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钢铁技术进步巡礼】电炉炼钢 |
2012-06-25 09:30 |
中国的重点特殊钢厂,除少数平炉外,主要用电炉炼钢。有四种情况:一是经过改建、扩建的老厂,如大连钢厂、抚顺钢厂、本钢第一钢厂、大冶钢厂、太原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等。一九四九年全国只有大连钢厂3台、抚顺钢厂4台、本钢一钢厂3台电弧炉进行生产,当年产钢12028吨;一九五三年大冶、重庆、太原等特殊钢厂恢复生产,全国年产特殊钢达到5万吨。当时电炉容量小,多是1吨、1.5吨、3吨固定式手工装料炉子,生产碳素钢和少量合金钢。这些钢厂以后经过改造扩建,增添了一些较大的电炉;二是五十年代兴建,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厂,如齐齐哈尔钢厂、北京钢厂、北京特殊钢厂(后改为首钢特钢公司)、上钢五厂等,其中齐齐哈尔钢厂电炉容量扩大到10—20吨,装备技术达到前苏联五十年代水平,平面布置和采用的技术比较先进合理。后来建设的上钢五厂等的电炉车间,都借鉴了齐齐哈尔钢厂的经验;三是六十年代新建或老厂搬迁形成的特殊钢厂,有长城钢厂、陕西钢厂、贵阳钢厂等;四是七十年代以后建设起来的特殊钢厂,如舞阳钢厂,电炉容量达到75吨。此外,在五十年代末还陆续建设了一批地方中小型电炉钢厂,如无锡钢厂、合肥钢厂、莱芜钢厂、江西钢厂、柳州钢厂等。截至一九九○年底,全国共有16个特殊钢重点企业,拥有500万吨炼钢能力,其中电炉能力为400万吨。这些企业担负着全国60%的合金钢、65%—70%的特殊钢和90%特殊钢关键品种的任务。 中国电炉炼钢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冶炼工艺的统一与改革。“一五”计划时期,通过轴承钢的全国性攻关,使电炉生产工艺规程系列达到统一,形成了熔化、氧化、还原三期式的炼钢工艺。这种工艺一直延用到七十年代末期。一九八○年初,抚顺钢厂与北京钢铁学院合作,将三期式的传统工艺改革为新工艺,其特点是:合理配料,提前造渣脱磷,用氧强化脱炭去气,不用或少用矿石,还原期用铝强制脱氧,采用炉中喷粉技术。新工艺的每炉冶炼时间缩短50分钟,吨钢电耗降低70—80千瓦时,钢中高倍夹杂物降低,已为各特殊钢厂普遍采用。 氧气炼钢。一九六○年抚顺钢厂、齐齐哈尔钢厂、太钢和其他一些钢厂同时对氧气冶炼不锈钢进行研究。大连钢厂、本钢一钢厂、抚顺钢厂在冶炼高速工具钢时采用了返回吹氧法,齐齐哈尔钢厂在冶炼18铬镍钨A钢时也采用了返回吹氧工艺。经过一九六四年、一九六五年两年的试验,解决了冲击值不合的问题,获得了合理的工艺。电炉氧气炼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了不锈钢、耐热钢等钢种的发展。 白渣法工艺。冶炼轴承钢,技术要求严格,用电石渣法冶炼有困难。一九五九年齐齐哈尔钢厂开始探索用白渣代替电石渣新工艺,经过三年试验获得成功。用新法炼出的轴承钢,夹杂物平均级别、点状出现率、夹杂物总量都优于电石渣法。一九六三年以后,各厂冶炼轴承钢和结构钢都采用了这项工艺。 混合炼钢工艺。一九五七年大冶钢厂与钢铁研究院合作,在民主德国专家的指导下,试验电炉—平炉混合炼钢工艺,在5吨电炉与50吨平炉、20吨电炉与90吨平炉混炼上都获得成功,经过混炼的钢达到了电炉钢的水平。一九五八年,齐钢用碱性平炉—酸法平炉双联法冶炼炮钢、轴承钢、电站转子钢,也获得成功。 除上述先进技术外,电炉炼钢尚有采用高铝炉顶、水冷挂渣炉壁、出钢过程混渣脱硫、液压控制炉盖、电磁搅拌、煤氧助熔、炉料预热等技术。 |
编辑: 张明 来源: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