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冶金工业发展历程】茂名采矿冶炼业发展史(1949-1978) |
2012-07-04 09:15 |
50年代,茂名开发油母页岩、煤、稀土、滑石和硫铁等矿(油母页岩的开采、冶炼和利用见《石油工业》编),60年代又开发萤石、铅锌2种矿。且从简单的手工操作过渡到半机械化开采,产量、质量和产值均大幅度增长。至1965年共开采12种矿,建矿井(点)49个。“文化大革命”初期因受冲击而减产。以后排除干扰,坚持矿区的生产和建设,采矿冶炼工业有所发展,煤矿生产上升,稀土、瓷土和锡矿均增加了矿井(点),铁矿和金矿仍在开采。 第一节 煤矿开采 茂名褐煤储量8787万吨。1953年,电白县羊角区山和、爱群两个乡的农民,用普通农具,在村边掘煤作家庭燃料。50年代后期,四县工业兴起,煤炭供不应求。1957年2月,电白县成立煤炭工业领导小组,有组织地开采羊角露天煤矿。1958年8月,茂名县组织民工自带农具,开采茂名露天煤矿。翌年,茂名煤矿民工已达1万多人,产煤48.88万吨,盈利170多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工日0.211吨。同年,电白羊角矿开始采用立井地下开采。1960年,茂名煤矿陆续压缩部分民工回乡,同时开始有计划地建设矿井,各矿井始用电灯照明,用斗车提升,用鼓风机通风,用抽水机排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时期仍以露天开采为主。当年产量58.89万吨,产值463.46万元。1961年,茂名县煤矿管理局改为湛江专区石鼓煤矿。当年,煤炭工业进行调整,继续压缩人员。煤炭生产逐步转向矿井建设和井下开采,产量开始下降。1963年底,投资343万元,历时3年建成的石鼓煤矿姑占岭矿井试产,该井用中央主扇抽出式设备通风,主巷道和运输大巷用砌砖支护和木支架支护,部分巷道用锚喷支护,用风镐采煤,用0.5吨斗车运输,用绞车提升。是年,石鼓煤矿和羊角煤矿全部转入井下开采,出现亏损。1964年,羊角煤矿因严重亏损而停产,仅姑占岭矿井继续生产。当年职工670多人,有提升机3台,抽水机7台,鼓风机5台,0.5吨矿车55辆,产煤10.23万吨,产值80.31万元,亏损41.0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工日0.46吨。 60年代中期,粤西工业发展,煤炭供不应求。1965年10月,广东省燃料工业厅补贴羊角煤矿82万元兴建1号矿井。1966年7月,大塘矿井简易投产。当年,茂名煤炭产量回升至11.84万吨。此后,国家连续3年减免煤矿税收。1969年7月,羊角矿1号井投产,设上下山开拓,中央式通风。当年,两矿全部改手工打炮眼为电煤钻钻眼,用刮板车运输,巷道铺设钢轨,用1吨矿车与无极绳连接运输。1970年,投资167万元,历时4年的姑占岭矿井扩建工程完成,改单翼开采为南北两翼同时开采,改中央式通风为混合式通风,年产量15万吨。1971年7月,投资107万元,历时1年半的石鼓1号矿井建成投产。当年各矿井改串联式通风为并联式通风。1972年,改用架式机车和蓄电池式机车运输,均用二级排水。至此,各矿井均用半机械化、半人工作业。当年,茂名煤田矿井5个,职工2000余人,提升绞车13台,抽水机55台,通风设备68台,1吨矿车350辆,电煤钻27台,煤产量40.02万吨,产值569.08万元,亏损96.45万多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工日0.396吨。 1973年,投资117万元,历时3年建成的黄塘岭矿斜井投产,用片盘式开采,中央并列式通风,年生产能力3万吨。1974年,姑占岭在运输大巷掘进施工中,使用耙斗装岩机,后因此机体积大,不适用而停止使用。1976年以后,5个矿井生产条件较好,连年增产。1978年,煤矿职工3000余人,产量49.17万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煤炭除供应湛江地区外,还销往广州、佛山、番禺等地。 第二节 稀土开采 1958年,电白县南海镇孟信坡和博贺镇先后组织农民挖采沿海稀土,用木制水溜槽洗选综合毛矿,供应广州冶炼厂。1959年,因销路不好而停产。1965年,国家投资3.3万元,创办水东有色金属管理站,隶属粤西有色金属公司,在水东租用300平方米瓦房作生产场地及宿舍,调入旧电选机、磁选机、浮选机、重力摇床各1台,职工43人,1966年1月正式投产,收购电白县爵山、南海、博贺等地农民粗选的稀土综合毛矿进行精选。当年生产钛铁精矿3397吨(含TiO248%),产值815.2万元,利税26.39万元。1967年,该站又从综合毛矿中回收锆英石和独居石。1970年电白县成立稀土冶炼厂,占地17.4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打火石、钛铁精矿和独居石等。是年,电白有稀土选冶企业2家,职工300多人,产精矿4534.51吨,产值1299.9万元,利税30.34万元。产品有钛铁精矿、锆英石、独居石和打火石。 1971年1月1日,水东有色金属管理站易名电白县矿产品加工厂,开始回收磷钇矿。1972年回收金红石。1975年,电白县矿产品加工厂更名为水东稀有金属选矿厂,扩大生产规模。1979年,水东稀有金属选矿厂从海南陵水县、万宁县等地大量购进综合毛矿,本地的毛矿产量却有所下降。1979年,市和四县稀土生产企业2家,职工500多人,产钛铁精矿3522吨,锆英石676吨,独居石100吨,金红石300吨,磷钇矿20吨,产值250万元,利税50万元。 第三节 高岭土(瓷土)开采 茂名高岭土的开采始于汉代,直至解放初期,都是民间自发挖采,供陶瓷厂使用。 1954年,开采电白县西坑垌瓷土矿,当年产瓷土2200吨。1958年产瓷土3000吨,产值12万元,产品全部供应湖南醴陵陶瓷厂。1959年产瓷土3500吨,全部供应电白瓷厂。1967年,产量4000吨。1968年,电白县瓷厂瓷土用量增加,便组织开采东华瓷土矿,年产瓷土5700吨。1969年,开采化州新安、石湾瓷土矿,年产1634吨,供应化州瓷厂。1978年,开采信宜安莪瓷土矿,年产1200吨。 第四节 钛矿开采 1965年,电白县组织民工在爵山、南海和龙山沿海一带露天水采钛矿原矿,用木溜槽粗选综合毛矿。当年产量8250吨,产值52.8万元,矿产品供应水东有色金属管理站。1967年,社会秩序混乱,钛矿产量下降。1968年,钛矿产量只有4720吨,产值30.21万元。 1969年,化州县平定公社组织群众开采钛铁矿,产矿砂500吨。化州矿山管理站平定设点收购钛矿,供水东有色金属管理站选矿。因运输费用大,经营困难,1970年大多数厂家停采。1978年,化州平定和电白沿海社队钛矿生产再度兴起。当年生产钛矿的厂(矿)有10家,产量1.7万吨,产值108.8万元。 第五节 南玉开采 1970年,信宜县金垌公社组织125名社员开采玉石矿,人工钢凿打眼,用钢钎把矿石强行撬开成块,除去废石而得南玉。是年产量约100吨。1973年至1974年,国家轻工业部投资92.5万元,建设信宜县玉石矿,购置采矿设备,扩大开采规模。1976年1月,信宜县玉石矿投产,改手工操作为半机械化剥土,露天大规模开采,是年产量500吨,产值16.1万元。随后陆续添置新设备10台。 