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迎来"五百罗汉" |
2012-06-15 08:17 |
由于破坏严重,恢复生产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因为停产多年,设备被拆、被盗,残缺不全,尚存的设备、仪器也因长久失修,损坏严重。二是原日本占领者所据有的企业,掌握技术的主要是日本人或聘用的外国人,中国工人多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不掌握技术。虽有一些中国技术人员懂得冶金,但并不掌握实际生产技术的职权,所以,日本技术人员一撤退,造成了生产技术上的困难。三是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修复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严重不足。四是国家财政困难,又适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军费开支大,资金不足。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一九五○年六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在今后三年左右时间,党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恢复生产首先恢复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解决动力、原材料问题,因此钢铁工业的恢复也就提到重要位置。因为东北地区原有的重工业基础较好,所以恢复工作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这一时期内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克服困难,恢复钢铁工业的生产。 一是建立中央一级和各大行政区领导工业的机构,加强对恢复生产的领导。一九四八年七月,成立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一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财委”)成立中央金属工业处,撤销华北公营企业部],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成立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工业部;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六日,成立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陈云兼任第一届部长(后由李富春兼任)。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重工业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钢铁会议,布置一九五○年恢复生产、调配人员的各项工作。一九五○年,又成立了中南工业部和西南工业部。 二是派遣大批有领导经验的干部到各企业担任厂矿的领导工作,使已瘫痪的各种机构运转起来,领导工厂和矿山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鞍山钢铁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列为恢复的重点。据统计,从一九四九—一九五三年,派到鞍钢的干部有7306人,其中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就有500余人,被称为“五百罗汉”。 三是中共中央号召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加恢复生产和重建工厂、矿山的工作。广大工人、技术人员热烈响应号召,投入恢复生产的斗争。他们自动组织起来开展献器材、修设备的群众运动,从各个角落里收集到大批散失的设备、器材。当地解放以后,他们把一部分贵重仪器和设备自觉地贡献出来。大批老工人成为献纳器材、抢修设备的主力军。他们吃在厂内,睡在厂内,以厂为家,有许多人成了全国的模范。鞍钢炼铁厂老工人孟泰就是这些劳动模范的代表,成为献纳器材,维护、抢修设备的功臣。本溪煤铁公司的广大职工响应号召,也纷纷将自己保存的工具和器材献出来,将散失的设备搜集回来,有的工人献出了白金坩埚和玛瑙乳钵。他们说:“工厂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工厂的主人,把东西献给自己的家里是应该的。”其他企业的情况都同鞍钢、本溪类似,这就大大减轻了设备、材料不足的困难。 在发动群众献纳器材、恢复生产后,又发动群众开展合理化建议、进行技术革新、并创造新纪录的运动。生产战线上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促进了生产发展。一九五一年又从鞍钢的张明山发明反围盘为起点,开展了小型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革新运动。 四是大量招聘流散在社会上的各种技术人员。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生产凋敝,经济崩溃,大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处于失业状态。战争期间许多工厂关闭,又有大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被解雇,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失业群。这些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员,都有一片赤诚之心,但报国无门,四处流落,无所依归。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即派人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失业人员较多的华东、中南地区)招聘失业的,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到各厂矿参加恢复工作。据统计,钢铁部门共招聘1000余名,仅鞍钢一家就有500余名。同一时期,国家还将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和一些读完大学三年级尚未毕业的学生,分配到钢铁企业。一九五一、一九五二年共分配16000名。鞍钢一家一九五二年接收了大专学生2000多名。 一九五一年,东北工业部根据生产需要,派出了40多名干部到前苏联冶金工厂和冶金矿山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于一九五三年回国。 五是留用了一部分日本技术人员为厂所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后,在东北各钢铁企业的大部分日本人仓皇撤退。但到这些工厂、矿山解放时,仍有一部分日本技术人员未及撤走。接管人员对这些未撤走的人员,遣送一部分回国,还有一小部分被留下参加恢复生产的工作,并为干部、工人传授技术。这些人员感谢中国人民对他们的宽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为恢复生产出了力。 六是聘请前苏联专家。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政府表示愿意在经济上援助中国,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政府于一九四九年派遣代表团到莫斯科商谈前苏联帮助重建被战争破坏的企业。以后,前苏联专家西德洛夫率领专家13人,来华调查研究,帮助鞍钢恢复生产。随后,又有前苏联设计专家组,分别到抚钢、本钢、太钢等企业,帮助恢复和重建工作。他们不辞辛苦,为恢复工作献计献策。这一时期钢铁工业推行了苏联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劳动工资管理,对建立生产责任制,实行有计划的经济,打下了基础。 七是对私人经营的钢铁企业,除了在原料、资金方面给予扶持,使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外,还初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些私人企业实行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的钢铁企业一九四九年有4个、一九五○年有6个、一九五一年有16个、一九五二年有19个。合营企业的产值由一九四九年的574.2万元,增至一九五二年7704.2万元,其产值在钢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一九四九年的3.0%,上升到一九五二年的5.6%。而同期私营企业的产值比重,由一九四九年的14.2%下降到一九五二年的9.6%。 八是国家在经济状况尚未好转,财政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仍然挤出资金,恢复和建设钢铁工业。从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二年,国家向钢铁企业拨付资金3.292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11.6%,其中一九五○年为8765万元,一九五一年为5280万元,一九五二年为18968.4万元。有了资金的保证,恢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各大行政区政府的领导下,各钢铁企业广大职工日夜奋战,恢复工作进展迅速,奇迹在中国大地出现了。 鞍山钢铁公司从一九四八年二月第二次解放,到一九四九年七月就恢复了矿山和钢铁生产。李富春代表中共中央亲自到鞍钢祝贺恢复工作的胜利,鼓励全体职工发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奋斗,建设好鞍山钢铁基地。 本溪煤铁公司从本溪一九四八年十月解放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各主要厂矿都先后恢复生产,一九四九年七月四日,二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 大连钢厂从一九四七年七月接管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战,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制出炮弹部件和九二炮弹簧等重要军工产品,为支援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抚顺制钢厂一九四八年十月解放,于同年十二月六日,炼钢分场六号炉就炼出了解放后的第一炉钢。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唐山解放,十三日晚唐山制钢厂炼钢厂就开始恢复生产。 石景山钢铁厂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七日解放,一九四九年六月修复一号高炉,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修复二号高炉,一九五二年产铁34.2万吨,超过了解放前多年的总产量。 太原西北炼钢厂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一号平炉出钢,经过一个月的时间,钢厂的生产就基本恢复。 天津炼钢厂原有的1座25吨平炉经过短时期修整,于当年五月正式出钢,到年底仅七个月,产量就达到5749吨,相当于解放前三年钢产量总和的2.2倍。 上海各钢厂一九四九年五月解放,被接管的7家官僚资本企业迅速恢复了生产,民营钢铁厂也纷纷复工,接受政府加工订货。经过三年恢复,一九五二年钢和钢材产量均比原有生产能力提高一倍以上。 由于工人成了企业的主人,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营钢铁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一九五二年比一九四九年提高两倍多。一九四九年人均3069元,一九五○年为7049元,一九五一年为8547元,一九五二年达到10532元。 |
编辑: 张明 来源: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