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冶金工业发展历程】广东省黑色冶金工业大事记 |
2012-07-04 09:10 |
中华民国 民国10年(1921年) 广州捷和钢铁厂(现广州轧钢厂)开始创建,1923年投产。当时只生产证章、铁床、保险柜、军用水壶和钢盔等军用品。直到1947年才开始利用剪切旧船钢板生产直径16毫米以下的圆钢和盘条,年产量300吨左右。当时该厂是中国华南地区第一家生产钢材的工厂。 民国24年(1935年) 国民党琼崖实业局派员到海南石碌勘探铜矿时,发现大型富铁矿——海南石碌铁矿,但无能力开采。 民国28年(1939年) 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海南岛,为了掠夺资源,随后派地质队勘查,发现了石碌、田独两铁矿。接着派“日窒肥料株式会社”和“石原株式会社”投资,分别对石碌和田独两铁矿进行大规模的掠夺性开采。到1945年8月投降时止,日本侵略者在石碌和田独两铁矿分别掠走69.49万吨和268.77万吨铁矿石(合计为338.26万吨)。 民国34年(1945年) 8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管石碌、田独铁矿,但至1950年4月海南解放时,不但没有恢复生产,反而卖了不少设备。败退时,焚烧了矿山的厂房、仓库、办公室和宿舍,还炸毁了发电厂和供电系统。 民国38年(1949年) 1月,由广州官僚资本投资兴办广州制钢厂,从香港购买一座1.5吨电炉,安装以后没有炼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 1月,广州制钢厂由国家接收并改称广东钢铁机械总厂第一分厂。 5月,广州市第一座炼钢小电炉(1.5吨),在广东钢铁机械总厂第一分厂投产,年产钢37吨。 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事代表接管海南铁矿局。 1953年 1月,国家决定开发海南石碌铁矿,中南地质局410地质队开赴石碌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 2月,中南第一铁矿田独矿区修复投产。 1956年 1月20日,平远县平远钢铁厂(1954年动工兴建)3米3高炉投产。 1957年 1月2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到海南铁矿视察,并亲笔题词“为人民服务”。 7月1日,1956年1月开始复建的海南(石碌)铁矿正式投产,生产规模为年产铁矿石110万吨。 10月,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参加广州钢铁厂动工典礼。 10月,广州钢铁厂开始兴建。第一期工程规模为:年产生铁4.8万吨、钢4.5万吨、钢材3.75万吨,于1959年全部完成。随后开始第二期工程建设。 1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刘伯承到海南铁矿视察。 1958年 2月2日,中国妇联主席蔡畅、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广东省省长陈郁到海南铁矿视察,并联名题词“为年产四百万吨而奋斗”。 3月,广东省冶金工业局成立。 5月5日,凡洞铅锌矿(即大宝山矿的前身)开始兴建。 6月,海南铁矿完成设计年产铁矿石110万吨的规模,共投资3547.61万元。 7月1日,广州钢铁厂第一炼铁车间1号高炉(54米3)投产。 7月,海南铁矿开始第二期建设工程,规模为年产铁矿石270万吨。 8月,广东省省长陈郁到广州轧钢厂视察。 8月,广东省冶金工业厅成立,撤销原广东省冶金工业局。 9月,广州夏茅钢铁厂建厂,规模为年产钢2万吨。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后勤部组建,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移交给广州市管理。