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材料史

【新中国钢铁新材料研究】精密合金
2012-06-21 15:38

  精密合金是金属功能材料的一种,包括软磁合金、硬磁合金、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精密电阻合金及其他特殊功能的合金等。中国研究精密合金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一九五八年开始建立研究机构,一九五九年筹建试验工厂,一九六一年在东北工学院和北京钢铁学院建立专业教研室,同年建成大连钢厂精密合金试验厂和上海钢铁研究所的吴淞实验工厂。到一九六六年,已先后在东北、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建立了8个科研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中后期,钢铁研究院开始研制镍基永磁合金、锰钛和钴钒基永磁合金以及可伐膨胀合金。六十年代,有关单位已研制出软磁合金、膨胀合金、弹性合金、热双金属和取向硅钢薄带等近50个合金牌号。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六年,中国精密合金的研究和生产进入深入研究、提高性能、稳定工艺、改进质量、加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精密合金的科研和生产布局合理了,形成了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精密合金的工艺装备得到加强,稳定了产品质量;重视了应用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研制出高导磁合金、高恒导磁合金、高矩形比合金、控温磁放大器合金等。六十年代后期,钢铁研究院、包头冶金研究所等单位结合中国稀土资源,先后研制成功第一代和第二代稀土钴永磁体,其中钐钴、镨钴、铈钴铜铁、混合稀土钴等合金的磁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七十年代初,航天技术的发展,要求提供幅射取向环状永磁体(简称幅向环),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幅向环的开裂问题,在此期间,钢铁研究院通过以重稀土元素铒、钬、钆等代替钐钻合金中的部分钐,研制出温度系数近于零的高性能永磁体;天津冶金材料研究所研制出高铬、高钴和低钴可加工永磁合金系列;上海钢铁研究所研制出不含镍、钴的铁铝软磁合金。这个阶段还研制了色散延迟性合金、小温度系数恒弹性合金、耐蚀恒弹性合金管材、硬坡莫合金、耐蚀软磁合金、热磁补偿合金等一批新材料。进入八十年代,电子工业对精密合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冶金部有重点地对陕西、上海钢研所等单位的装备进行了技术改造,组织联合技术攻关,研制高性能、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大卷重的精密合金带材,以满足电子工业的急需。

  一九八三年,包头冶金研究所、钢铁研究院等单位研制成功钕铁硼永磁合金,制出当代新型永磁体(即第三代稀土永磁),最大磁能积43兆高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进一步研究开发,包头稀土研究院(原包头冶金研究所)把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磁能积又提高到52.3兆高奥,跃居国际领先地位。精密合金的研究又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其中低剩磁高恒导磁合金、铜—不锈钢—镍三层不锈钢带、精密压力传感器膜片用新恒弹性合金、无磁瓷封合金、铁镍钼热磁合金、高频软磁材料等,均受到国家奖励。形状记忆合金、储氢材料、高阻尼消震材料等的研究也都取得很大进展。

  编辑: 张明       来源: