909)选习矿冶本科。矿业本科生于1913年毕业59人。

  宣统三年(1911),高等实业学堂招收预科生两班。1913年湖南高等学堂停办,一部分学生转到这两个班学习,成为高等工业学校的矿冶科一、二班。毕业时一班22人,二班34人,共56人。

  高等实业学堂高等矿业本科课程设置如下:国文、英文、微积分、测量学(地形、隧道)、分析化学(定性、定量)、地质学、机械工学、电气工学、应用力学、吹管分析、试金学、矿物学、岩石学、采矿学、冶金学、冶铁学、选矿学、采煤法、实习等17门。

  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采矿冶金科课程:国文、英文、物理、化学、大代数学、图形几何、体操、解析几何、微分、定性分析、地质学、结晶学、应用力学、矿物学、平面测量、积分、物料强弱、经济地质、机械工学、采矿学、定量分析、机械制图、电机工学、选矿学、矿山测量、冶金、冶铁等27门。

  高等实业学堂有选矿机供矿科学生选矿实习用之外,当时湖南有一个用先进技术装备的华昌炼锑公司,该公司总工程师王宠佑博士,是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教员。矿科学生由王宠佑率领在华昌炼锑公司实习。暑假期间,还由主任教员江顺德、蒋昌儒等带往萍乡煤矿、水口山铅锌矿等地实习。

  从实业学堂到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采冶教员阵容较强,外籍教员较多,后逐渐由回国的留学毕业生担任。这一时期的采冶教师名单如下:江顺德(广东新会)、贺菲理(美国)、李顺义、王宠佑(广东南海)、蒋昌儒(新宁)、潘孝恒(湘乡)、余焕东(汉寿)、周开基(上海)、李光辉(江苏)、江潮(江苏)、黄福祥、肖珑、李进隆(湘乡)、王震东、钱伯谦(耒阳)、周则岳(益阳)。

  192621,湖南大学正式成立。1927年改名湖南工科大学,仅留理工两科。同年7月停办。19284月,湖南大学恢复,设文、理、工三科。理科设数理、化学、地质三系。工科设土木、电机、机械三系,还准备设采矿和建筑两系。1930年初改科为院,形成文、理、工三院。19319月,理学院地质系停办,改设矿学系,后奉令改为采矿系,后又改为矿冶工程系,转隶工学院。

  1933年矿冶系实验设备,当时为全国各院校矿业系之冠。有选矿实习室、冶金实习室、金图实习室、试金实习室、分析实习室、矿冶岩石实习室,并有矿洞工程两处。

  选矿室设备有达吉凿矿机、辊压机、哈慈选桶、威氏选台、圆筒筛、洗砂桶、锤金床、浮选桶、电动机、分选筛及其他附属机械设备,并有水库、水塔和电泵等。

  试金室内设有马弗炉、平锅炉各1座,炉气分析器一架,骨灰杯压机2台,及坩埚、熔杯、灰杯药品等。

  矿物标准模型室:有偏光显微镜2座,普通显微镜4座,10倍手执放大镜6具,矿物结晶模型500余件,玻璃制结晶模型30余种,矿物标本1000余种,地质模型20余种。

  金图冶金室:有金图照相器全套及磨片设备。

  分析室:有供40人同时实习使用之分析器具及药品。

  其他采矿方面有:窿内测量经纬仪1架并玻璃标尺三角架等附件俱全,旋转采矿钻机1部,风扇风泵等机件齐备。

  此外还有矿山模范模型矿洞工程,为当时国内矿系绝无仅有的特殊设备。

  编辑: 张明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