该厂至1966年,已形成年产钢1.2万吨能力,拥有电炉、中小型轧机、锻钢、白钢车刀等车间,职工1000多人。 10月2日,广州钢铁厂第一炼铁车间2号高炉(54米3)投产。 10月19日,广州钢铁厂第一座17孔亨塞尔曼式焦炉投产(第二座于1960年8月投产)。 10月,广州钢铁厂第一炼钢车间两座3吨侧吹转炉投产(后改为两座3吨氧气顶吹转炉)。 12月,全省共建钢铁厂43家,已建成3米3以上的小高炉630座,0.5吨以上的炼钢炉293座。 是年,冶金工业部根据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安排和毛泽东关于“在中南建设五大厂矿”的指示,决定在广东曲江县建设韶关钢铁公司,建设规模为年产钢80万吨。 1959年 1月1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广州钢铁厂视察。 1月16日,广州钢铁厂小型轧钢车间(400×1/400×2/250×5)轧机投产,生产出广东省第一根直径22毫米圆钢。 2月18日,国家领导人叶剑英到海南钢铁公司视察,并亲笔题词“石碌青山蕴铁藏,海南工业应提倡,不妨前线有威胁,两腿前行党主张。” 3月,广州捷和钢铁厂400/250轧机投产。 5月28日,广东省计委通知第一批“下马”、缓建单位和项目有:江门钢铁厂及各地的28米3高炉计33座。 6月25日,广东省建委、计委通知第二批“下马”、缓建单位和项目有:冶金建筑安装公司、冶金机修厂、冶金学校、冶金设计院、试验所、夏茅钢铁厂、“八一”钢铁厂、太昌轧钢厂、捷和钢铁厂、广州冶炼厂锰铁车间、南海欧阳钢铁厂、高腰钢铁厂、韶关市钢铁厂、乐昌钢铁厂、清远钢铁厂、阳春钢铁厂、湛江钢铁厂、海南钢铁厂;停建焦炉,计120座。 9月22日,广东兴宁龙北钢铁厂荣获冶金部授予“全国小高炉炼铁先进单位”称号。该厂炼铁焦比1045公斤/吨、成本280.63元/吨;其中,3米3高炉创连续生产256天、平均日产11吨的高产长寿记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跨进全国小高炉先进行列。 9月27日,广州钢铁厂直径76毫米无缝钢管车间投产,轧出华南地区第一根无缝钢管。 1960年 1月30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到海南钢铁公司视察,并题词“挖掘潜力,学习先进,努力增产,为超额完成1960年的计划而奋斗”。 6月,海南钢铁公司田独铁矿开采完毕,累计为国家提供了354.59万吨优质铁矿石和3597.22万元利润。 9月,广州钢铁厂小型轧钢车间(500×1/400×2)开坯机和第二炼钢车间1号电炉(1.5吨)建成投产。 10月,广州钢铁厂小型轧钢车间(300×5)轧机投产。 1961年 8月28日,冶金工业部决定撤销韶关钢铁公司。大宝山矿与特种工程公司合并,成立韶关铁矿,直属冶金工业部领导。 10月17日,韶关钢铁公司“下马”。 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到广州钢铁厂视察。 12月,广州钢铁厂第二期工程“下马”,全厂职工9800人压缩到2400人;2300中板、1200薄板和42孔焦炉的设备搁置(这些设备于1964年调往韶关,准备用于建韶关钢铁厂)。 1962年 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到海南钢铁公司视察,并题词“石碌钢为骨,海南宝藏开,国防凭保障,民用赖安排,铁轨空中绕,矿林山上来,东风无限好,日夕走惊雷”。 3月,广州钢铁厂第二炼钢车间2号电炉(5吨)建成,于同年10月正式投产。 5月22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到海南钢铁公司视察。 10月,撤销原广东省冶金工业厅,冶金工业归属省经济委员会生产处管理。 1963年 3月,成立冶金工业部韶关矿务局(管辖大宝山矿、凡口铅锌矿等),同时撤销韶关铁矿。 1964年 5月,国家计委、经委批准广州钢铁厂向香港地区出口高拉力圆钢2万吨(先批准出口0.5万吨,后又批准再出口1.5万吨)。 