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地矿事业概览 |
2012-06-20 08:24 |
中国近代的地质事业始于清代后期。一八七○年(清同治九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Von Ritchthofen)来中国后,开始用近代科学方法调查各地矿产资源。清政府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在京师设立矿务铁路总局,一九○○年在商部设工务司主管矿政,一九○五年又在中央和地方设立矿政调查局,并由商部编纂了全国矿产表。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东北矿产,一九七年令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大连设立了地质调查所。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九一二年元旦成立时,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立了地质科。这是中国政府最早的地质机构。临时政府由南京迁至北京后,在工商部矿政司下仍设有地质科。一九一三年六月,工商部将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并在北京大学内设立地质研究所,以培养地质人才。从一九二三年起,又陆续在一些省设立地质调查所,在一些大学内设置地质系。中国地质事业经过这一段的创始,出现了一批老一辈的地质学者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研究成果。其中有:一九○六年周树人(鲁迅)与顾琅合编的附有矿产图的《中国矿产志》;章鸿钊编写的《古矿录》和《中国温泉志》;一九一九年翁文灏著的《中国矿产志略》;一九二一年丁文江和翁文灏合著的《中国矿业纪要》;一九二一年谢家荣翻译的丁格兰(F·R·Tegengren)著《中国铁矿志》,及一九三五年以后谢家荣等发表的《扬子江下游铁矿志》;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和《中国地质学》专著;黄汲清建立的多旋回构造理论;张文佑对断块构造理论的研究;陈国达的地洼学说等。中国地质学界的这些先行者们,不仅对中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编辑: 张明 来源: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