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史

马镫,一项改变民族命运的古老发明
2012-07-02 15:05

  我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尽人皆知。可是在四大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凭着聪明才智,有很多影响世界的发明创举,马镫就是其中一项。这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可是在1600多年前的冷兵器年代,马镫的发明足以改变一个民族,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马镫是骑马时踏脚的装置,没有它,人在马上飞奔或腾越时就会重心不稳,骑马者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抓马鬃才能避免摔下马来。马镫出现以前骑兵的作用有限,主要担任小规模突击和侦查的任务。马镫发明以后,使战马更容易驾驭,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双脚有了支撑点,使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得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在马背上做左右大幅度摆动,可以靠双脚控制平衡,大大提升了骑兵战斗力。到了唐朝以后,骑兵已经成为主战兵种,用于大规模作战。

  从漠北出土壁画等文物分析,匈奴人可能是最早使用马镫的民族;从那时起游牧民族开始对农耕民族占据优势(宋军之所以屡战屡败,就是因为缺乏战马,经常被辽军、金军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后来的蒙古族也正是借助马镫的这种特殊功效,大大提升了骑兵战斗力,并据此击败了近半个欧洲的骑士军团。

  马镫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单镫到较为完备的双镫这样一个过程。秦、汉时期或更早些时侯,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说明,那时人们出行或打仗主要工具是战车,后来人们知道战马更加灵活机动,是对敌作战的有效机动力量,于是战马逐渐取代了战车。现今尚无资料证实三国时已经有了马镫。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那些《三国演义》中鲜活的、武艺超群的文臣武将,他们骑在马上威风八面,如关云长骑在赤兔马上,挥舞着82斤重的大刀过五关斩六将,竟是骑在没有马镫的马上完成惊天壮举,这很可能是后来罗贯中根据故事线索虚构编写的,没有科学史料可考。

  真正出现马镫并有实证可查的是在西晋,那时只是出现了单镫,别看只是单镫,也是了不起的发明了,主要解决了“搬鞍认镫,飞身上马”的问题,但是由于只有单镫,人在马上还是保持不了平稳,没有真正地解放双手。

  从考古资料来看,真正地用于骑马时踩踏的双镫,大约出现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考古学者从东晋、十六国墓葬中出土的双镫实物和带双镫的陶马俑,这是世界上有关双马镫的最早的发现,《南齐书》曾有过这方面的记载。唐朝以后双马镫被广泛应用到实战。唐王朝正是凭借强大的骑兵,一举击败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等周边游牧民族,创造了农业民族大规模战胜游牧民族的战争奇迹。其中马镫作用之大,超乎想象。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在那1600多年前,马的出现就如同我们今天的汽车,而马镫的发明不但增添了“汽车”功率,而且全面提升了人与马的机动能力,从而转化成巨大战斗力,推动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编辑: 张明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