1965年 6月,广州钢铁厂第二炼钢车间3号电炉(5吨)投产。 1966年 1月,广东决定兴建韶关钢铁厂(厂址选定于曲江县马坝,计划广州夏茅钢铁厂的全部人员和设备搬迁至韶关钢铁厂),建设规模:一期为年产生铁4万吨、钢4万吨、钢材3万吨;二期为年产生铁10万吨、钢10万吨、钢材7万吨(后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规模又有所扩大)。 2月19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建设韶关钢铁厂有关问题的通知》。 2月,经广州市经委、计委同意,广州钢铁厂恢复第二期建设。其主要项目有:2座255米3高炉、3座6吨氧气顶吹转炉、1座5吨电炉、1组35孔炼焦炉、1台24米2烧结机和650×1/500×3轧钢机等。 5月,韶关钢铁厂正式开始兴建。 7月,广州夏茅钢铁厂炼钢车间搬迁到韶关钢铁厂。 7月,广东省重工业厅成立。 8月22日,韶关钢铁厂第一座电炉(3吨)投产。 10月2日,韶关钢铁厂第二座电炉(5吨)试产。 10月10日,大宝山矿筹建处成立。 11月3日,广东省计委同意大宝山矿设计规模为年产铁矿石50万吨,工程要求在1967年建成。 12月,海南铁矿机修厂正式投产。 1967年 3月,广州合金钢厂动工兴建(厂址在夏茅钢铁厂原址。至1983年,该厂已形成电炉钢年综合生产能力5.6万吨、轧材能力1万吨)。 4月9日,韶关钢铁厂修复原韶关钢铁公司遗留的28米3高炉投产。 4月22日,韶关钢铁厂轧钢车间(400×2/250×7)投产,年生产能力3万吨。 6月5日,冶金工业部提出:大宝山矿在进行年产铁矿石50万吨规模建设的同时,必须为将来年产200万吨的规模作准备。 9月12日,广东省军管会生产委员会关于韶关钢铁厂设计任务书的批复:年产生铁20万吨、钢15万吨、钢材14万吨、焦炭20万吨。 1968年 11月,广东省省长陈郁第一次到兴宁龙北钢铁厂视察,并指出:白煤炼焦是发展地方“小钢铁”的一条好路子。 12月,广东省矿山冶金煤炭工业公司革委会成立,撤销原广东省重工业厅。 1969年 3月,广州钢铁厂第二炼铁车间3号高炉(255米3)投产。 5月1日,韶关钢铁厂1号高炉(100米3)建成投产。 5月14日,冶金工业部同意大宝山矿首先满足广东省目前年需50万吨铁矿石的设计方案,但同时要求在设计中按年产200万吨铁矿石的规模设计。 7月15日,韶关钢铁厂第一组66型焦炉(25孔×2)投产,年产焦炭10万吨。 12月28日,广州钢铁厂第三炼钢车间1、2号氧气顶吹转炉(6吨)投产。与其配套的1号制氧机(1500米3/时)和白云石车间也正式投产。 12月,广东省矿山冶金工业管理局革委会成立,撤销原广东省矿山冶金煤炭工业公司革委会。 1970年 4月15日,韶关钢铁厂引进的1号制氧机(1500米3/时)投产。 5月7日,广东阳春钢铁厂31米3高炉投产。 6月,广东省省长陈郁第三次到兴宁龙北钢铁厂视察。 8月18日,广东省北江钢厂(特殊钢厂)开始兴建(位于阳山县黄牛滩北岸,规模为年产钢5万吨、钢材3.5万吨)。 8月28日,韶关钢铁厂2号高炉(255米3)建成投产。 10月,广州钢铁厂第二炼铁车间4号高炉(255米3)建成投产。 12月17日,韶关钢铁厂转炉车间10吨氧气顶吹转炉投产(当时设计年生产能力14.7万吨)。 12月,北江钢厂3吨电炉投产。 12月20日,韶关钢铁厂轧钢车间200×7轧机投产。 12月,广东省冶金工业管理局革委会成立,撤销原广东省矿山冶金工业管理局革委会。 1971年 2月8日,广东省铁合金厂开始兴建(厂址位于英德县沙口镇,其最终规模为年产铁合金1万吨;分两期建设,一期规模为0.5万吨;产品以硅铁和锰铁为主)。 2月16日,广东省计委同意建设清远县耐火材料厂(厂址位于该县源潭镇,规模为年产耐火材料1.5万吨,后改名为源潭耐火材料厂)。 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到兴宁县龙北钢铁厂视察。在听取了白煤炼铁的汇报以后,给予高度评价,并说“梅县有煤,能用本地的白煤炼出铁来,很不简单”。 5月7日,广州钢铁厂第一炼钢车间进行连续炼钢试验,发生意外爆炸事故,死亡2人。 7月,韶关钢铁厂原料车间投产。 7月,广州钢铁厂第二炼钢车间4号电炉(5吨)投产。 9月28日,韶关钢铁厂第二组66型焦炉(25孔×2)投产(年产焦炭10万吨)。 10月,广州钢铁厂2号焦炉(35孔×2)建成投产。 11月11日,广州钢铁厂第三炼钢车间3号氧气顶吹转炉(6吨)投产。 12月20日,韶关钢铁厂2300毫米中板车间简易投产(正式投产于1973年4月),设计年产能力12万吨。 12月,海南铁矿完成设计能力年产铁矿石270万吨的规模,共计投资7736.08万元。 1972年 1月,海南铁矿开始第三期扩建工程,预计1985年年产铁矿石可达460万吨。 8月14日,国家计委主任余秋里等人,听取了广东省到京汇报组汇报广东冶金工作情况后指示:你们没有东北搞那么多钢的条件,但可以搞些好钢、合金钢,发展经济要体现特点。 11月,广州钢铁厂烧结车间18米2烧结机投产。 1973年 2月12日,广州钢铁厂1700毫米中板车间投产。 7月12日,韶关钢铁厂3号高炉(255米3)投产。 9月,北江钢厂500×3轧机投产。 9月28日,韶关钢铁厂运输部74号机车与646号机车因违反操作规程,在该厂同一铁路线上相撞。74号机车水箱、煤箱及驾驶室被撞坏,646号机车的车灯和挂钩部分损坏,轻伤1人。 1974年 7月2日,韶关钢铁厂第二座5吨电炉投产。 9月,广东省铁合金厂2号矿热炉投产。其能力为年产铁合金1300吨。 12月,北江钢厂第二座5吨电炉以及300/200轧机投产。 12月,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到大宝山矿视察。 1975年 1月22日,大宝山矿所属凡洞铁矿北采工区,因使用超期电雷管引起迟爆,发生重大事故,10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 1月29日,韶关钢铁厂引进的2号制氧机(1500米3/时)投产。 8月16日,广州钢铁厂引进的2号制氧机(1500米3/时)投产。 12月28日,韶关钢铁厂薄板(1200毫米)车间简易投产,设计年产能力4万吨(该车间于1980年改建为线材车间)。 12月,大宝山矿基本建成年产200万吨铁矿石的生产规模。 1976年 3月,广州钢铁厂烧结车间将原18米2烧结机改建成24米2烧结机投产。 9月,上年7月至本月,海南铁矿完成了冶金工业部下达供应阿尔巴尼亚高炉铁矿25万吨的生产任务(实际完成25.196万吨)。 11月30日,韶关钢铁厂炼铁车间3号高炉(255米3)煤粉喷吹装置建成。 12月28日,韶关钢铁厂2号烧结机(24米2)投产。 12月,广州合金钢厂电炉车间第一座5吨电炉及制氧站建成投产。 1977年 1月6日,国家计委副主任袁宝华到韶关钢铁厂视察。 10月,广州钢铁厂650开坯机建成投产。 10月,广州合金钢厂电炉车间第二座5吨电炉建成投产。 11月5日,冶金工业部通知:海南铁矿第三期扩建的第一期工程规模为年产铁矿石460万吨,第二期为670万吨。要集中力量完成第一期工程,同时要做好与第二期工程的衔接工作。 1978年 1月,大宝山矿开始对矿区资源进行补充勘探。至1979年11月结束,历时1年11个月。这次补充勘探发现铁矿高级储量不仅比例大幅度提高,而且铁矿总储量也有增加,从而成为大型的褐铁矿床;同时发现在褐铁矿床下部有菱铁矿体,其储量为573万吨,品位为24%-27%;并查清了矿体中仅有15%的矿石为高铜(全矿含铜在0.1%-0.3%)、高砷(全矿含砷在0.069%左右);还发现一号矿体中伴有相当规模储量的钨矿(储量为11.25万吨,平均品位0.147%)和铋矿(储量为4.1万吨,平均品位为0.057%)。 5月,广东省冶金工业局成立,撤销原广东省冶金工业管理局革委会。 7月21日,韶关钢铁厂转炉车间由于违章作业,发生转炉内钢水爆炸,死亡1人,轻伤7人。 10月1日,韶关钢铁厂650轧机开坯试轧成功。 12月,韶关钢铁厂中型轧钢车间650×3轧机投产,年生产能力为17万吨。 12月,阳春钢铁厂小高炉荣获全国先进流动红旗;炼铁车间被评为全国冶金战线红旗单位。 1979年 3月13日,国务院批准广东阳春石菉铜矿、大宝山矿、锯板坑多金属矿和海南铁矿对外开放,外商可以进行考察和技术交流。 10月1日,韶关钢铁厂1号烧结机(24米2)建成投产。 10月20日,为了贯彻执行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广东省委同意北江钢厂搬迁并入韶关钢铁厂。北江钢厂自1970年建厂至1978年年末,累计基建投资3629万元,形成固定资产3340万元,有职工2544人,已建成炼钢、轧钢、锻钢以及机修、运输、中心试验室等单位。原设计规模为年产钢5万吨、钢材3.5万吨。由于厂址选择不当,交通运输极其困难,生产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建厂9年,累计产钢9万吨、钢材6.2万吨,共亏损2220万元。 11月21日,广州钢铁厂3号高炉炉缸冷却壁烧穿引起爆炸,停产20天,损失90.3万元。 是年,广州铁合金厂生产硅铁电耗创历史最好水平,101号炉被评为全国红旗炉。 是年,广东省冶金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关、转情况: 关:利山钢铁厂、博罗县冶炼厂、连县焦化厂、翁源县铁厂、怀集县铁厂、阳春冶炼厂。 转:肇庆耐火材料厂、湛江钢铁厂、肇庆矽钢片厂、连南县炼铁厂。 是年,广州钢铁厂调整全厂的生产结构,决定设备落后、原材料消耗高和经济效益差的第一炼铁车间、第一炼钢车间和第一炼焦车间停产。其中炼铁、炼钢两车间已于本年度停产,炼焦车间于1980年停产。 1980年 3月1日,海南铁矿新建成的高炉矿中、细破碎系统正式投产。 3月7日,广州钢铁厂20吨锅炉因工人操作失误引起爆炸,损失20万元。 3月14日,广州轧钢厂完成配套650×1轧机技改工程投产,使该厂开坯能力提高50%。 4月,广东省冶金工业厅成立,撤销原广东省冶金工业局。 6月17日,广州轧钢厂650轧机万向接轴叉头保险锁跌落,造成叉头扭崩,停产4天,损失34.9万元。 7月12日,广东省省委书记、省长习仲勋到韶关钢铁厂视察。 7月16日,广东省经委、省财政厅核定1980年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润留成比例:大宝山矿为42.51%。 7月20日,韶关钢铁厂薄板车间改建成线材车间(400×4/300×6/280×8)投产,年产能力10万吨。 8月4日,经广东省财政厅批准,同意广州钢铁厂实行亏损总额包干的办法。 9月,广东省经委同意韶关钢铁厂实行生产计划和亏损定额包干。主要内容:从1980年起,实行生产和亏损两包干。生产包干是:每年上交钢材10.18万吨,扣除本厂自用6000吨,地、市留成4800吨后,交省分配的钢材为9.1万吨,商品铁为3.1万吨;出口螺纹钢1万吨,每吨补助110元,超产钢材自行处理。亏损包干是:1980一1983年,四年亏损定额补贴分别是900万元、900万元、800万元、700万元,四年后向国家上缴利润。同时规定超亏不补,减亏留厂用于技改和配套工程建设。 9月,韶关钢铁厂3台直径1500毫米双立环湿式强磁选机投产。 是年,广州钢铁厂开始盈利38万元。随后三年连续盈利432万元、644万元、1652万元。 是年,广东省冶金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关、停、并、转情况: 关:潮安县钢铁厂、饶平县钢铁厂、潮安县轧钢厂。 停:广州粒铁厂筹建处。 并:恩平冶炼厂、廉江县钢铁厂、北江钢厂、五华县钢铁厂。 转:高鹤县钢铁厂、西南钢铁厂、英德县炼铁厂、乐昌县炼铁厂、茂名市钢铁厂、曲江县炼铁厂。 1981年 1月12日,冶金工业部通知:广东省韶关钢铁厂、广州钢铁厂、广州轧钢厂、大宝山矿为中型钢铁骨干企业。 1月,广东省冶金矿山建设公司与海南铁矿分开,以更好地执行经济责任制。但该公司仍然承担海南铁矿基建性质的扩建施工任务。 2月13日,广州钢铁厂第二组焦炉荣获冶金工业部红旗焦炉称号。 7月3日,大宝山矿强磁选车间建成投产,年产铁精矿粉10万吨。 7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到大宝山矿视察。 