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成就】黄铜和锌的冶炼 |
2012-06-11 09:02 |
锌在我国古代又叫“倭铅”、“白铅”。“倭铅”一名最早见于署名“飞霞子”著的《宝藏论》(辽神册三年,公元918年)一书中。 据文献记载和一些实物分析,我国用锌的历史大概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西汉以前。这时锌作为伴生矿成分随铜或者随锡、铅进入铜合金中,铜器含锌量常在万分之几的水平上,个别的比较高,也有含锌量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的。 第二阶段是西汉到来元时期。这时开始有意地把锌的氧化物如炉甘石加入化铜炉里,氧化锌被还原并立刻溶解到铜中,成为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就是黄铜。这一技术是逐渐成熟的。 第三阶段至迟从明代开始,这时发明了用炉甘石生产金属锌、55习再用金属锌配制黄铜的方法。明《天工开物》卷十四曾详细地记述了金属锌的生产过程:把十斤炉甘石装入泥罐,用泥封牢,晾干,用煤垫底,用木柴煅烧。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后破罐取出,就得倭铅,每十斤损耗两斤。原记载虽不尽完美,如遗漏了还原剂等,但基本原理和设备同现代横罐炼锌法是相似的。这说明至迟在明代我国就生产了比较多的金属锌。 黄铜和锌的出现有重要的技术意义。黄铜耐蚀性能、机械性能都比较好,在现代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并使用了金属锌的国家。欧洲直到十六世纪才了解到锌是一种金属,十七世纪才知道由炉甘石炼锌。这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
编辑: 张明 来源: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