第六节 滑石矿开采 西汉时,今高州县东岸一带已开采滑石矿,现从当时开采作业场地发现用滑石矿制作的量具5件,有斗、升、合、铲等。 1956年,高州县潭头公社组织民工105人,采用简易斜井,人力开采潭头滑石矿,产量4200吨,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日本。1957年,信宜县东镇公社组织250人,人工露天开采东镇潭旺滑石矿,产量6700吨。1958年,两矿共采滑石矿8000吨,产值21万元,利税6万元。 1959年,潭头、东镇两滑石矿增加机械设备,露天与斜井开采相结合。1962年,两矿民工362人,产滑石矿2万吨,产值52.5万元,利润15万元。1963年,压缩民工,只剩下217人,产量下降,次年产滑石1.4万吨。1964年,信宜滑石矿成立,当年产量5865吨。1965年,滑石矿生产渐渐回升,民工增至380人。1966年,滑石矿总产量1.92万吨,产值50万元。1967年,生产秩序混乱,滑石矿产量下降至1.2万吨。1968年,高州县木头塘公社建立木头塘滑石矿,是年产矿4700吨,潭头、东镇滑石矿处于停产状态。是年,3个矿的产量只有5740吨,产值14.92万元,利润4.96万元。 1973年,7个滑石矿产量4.15万吨,产值130.47万元。1974年后几年,滑石矿年产量在3~4万吨之间。 第七节 其他矿开采 金矿 1949年12月,信宜钱排双合乡农民李成东等10多人上山开采脉金,打窿洞取金矿石,用锤头、米碓等将金矿石破碎,木槽洗选,手工摇筛,选出金矿。1954年,信宜县在钱排平河、陂头山、金鸡坳等地组织群众开采金矿,并建成日处理矿砂15吨的选矿厂两座,信宜黄金生产从此转入半机械化。所产黄金,全部由国家收购。信宜县平均年收购黄金达7.44公斤,1968年收购32.87公斤。 锡矿 1954年,粤西有色金属管理处信宜工作组成立。在工作组指导下,贵子的中和、秋风根、托盘垌,茶山渤垌,钱排银岩等锡矿点的民工成立互助组,用手工淘洗,开采河沟、田野的冲积锡矿,年产量20吨。1956年转入开采岩锡,采选结合。采矿主要用手锤凿岩爆破,靠铁锤、米碓破碎,石磨磨矿,手摇筛分离,年产量10吨。1960年,撤销工作组,成立信宜县有色金属管理站管理民采。1963年,国家投资20万元,由信宜县有色金属管理站建设银岩锡矿,规模为日处理矿石30吨。年产量50吨。1964年,国家投资50万元,由信宜县有色金属管理站建设茶山渤垌锡矿,日处理矿石50吨。1966年,由国家投资扩建贵子秋风根锡矿,日处理量30吨。1958年,信宜县矿山管理站改为信宜县矿产公司。1972年,信宜县矿产公司投资50万元扩建平塘罗罅矿区,成立信宜锡矿,属集体所有制。1974年,信宜县有色金属管理站与信宜县矿产公司合并,易名信宜县冶金矿产公司,管理全县矿山。1977年10月,信宜县政府决定信宜铜矿(白石四方田铜矿)迁到平塘罗罅,并入信宜县锡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84年,信宜县锡矿自筹资金50多万元,创办信宜县锡矿银岩分矿,日处理量30吨。后经逐年投资改建,日处理量达100吨。1988年,信宜县共有锡矿山5个,开采人员600人,产锡矿100吨。生产的锡精矿由信宜县冶金矿产公司统一收购,销往或拨给广州等地的冶炼厂。 萤石矿 1965年,信宜县矿山管理站在茶山公社组织民工23人开采萤石矿,是年产65吨。其后一直靠人力露天作业,产量在60~70吨之间。1975年,又组织民工15人开采贵子萤石矿,产量42吨。是年两矿产量共112吨。1982年,信宜县冶金矿产公司组织开采新堡、洪冠萤石矿。信宜县萤石矿产量达474吨,产值2.46万元。1988年底,全市共有萤石矿4家,民工109人,产量534吨,产值8.54万元,利税1.44万元。