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之大炼钢铁】从“小洋群”到“小土群” |
2012-06-18 09:12 |
北戴河会议离年终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到八月底钢产量还只有400多万吨,离翻番的指标还差600多万吨。如何实现翻番?正规的钢铁企业(即大、中型企业),即使一再加紧生产,所能增加的数量也有限。新布置的设备虽然可以增加一部分产量,但大部分当年不能投入生产。这种情况迫使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小洋群”(注:“小洋群”和下面说到的“小土群”,是指“洋法”或“土法”建起来的炼铁、炼钢、炼焦、开采煤矿、铁矿的小型生产设备群体。)的身上,于是,在全国掀起了建设小高炉的高潮,从3立方米、8立方米、13立方米、28立方米到55立方米,到处都在抢建(当年约建6万座)。建设小高炉需要大批钢板和鼓风机,生产时还需要大量焦炭和矿石。设备、材料、原料的供应都跟不上,因而小高炉的建设、生产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形势逼人,逼出一条走小土群的路子来:即抢建土高炉。有的炉子用耐火砖砌成,有的则在山坡或路旁挖洞成炉,有的地方竟就地挖坑,倒入矿石、煤炭,点火炼铁。到了年底,这样的小土炉、小高炉建起了24万座。 建设小高炉、小土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除了从机关、学校、工厂动员以外,不得不大量动员农民参加。小高炉、小土炉,需要大量的矿石和煤炭,也要动员大量的农民上山开矿、挖煤、砍树。一九五八年,究竟动员了多少人参加大炼钢铁,没有精确的统计,据报纸公布,约有6000万人参加了大炼钢铁运动。 土高炉炼出的铁质量很差,炼不成好钢。为了把生铁炼成钢,又开展了建土炼钢炉的运动,用土法炼钢。土法炼成的钢不是真正的钢,不能轧成钢材。从建小土高炉、小土炼钢炉开始,大办钢铁运动发展成为瞎指挥。冶金部于十月七日和九日分别在天津和河南商城县召开土铁炼钢会议和土法炼钢会议。一个会是企图从炼钢工艺上解决用土铁炼钢的问题,一个是肯定了土法炼钢,推广商城土法炼钢经验。这进一步助长了各地的瞎指挥。 翻一番的高指标逼出了瞎指挥,也逼出了浮夸风。各地为完成任务,都追求高产。有些基层单位弄虚作假,谎报钢铁生产数字,上级也希望高产,还在报纸上加以表扬。浮夸风首先从河南刮起。九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发表《祝河南大捷》的社论,表扬十五日河南省的小高炉、小土炉共生产生铁18663.93吨。十月一日,《人民日报》又发表《卫星齐上天,跃进再跃进》(称高产纪录为“放卫星”)的社论,除了表扬辽宁日产生铁超过万吨以外,还表扬了八个日产生铁的万吨省,其中河南日产铁“超过”9万吨。社论要求,继续鼓劲,巩固“卫星”成果,实现“更大的跃进”。 铁产量的浮夸风越刮越大,钢产量的浮夸风也出现了。十月十一日,河南省报出日产钢20330吨,报纸表扬它超过全国最大的鞍山钢铁公司的日产量。接着,十五日组织全国钢铁高产周,刮起了更大的浮夸风。这些浮夸数字,对稍有些钢铁生产常识的人都是难以置信的。但当时却闹到席卷全国,党报也一再报道,教训是极深刻的。 浮夸风虽然是从基层刮起来的,但主要责任不在基层。广大基层干部,包括从公社、县到省级的领导干部,废寝忘食,劳动在炉旁,睡在炉旁,一心一意想完成钢产量翻番的任务。冶金部负责钢铁生产、建设的指挥工作,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瞎指挥、浮夸风的责任,事后也多次作过自我批评。 |
编辑: 张明 来源: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