8月,广东省冶金工业厅决定:在广东省冶金学校建立职工教育基地和在广东省冶金设计院建立专业培训点。 8月31日,海南铁矿与广东省冶金工业厅商定:自1981-1985年,海南铁矿按“利润定额包干上交,逐年按3%递增,超收留用,一定五年”的办法实行包干。各年上交利润为:1981年3200万元,1982年3296万元,1983年3395万元,1984年3497万元,1985年3601万元。五年合计上交利润为1.6989亿元。 10月,广东省冶金工业厅决定:大宝山矿开始实行利润包干。 12月,广东省冶金工业厅决定:广东省铁合金厂自1982-1985年实行财政包干,每年定额亏损185万元,超亏不补,减亏全部留厂,用于技术改造。 12月28日,广州市财政局批准,同意广州钢铁厂实行亏损总额包干、节余和盈利留用、超亏不补的办法,一定三年。补贴指标为:1982年600万元,1983年500万元,1984年400万元。各年补贴的数额必须保证全部用于企业挖潜、改造、发展生产,不得挪用。 是年,广东省冶金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关、转情况: 关:惠阳县钢铁厂。 转:中山县钢铁厂、江门钢铁厂、韶关轧延厂、阳山县钢铁厂、广州炼铁厂。 是年,韶关钢铁厂开始盈利114万元,随后两年连续盈利为:1982年607万元,1983年1115万元。 是年,海南铁矿荣获全国重点露天铁矿劳动竞赛“优胜红旗奖”第一名。 1982年 1月13日,海南铁矿新粗破碎工程和1号铁路建成,总投资3000万元。投产后可满足四个品种铁矿石的生产,为矿山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扩大生产规模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粗破碎系统已于同年7月投产。 5月21日,韶关钢铁厂异型轧钢车间(350×2/250×3/250×5)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钢材5万吨,主要生产直径12毫米和14毫米普通圆钢以及直径14毫米螺纹钢筋。 6月22日,韶关钢铁厂第三组58型(32孔×2)焦炉的2号炉投产(1号炉于同年9月12日投产)。该焦炉年产焦炭20万吨。 8月25日,广州轧钢厂原线材二车间改建为生产小型钢材车间投产,年产直径10-25毫米螺纹钢材能力4万吨。 9月,大宝山矿北采场配矿全面质量管理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1983年 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书记处候补书记郝建秀、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书记林若到海南铁矿视察。 3月10日,广东省冶金工业厅批准韶关钢铁厂一组66型(25孔×2)焦炉报废。 4月,韶关钢铁厂新建电炉车间正式投产(两座5吨电炉分别于本月11日和9月16日投产),新增年产钢能力6万吨。 5月22日,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到海南铁矿视察。 6月,韶关钢铁厂生产的AB级船板钢质量符合标准,荣获国家船板局颁发“船板钢工厂认可证书”。 7月5日,韶关钢铁厂焦化车间回收工段维修班用氧枪切割氨水槽紧固螺栓时,违章作业,引起爆炸。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3人。 7月26日,经广东省经委同意,韶关钢铁厂从1984-1990年继续实行财政包干政策。 9月,广东省重工业厅成立,撤销原广东省冶金工业厅。 9月,韶关钢铁厂电炉车间炉前全面质量管理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11月8日,广州钢铁厂在1983年全国钢铁企业节能评比中,被评为节能先进单位;第二炼钢车间电炉被评为节能先进工序。 12月1日,国务委员谷牧到海南铁矿视察。 12月27日,广州合金钢厂500开坯机试产成功,年产方坯能力8万吨。 