产品多销往广州、广西等地的钢铁厂,部分供应茂名、湛江等地的陶瓷厂和水泥厂。 钨矿 民国34年(1945)2月,日军侵占水东后,观珠钨矿停采。1950年12月复产,同时成立电白矿产收购点,收购观珠大河钨矿和佛子楼钨矿的钨精矿。1957年,有钨矿2家,民工70人,年产钨精矿60吨,铋12吨。1968年,佛子楼钨矿收归国营,并投资8万元建设50吨/日的采选矿山,开始半机械化生产。1963年,佛子楼钨矿浅部资源基本采完,深部资源未探清,因而国营的停产,民间开采则不断。同年,信宜县贵子镇曾民采钨矿,1970年,信宜县北界镇也民采钨矿,均因缺技术,产量低,不久停采。1972年,佛子楼钨矿开采深度增加,民采困难,遂停采。 铁矿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的热潮中,信宜、高州、化州等地共有铁矿采矿点24个。后因铁矿品位低(30%左右)停采。1986年,化州铁矿点有2个,年产量2.2万吨。1986年7月,信宜托盘垌铁矿投产。1987年6月,化州县矿产公司与广东省冶金矿山公司联营,由省冶金矿山公司投资20万元,采取投入产出包干的办法,建设化州县新安下寨铁矿,设计年产量5万吨,成品铁矿(含铁55%)3万吨,于1988年10月投产。年底,全市铁矿4家,年产铁矿石4.2万吨,产值400多万元。 铅锌矿 1965年,高州矿管站与长坡公社联营的高州长坡西坑铅锌矿投产,井下开采,年产精矿800~1000吨(含量55%~65%),产值80~90万元。(由于该矿接近高州水库,1976年奉命停产)。1973年,由县与地方联营的高州大坡良坑铅锌矿建成,年产精矿600吨,1978年后,资源枯竭,亏本停产。 第八节 矿产品加工冶炼 一、黑色金属冶炼 解放后,四县原有炼铁厂(炉)继续生产。1950年,四县生铁产量80吨。1958年秋冬季,茂名市组织1.9万人,建“炼铁炉”271座;茂名市和四县组织近百万人,建炉逾万座,炼出有用的铁极少,有的地方集中民用铁镬、铁窗柱、铁炉条等回炉,却炼成烧结铁。到年底,茂名市和四县炼出的“生铁”6231吨。少部分可用于生产犁、耙等农具,大部分没有使用价值。1963年,市和四县炼铁炉陆续停产。 1965年,茂油公司炼钢,当年产钢172吨。1969年,市政府投资346万元,建茂名市钢铁厂;信宜县投资76万元,扩建改造信宜钢铁厂。两厂轧钢技术不过关,产量很低。1970年,茂名市产钢铁1706吨,茂油公司开始冶炼生铁。1971年信宜钢铁厂生产钢锭200吨。1974年,茂名市金属加工制品厂成立,当年来料加工6~8毫米盘元钢656吨,产值43万元。 二、有色金属冶炼 宋代初年,信宜县茶山渤垌瑶民就地采锡矿冶炼。1957年9月,中南有色金属公司技术员马志文,到信宜钱排组织30多名农民采金矿,用化学方法炼取较高纯度的单质金。此后,该炼金方法得到发展。1959年,信宜县锡坪试炼铜成功,产量47吨,11月转炼铁,以适应全民炼铁的需要。1962年,信宜县成立铜矿试验小组,次年生产电解铜175吨。1967年,生产紫铜和电解铜两种,212吨。1968年,试验小组受冲击,铜的生产停止。当年信宜收购金32.87公斤。1970年8月,电白县经委投资182.5万元,于次年建成电白县稀土冶炼厂投产,但多年产量不稳定。1971年,石鼓矿务局生产电解铝23.42吨。1972年,石鼓矿务局生产电解铜7.59吨。1976年,电白稀土冶炼生产较为稳定,年产稀土106吨、富钇氧化物5.8吨、打火石2吨。1977年,石鼓矿务局停止电解铜生产。
(本文摘自《茂名市志》) |
编辑: 张明 来源: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