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钢铁技术进步巡礼】连续铸钢 |
2012-06-25 09:33 |
连续铸钢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比起用钢锭模铸钢的方法,具有成材率高、节省能源、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模铸技术。一九八七年日本连铸比达到94%,联邦德国88%,法国93%,英国65%,美国59%,巴西46%,韩国84%。 中国连铸技术起步不晚,但发展缓慢,最早的是一九五七年上海钢铁公司中心试验室(上海钢铁研究所前身)建设的一台工业性试验的高架75×180毫米立式连铸机,一九五八年投入试验;一九五八年在重钢三厂建设了一台坑下175×250毫米立式连铸机,并采用了机械剪切;一九六○年由北京黑色冶金设计院设计的唐钢150×150毫米立式连铸机投入试验与生产;一九五九年首钢、大连钢厂进行了倾斜式连铸机的试验,但都未转入生产。 一九六四年,在重钢三厂兴建了中国第一台弧形连铸机,这台1700毫米板坯、方坯两用连铸机经过短期试验,投入生产。这种新型连铸机当时在国际上还处在初创阶段。弧形连铸机克服了立式连铸机设备高、生产不便的弱点,于是上海、天津、首钢、重钢等钢铁厂先后建设了弧形连铸机。到一九七二年,全国已有连铸机30余台(包括试验机组),当年产连铸坯50万吨,连铸比2.2%。但这些连铸机都存在装备水平低、结构薄弱等缺点,生产不正常。当时上海有12台连铸机,经常生产的只有7台,一九七二年产量34万吨,其中上钢三厂的连铸机是全国连铸机中生产比较正常的一台。 为了提高连铸机的生产水平,冶金部于一九六九年、一九七二年、一九七四年、一九七九年四次召开全国连铸会议,推广上海的经验;另一方面,与第一机械工业部共同组织科研、教学、设计、生产单位在上钢一厂联合攻关。在攻关中,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青岛耐火材料厂、上海第一、第二耐火材料厂研制出熔融石英长水口,钢铁研究总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上钢一厂等研制了保护渣,使连铸机成功地采用了浸入式水口保护渣浇注工艺,基本上解决了板坯表面质量缺陷,铸坯合格率由84%提高到99%(三号机);同时,还试验成功钢包吹氩工艺,扩大了连铸钢品种,铸成了造船板、深冲铝镇静板、锅炉板坯。通过攻关和交流经验,连铸生产水平有了提高,一九七八年全国连铸坯产量达到12.7万吨,连铸比为3.5%。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武钢从联邦德国引进三台单流弧形板坯连铸机建成投产,设计年产连铸坯150万吨,这是中国钢铁厂的第一台大型现代化连铸机。 进入“六五”计划期间,连铸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机械工业部、冶金部从联邦德国德马克公司引进技术,合作制造小型方坯连铸机8套,安装在天津、昆明、马鞍山、涟源、安阳、三明等钢铁厂;同时,由中国自己设计制造了弧形矩型坯连铸机6台、弧形板坯连铸机3台、立式板坯连铸机4台,上海更新改造连铸机1台,到一九九○年底,全国拥有连铸机104套(285流),设计能力1680万吨,当年生产连铸坯1480万吨,连铸比达到22.37%。其中武钢第二炼钢厂三台板坯连铸机年产连铸坯187万吨,超过了设计能力,实现了全连铸。 “六五”计划期间,连铸生产技术研究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如小方坯连铸机用的管式结晶器制造技术、连铸高级硅钢工艺、两种钢种连浇技术、电磁搅拌、防划伤槽型导辊等;还试制成功并成批生产了锆质定径水口、锆碳质长水口、中间包用绝热板、碳化稻壳保温覆盖剂等,在连铸生产上应用,这些技术和材料收到明显效益。小方坯连铸机、矩型坯连铸机、中型板坯连铸机,已可以立足于国内设计制造。 国外近十几年来有少量水平连铸机投入生产,这种连铸机高度更低,可以浇铸小尺寸铸坯及合金钢与高合金钢。中国一九七五年已开始试验研究,以后由国外引进了一些装置。一九八八年底止,中国有水平连铸机8台,生产能力21万吨,分布在成都无缝钢管厂、天津钢厂、齐齐哈尔钢厂、吉林市钢厂等单位。 |
编辑: 张明 来源: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