是年,韶关钢铁厂生产的10镍铜砷海洋用钢板荣获国家经委颁发“优秀新产品证书”。 是年,海南铁矿在本年实现年产铁矿石383万吨。截至1983年年末累计:国家投资海南铁矿2.863亿元(含田独铁矿投资387.23万元),该矿提供铁矿石5191.66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5.6442亿元,实现利润8.2963亿元,上交利润7.4102亿元。 是年,大宝山矿截至1983年年末累计:国家投资共达1.4076亿元(含1961年以前的投资)。该矿提供铁矿石959.32万吨、硫精矿7.91万吨、铜精矿0.323万吨、电解铜0.328万吨、硫酸2.6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3664亿元,实现利润6373万元,上交利润4686万元。 1984年 4月1日,海南铁矿富粉溢流工程试产剪彩。 4月5日,省计委、省经委联合发出《关于1984-1990年韶关钢铁厂配套改造规划的批复》。同意韶钢七年内按焦炭30万吨、生铁37万吨、钢50万吨(电炉钢20万吨、转炉钢30万吨)、轧材45万吨的规模进行配套改造,总投资控制在1.7883亿元之内,资金来源从韶钢利润留成和折旧费中自筹解决。 6月2日,广州钢铁厂第二炼钢车间1号电炉(1.5吨)改建成3吨投产。 7月1日,海南铁矿铜钴矿地下采矿工程投产。 7月,海南铁矿被冶金工业部评为全国重点黑色冶金矿山地测工作优胜单位。 8月,广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成立,撤销原广东省重工业厅。 9月1日,广州钢铁厂烧结车间1号平移式24米2烧结机试产成功。 9月13日,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到韶关钢铁厂视察电炉、650开坯和焦化车间。 10月16日,广州钢铁厂第二炼钢车间5号电炉(10吨)正式投产。 11月,大宝山矿自筹资金建设的2米强磁选机正式投产,处理能力10万吨/年,年产铁精粉3-4万吨。 12月28日,冶金工业部部长李东冶先后到海南铁矿、韶关钢铁厂、大宝山矿、广州钢铁厂视察。 1985年 1月,冶金工业部部长李东冶在韶钢视察期间,为韶钢题词“坚持改革,加速技术改造,使韶钢永葆青春”。 1月14日,韶关钢铁厂运输部0340机车失控闯入中和料场四线,发生撞车事故,造成6人重伤、21人轻伤,机车严重破损,经济损失2.5万元。 1月25日,韶关钢铁厂炼铁车间3号水泵工操作失误,造成3号高炉断水,影响生产9个半小时,直接损失2万元,间接损失10万元。 1月28-29日,韶关市人民政府在曲江县招待所召开有广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曲江县、沙溪区、凡洞乡和大宝山矿代表参加的工农协调会,对工农关系问题、农民上山采矿问题、征地和补偿问题、矿山“三废”(废水、废气、工业生产废料)污染等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4月17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费子文、副总经理沃廷枢到大宝山矿视察。 5月5日,韶钢一座2万米3煤气柜建成投产。 5月24日,韶钢从日本引进的800吨A型剪切机投产。 8月2日,广州钢铁厂烧结车间2号平移式烧结机投产。 9月3-5日,广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在韶关钢铁厂召开3号高炉易地扩容改造初步设计审议会。 10月8日,韶关钢铁厂转炉车间R6米小方坯连铸机投入试产。 1986年 1月15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一行到海南铁矿视察,并题词:“发展钢铁,建设四化”。 1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到海南铁矿视察。 2月2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胡启立、田纪云等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的陪同下到海南铁矿视察。 4月25日,韶关钢铁厂电炉车间二期工程15吨新电炉(7号炉)建成投产。 5月4日,韶关钢铁厂焦化锅炉热电联供工程竣工,1号发电机及1、2号锅炉试运行正常。 8月23日,中顾委委员刘田夫、省顾委主任梁灵光到大宝山矿视察。 8月28-31日,根据广东省政府的指示,省计委和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在广州召开“广东沿海大型钢铁厂建厂条件论证会”。经论证,认为在湛江建厂比深圳、番禺较优越。 8月,韶关钢铁厂高炉炉外喷吹煤粉及炉外增硅正式投产。 9月7-12日,广东省副省长匡吉带领有关单位的负责人赴京,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广东冶金工业发展规划。李鹏副总理和冶金工业部戚元靖部长、国家计委领导专门召开会议并接见匡吉副省长一行。 10月10日,海南铁矿引进瑞典技术橡胶衬板工程破土动工,总投资1799万元,建筑面积5000多米2。 10月30日,广州钢铁厂提前完成全年钢、钢材、生铁的生产任务。 11月,海南铁矿第三期扩建工程完工,形成年产采剥总量1560万吨、铁矿石46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12月14-26日,韶关钢铁厂轧钢车间直径250毫米轧机进行短应力线轧机改造。 1987年 1月1日,广州钢铁厂电炉分厂2号炉在加2次料时发生爆炸,死亡2人、轻伤1人。 2月26日,大宝山矿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授予“1986年度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 3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和冶金工业部部长戚元靖、铁道部部长丁关根、水电部副部长姚振炎在副省长匡吉的陪同下到韶关钢铁厂视察。 3月26日,韶关钢铁厂转炉车间连铸机连续59小时拉坯101炉,产量1642吨,创全国同类机型最高连铸纪录。 4月3日,韶关钢铁厂8号电炉(15吨)正式投产。 5月18日,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韶关钢铁厂用7年(1987-1993年)时间,把生产能力从现有年产钢30.64万吨、钢材42.8万吨、生铁28万吨、焦炭21万吨扩至年产钢80万吨、钢材72.5万吨、生铁55万吨、焦炭43万吨。改造、扩建的投资规模控制在人民币8.38亿元(含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内。 5月25日,韶关钢铁厂从英国引进的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冶炼电炉用)建成交付使用。 6月6日,中共中央委员任仲夷到韶关钢铁厂视察。 9月6日,韶关钢铁厂308米3高炉建成投产,总投资2779.9万元。投产后,每年可提供18万吨铁水。 10月中旬,海南铁矿重点引进项目——橡胶衬板厂建成投产。 10月30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陈洁到海南铁矿视察。 11月9日,冶金工业部部长戚元靖到海南铁矿视察。 11月11日,韶关钢铁厂转炉车间连铸工程被省建委评为“1986年度省全优样板工程”。 12月3日,交通部部长钱永昌到海南铁矿视察。 12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到海南铁矿视察。 12月30日,国务委员姬鹏飞到海南铁矿视察,并题词“坚持一业为主,发展多种经营”。 |
编辑: 张明 来源: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